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目的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中的西松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烟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西松烷二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S,2E,4R,6R,7E)-4,6,11-trihydroxy-1-isopropyl-4,8-dimethylpentadeca-2,7-dien-12-one(1)、(1S,2E,4R,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2)、(1S,2E,4S,6R,7E,11E)-2,7,11-cembradiene-4,6-diol(3)、(1S,2E,4R,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4)、(1S,2E,4S,6R,7E,11S)-2,7,12(20)-cembratriene-4,6,11-triol(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叶二萜A。  相似文献   

2.
向芳芳  刘一涵  田云刚  王建霞  魏华 《中草药》2018,49(15):3567-3571
目的研究民间药用植物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对云实种子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前处理,运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分离制备,根据NMR、ESI-MS、CD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云实种子的氯仿部位浸膏中分离得到了8个卡山烷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7β-triacetoxy-14α-methoxy-vouacapen-5α-ol(1)、caesalmin F(2)、neocaaesalpin MP(3)、1-deacteoxy-1-oxocaesalmin C(4)、neocaesalpin AA(5)、bonducellpin C(6)、bonducellpin E(7)、neocaaesalpin N(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云实二萜A,化合物1和2为1对C-14位差向异构体;化合物3~7为首次从云实种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管芹  张海珠  范敏 《中草药》2021,52(16):4779-4782
目的研究芡欧鼠尾草Salvia hispan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改良的Mosher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芡欧鼠尾草地上部分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7R,9R,10R,12R)-二羟基-8,17-二去氢车桑子内酯(1)、12-hydroxyhardwickic acid (2)和14-triene-17,12R:18,19-diolide (3)。结论化合物1为新二萜化合物,命名为芡欧鼠尾内酯A,化合物3为首次报道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刘喜苹  申丽  吴军 《中草药》2016,47(13):2226-2231
目的研究海南红树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HP20大孔树脂柱色谱和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制备,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角果木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1个dolabrane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S*,8S*,9S*,10R*)-13S*,18-dihydroxy-15,16-dinordolabr-4(18)-ene-3-one(1)、(5S*,8S*,9S*,10R*,13S*)-3,16-dihydroxydolabr-3-ene-2-one(2)、tagalsin S(3)、ent-5α,2,15-dioxodolabr-3-ene-3,16-diol(4)、ent-16-nor-5α,2-oxodolabr-3-ene-3-ol-15-oic acid(5)、tagalsin P(6)、ent-5α,3,15-dioxodolabr-1,4(18)-diene-2,16-diol(7)、ent-16-nor-3-oxodolabr-1,4(18)-diene-2-ol-15-oic acid(8)、tagalsin W(9)、tagalsin V(10)、tagalsin Q(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角果木二萜A和角果木二萜B。  相似文献   

5.
梁彩霞  曹英夕  张东  张轲  杨岚 《中草药》2015,46(19):2843-2845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NMR、2D-NMR等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半枝莲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克罗烷二萜,鉴定为(13R)-7β-羟基-8,13-螺-6α,11β-二乙酰氧基-3-烯-15,16-新克罗烷内酯。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新克罗烷二萜化合物,命名为半枝莲二萜J。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鬼箭羽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重结晶,层析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鬼箭羽75%的乙醇提取物,并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合物的DPPH的清除率。结果从鬼箭羽中共分离纯化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豆甾醇(2)、24s-豆甾-4-烯-3-酮(3)、α-羟基棕榈酸甲酯(4)、3-(4-羟基-2-甲氧基苯基)-丙烯酸-4-羟基-3-甲氧基苯基酯(5)、山柰酚(6)、槲皮素(7)、原儿茶酸(8)。与Vc相比三种化合物清除DPPH的能力大小顺序为:槲皮素原儿茶酸Vc山柰酚。结论化合物2、4、5为首次在鬼箭羽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原儿茶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Vc。  相似文献   

7.
