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在卵圆孔未闭中的诊断价值以及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隐源性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卵圆孔未闭患者120例, 予以c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 分析cTTE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 同时对比分析卵圆孔未闭合并和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cTTE参数差异。结果共确诊卵圆孔未闭患者69例, 69例患者中经MRI确诊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23例, 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46例。cTTE诊断卵圆孔未闭价值较高, 其中Valsalva动作行cTTE, 其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5%、91.67%和93.62%, 明显高于cTTE静息状态(均P<0.05)。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NLR、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PFO-RLS)大量分流比例、卵圆孔未闭(PFO)入口宽度、PFO出口宽度分别为(3.01±0.89)、43.48%(10/23)、(2.54±0.65)mm和(1.51±0.35)mm, 明显高于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TCD发泡实验在PFO(卵圆孔未闭)所引起的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筛查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2019年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科的40例确诊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均予以TCD发泡实验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检出卵圆孔未闭为45%,经TCD发泡实验检查检出卵圆孔未闭为40.0%,敏感度88.88%,特异性91.66%。结论:TCD发泡实验在PFO(卵圆孔未闭)所引起的隐源性脑卒中筛查中应用价值较高,其准确性与特异性比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即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充分闭合卵圆孔,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所入选人群和调查方法不同,流行病学显示10%~35%的人群存在PFO[1],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所下降.近年研究发现PFO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但两者间具体的病因关系以及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是"反常性栓塞"学说.可以较肯定的是,PFO患者常合并房间隔动脉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它是脑卒中的特殊发病因素之一.现就PFO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CD发泡实验在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病因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确诊为隐源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CD发泡实验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结果:80例患者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卵圆孔未闭有36例,检出率为45%;而经TCD发泡实验检查的卵圆孔未闭有33例,检出率为41.25%,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93.62%。结论:TCD发泡实验对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卵圆孔未闭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临床初步筛查,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于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进行检查,以手术封堵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并对比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单独检测及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伴有卵圆孔未闭53例,无卵圆孔未闭2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诊断真阳性42例,真阴性19例;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真阳性42例,真阴性17例;联合诊断真阳性52例,真阴性25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单独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诊断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生》2012,(13):51-51
最新的中国卒中登记研究数据表明,一年的卒中复发牢高达20%,且卒中复发一次,患者病情就加重一次。乍暖还寒的季节,恰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更要注意二级预防。所谓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指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这在中青年(〈50岁)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其目的是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卵圆孔未闭所致脑栓塞的筛查意义,有利于进一步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方法 选择年龄小于60岁不明原因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检查基础上行24h动态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常规TCD、TCD发泡试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头颈CT血管造影(CTA)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心房颤动,经胸超声心动图未提示结构性心脏病及心腔内占位病变,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常规TCD及头颈CTA检查无颅内外动脉狭窄,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深静脉血栓.TCD发泡试验发现14例提示心脏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10例10 s内出现微气泡信号,4例Valsalva动作后出现微气泡信号,此14例患者中12例TEE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结论 卵圆孔未闭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之一,TCD对卵圆孔未闭的筛查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自我保健》2013,(2):48-48
很多脑卒中患者以为病愈后就不会再复发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很多脑卒中患者都有二次复发,甚至数次复发。最新的中国卒中登记研究数据表明,一年的卒中复发率高达20%,且卒中复发一次患者病情就加重一次。首次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卒中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尽早开展二级预防。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联合延迟抗凝治疗在心房颤动合并抗凝期间发生心源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行LAAC联合延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合并抗凝期间心源性卒中患者35例。评估终点为LAAC联合延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术后的死亡、心肌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的复合终点, 安全性终点为国际血栓形成和止血协会定义的大出血及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结果 35例患者中, 男21例, 女14例;年龄(68.5 ± 9.3)岁;CHA2DS2-VASc评分5(4, 6)分;距离末次卒中时间95(42, 98) d;发生卒中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1, 6)分。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LAAC, 围手术期未发生器械表面血栓、死亡、新发卒中或出血事件。32例在LAAC术后45 d继续口服抗凝治疗。随访(12.6 ± 4.3)个月, 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2例发生黏膜出血, 未出现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体循环栓塞和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结论 LAAC联合延迟抗凝治疗对于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筛查小儿卵圆孔未闭的临床价值和疾病检出情况,为相关诊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儿童247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诊断,观察声像图特点,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及合并先心病情况患儿的卵圆孔未闭检出率.