苦石莲的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灵  马国需  杨峻山  许旭东 《中草药》2012,43(10):1901-1904
目的 研究苦石莲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苦石莲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苦石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卡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caesalpin A(1)、neocaesalpin B(2)、neocaesalpin L(3)、caesalpinin MD (4)、neocaesalpin MA (5)、neocaesalpin H(6)、neocaesalpin P(7)、chagreslactone (8)、β-香树素(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和没食子酸(12).结论 化合物8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4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宁德生  符毓夏  李连春  吕仕洪  潘争红 《中草药》2018,49(23):5499-5502
目的研究石山巴豆Crotoneuryphyllus枝叶中的二萜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MCI、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山巴豆枝叶95%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rotoeurin D(1)、mallotucin C(2)、mallotucin D(3)、plaunotol(4)。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降克罗烷二萜,命名为石山巴豆素D;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杨大松  李资磊  杨永平  李晓莉 《中草药》2015,46(9):1265-1268
目的对青藏大戟Euphorbia altotibet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青藏大戟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藏大戟素E(1)、脯氨酸(2)、corchoionoside C(3)、icariside B,(4)、1-O-(9Z,12Z,15Z-十八烷三烯酰基)-2-O-十六烷酰基-3-O-α-(6-磺基吡喃奎诺糖基)甘油酯(5)、(2S)-2,3-O-双十八烷-9Z,12Z,15Z-三烯酰基甘油酯-6'-0-(α-D-吡喃半乳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西松烷型二萜,命名为青藏大戟素E;化合物2、5和6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火把花二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云松  黄荣  杨靖华 《中草药》2010,41(8):1252-1254
目的对云南临沧产火把花二萜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临沧火把花根部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1)、对醌21(quinone 21,2)、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3)、雷酚内酯(triptophenolide,4)、雷公藤痛定(山海棠二萜内酯B,tripterfordin,5)、雷公藤对醌A(triptoquinone A,6)、雷公藤对醌B(triptoquinone B,7)、雷公藤宁B(triptinin-B,8)、雷酚萜H(triptobenzene H,9)。结论临沧火把花与全国其他产地的雷公藤含有相似的二萜类化合物,可作为新的药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用狗牙花Ervatamia officinal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药用狗牙花枝叶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coronaridine hydroxyindolenine(1)、7S-voacangine hydroxyindolenine(2)、coronaridine(3)、19S-heyneanine(4)、voacangine(5)、tabernaemontanine(6)、dregamine(7)、3-(2-oxopropyl) coronaridine(8)、3-oxovoacangine(9)、voastrictine(10)、16R,19E-isositsirikine(11)、16R,19Z-isositsirikine(12)、16R,19E-isositsirikineN4-oxide(13)、geissoschizol(14)。结论化合物8~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高秀  柏旭  蔡建  范亮  王俊人  张丽芳  刘威良  董建伟 《中草药》2022,53(24):7672-7678
目的 对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MCI HP20、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方法和ABTS方法评价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三白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里卡灵A(1)、里卡灵B(2)、二氢愈疮木脂酸(3)、rel-(8S,8''R)-dimethyl-(7S,7''R)-bis(3,4-methylenedioxyphenyl) tetrahydrofuran(4)、odoratisol C(5)、nectandrin B(6)、三白草酮(7)、surinomensin(8)、樟叶素(9)、三白草醇E(10)、三白草醇(11)、马萨婷B(12)、stigmasta-4,22-dien-3-one(13)、(24R)-24-ethylcholest-4-en-3,6-dione(14)、sauruchinenol A(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丹皮酚(17)。结论 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13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711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巧  邹吉斌  姜阳明  梁光焰  胡占兴  郝小江 《中草药》2020,51(13):3378-3382