结果 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2周后抑郁障碍患者(Post-stroke Depression,PSD)随访1年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包括基线情况、脑卒中的治疗情况、2周后发生抑郁情况和干预治疗情况、出院后的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缺血性脑卒中2周后出现抑郁障碍患者随访1年再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对卒中复发起关键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380例(76.00%),其中发生PSD患者280例(73.68%),未发生PSD患者100例(26.32%);发生PSD患者中出现卒中复发者50例(17.86%),明显高于未发生PSD患者中出现卒中复发者8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使用抗抑郁药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脑卒中2周后出现抑郁障碍者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PSD患者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脑卒中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的复发预防是指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性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肥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凝、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降低卒中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社区就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社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6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组,130例因感冒、外伤到本院就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此进行调查问卷,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运动量、SBP、DBP、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LDL-C、FPG;发现降压药物使用以及抗栓治疗的患者分别达到72.71%、79.94%;但他汀药物的治疗只有32.2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中成药的患者达60.67%;15.73%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使用任何药物。对脑卒中复发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发现,降压药物、降脂药物和抗栓药物的使用与否均能影响卒中的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他汀药物,显著影响卒中的复发概率(P0.001);而中成药的使用与否对于脑卒中的复发例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运动量减少、血脂水平异常的患者要注意脑卒中的发生。针对社区就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高ASA三大基石的用药非常必要,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的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2):1745-1746
目的调查和分析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林芝市人民医院住院及心血管疾病筛查患者中200例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并实施二级预防措施。随访1年,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相结合方式,分析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根据TOAST分型标准,200例脑卒中患者中,LAA型31例(15.50%), CE型14例(7.00%), SAA型65例(32.50%), SOE型7例(3.50%), SUE型83例(41.50%)。随访1年后,4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50%。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行单因素分析,在血压、血糖、血脂代谢、饮食、抗血小板药物执行、心房纤颤、嗜烟酗酒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不达标、饮食不规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不依从、嗜烟酗酒等均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不容乐观,疾病1年复发率较高,加强对脑卒中复发因素的分析,是进一步提高二级预防水平乃至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例1女,43岁,家庭妇女,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个月"就诊.无明显诱因发病,呈发作性,约20 min可自行缓解,最多每天发作4~5次,最少每天发作1~2次,最短持续5 ~6 min,最长约30 min.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个人无不良嗜好,无家族史.查体:血压130/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糖、血脂均正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示: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经胸心脏超声示:卵圆孔未闭,第一、二房间隔呈"搭错样"改变;彩色血流示: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彩宽3mm.在TCD监测下发泡试验示:做Valsalva动作约2s后有大量的栓子信号.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卵圆孔未闭.在心脏外科行卵圆孔封堵术,术后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TIA.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房颤发病大国,且患病人数日趋增加。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调查发现,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年每20名房颤患者中就会有近1人(5%)发生卒中,并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减少由房颤引起的卒中,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对于有中、高卒中危险性的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也就是服用抗凝药物。这个观点已在国内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伴有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脑梗死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作用。方法:严格按照《中国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指南》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取伴有高血压和房颤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ARB治疗组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两组,每组各100例,ARB治疗组基础治疗药物为氯沙坦;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基础治疗药物为倍他乐克,随访过程终点观察脑梗死复发和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等主要终点指标及其他部分次要终点指标。结果:随访3月后发现ARB治疗组患者的主要及次要终点指标发生率均较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明显降低,包括脑梗死复发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因心血管事件的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对脑梗死伴高血压和房颤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二级预防作用疗效显著,可减少脑梗死的复发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病大国,且患病人数日趋增加。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卒中。调查发现,房颤患者卒中的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年20名房颤患者中就会有近1人(5%)发生卒中,并且房颤导致的卒中具有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特点。减少由房颤引起的卒中,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对于有中、高卒中危险性的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也就是服用抗凝药物。这个观点已在国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先心病外科术后残余分流及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心导管介入的镶嵌技术封堵进行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及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成人患者,术中联合超声心动图评价外科矫治术的镶嵌治疗;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行外科手术的镶嵌治疗。结果 7例先心病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一个封堵伞或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先放置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7 d成功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和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疗效满意。1例超声心动图引导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后,即刻行外科手术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敏感、方便,可实时指导先心病镶嵌治疗,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术后即刻评价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在先心病镶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最新的卒中登记研究数据表明,一年的卒中复发率高达20%,且卒中复发一次患者病情就加重一次。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春雪教授、王展博士提示,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恰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及其家属更要注意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