目的研究百部科百部属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C18、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对叶百部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3-甲基-2H-吡喃-2-酮(1)、stilbostemin A(2)、stilbostemin K(3)、stilbostemin P(4)、stilbostemin Q(5)、stilbostemin R(6)、stilbostemin T(7)、stilbostemin W(8)、stilbostemin X(9)、stilbostemin Y(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命名为对叶百部吡喃酮A,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D和2D-NMR、HR-ESI-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分心木中共分离得到5个脂肪酸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胡桃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玫瑰树属植物古城玫瑰树Ochrosia elliptica枝叶中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城玫瑰树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5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yotisol A(1)、(-)-(7R,7′R,7″S,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8-羟基松脂素(3)、lyoniresinol(4)、蛇菰脂醛素(5)、刺芒柄花素(6)、vestisol(7)、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8)、(3R)-violanone(9)、6-羟基-2-(2-苯乙基)色酮(10)、6-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11)、对羟基苯乙酮(12)、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黑麦草内酯(14)和4,5-dihydroblumenol A(15)。其中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6~9为异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0和11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2为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13~15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玫瑰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党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党参的水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党参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7R,8S,7'E)-3',4-dihydroxy-3-methoxy-8,4'-oxyneoligna-7'-ene-7,9,9'-triol(1)、9-(tetrahydropyran-2-yl)-nona-trans,trans-2,8-diene-4,6-diyn-1-ol(2)、9-(tetrahydropyran-2-yl)-trans-non-8-ene-4,6-diyn-1-ol(3)、党参炔苷元(4)、党参炔苷(5)、去氢双松柏醇(6)、5-羟甲基-糠醛(7)、4,4'-dihydroxy-3,3'-dimethoxy-trans-stilbene(8)。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2,3为首次从党参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任慧慧  许蕾  杨胜祥  桂仁意 《中草药》2014,45(16):2312-2315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Verticillium sp.KY-18中氧杂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Verticillium sp.KY-18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3个氧杂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dihydroxy-2-methyl-7-(prop-1E-enyl)-1-benzofuran-3(2H)-one(1)、nigrosporapyrone D(2)、oosponol(3)、2-甲基-4-吡喃酮(4)、6-甲基-5-[(1E)-丁烯基]-2-吡喃酮(5)、penicisochroman D(6)、verrucosapyrone B(7)、(1S,3S)-1,8-dimethoxy-3,5-dimethyl-6-hydroxyisochroman(8)、phomopsinone A(9)、pseudohalonectrin A(10)、dictafolin-A(11)、2,3-dihydro-5,7-dihydroxy-2,6,8-trimethyl-4H-1-benzopyran-4-one(12)、2-pyrone-4,6-dicarboxylic acid(13)。结论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魏倩  杨建波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草药》2014,45(14):1980-1983
目的 研究藁本属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cv. chaxiong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紫外、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茶芎地上部位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正丁基苯酞(1)、3-hydroxy-octa-1, 5-dien-7-one(2)、伞形花内酯(3)、pumbinernoid A(4)、crocinervolide(5)、(3R, 6R, 7E)-3-hydroxy-4, 7-megastignadien-9-one(6)、洋川芎内酯G(7)、莨菪亭(8)、(2Z)-3-(3, 4-二羟基苯基)-2-丙烯醛(9)、(3S, 5R, 6S, 7E, 9R)-5, 6-epoxy-3, 9-dihydroxy-7-megastigmene(10)、吐叶醇(11)、二氢猕猴桃内酯(12)、7-羟基正丁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A(14)。结论 化合物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9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ODS、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紫花前胡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合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花前胡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是(9R,10R)-9-acetoxy-8,8-dimethyl-9,10-dihydro-2H,8H-benzo[1,2-b:3,4-b']dipyran-2-one-10-yl ester(1)、补骨脂呋喃香豆精(2)、顺式-3',4'-二千里光酰基-3',4'-二氢邪蒿内酯(3)、(3'R,4'R)-3'-angeloyloxy-4'-senecioyloxy-3',4'-dihydroseselicalipteryxin(4)、(+)-8,9-dihydro-8-(2-hydro-xypropan-2-yl)-2-oxo-2H-furo[2,3h]chromen-9-yl-3-methylbut-2-enoate(5)、libanoridin(6)、丝立尼亭(7)、花椒素(8)、crocatone(9)、peujaponisinol B(10)、peujaponisinol A(11)、ostenol(12)。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当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2为首次从紫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窝儿七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琛  史鑫波  侯青  宋忠兴 《中草药》2019,50(21):5193-5197
目的研究窝儿七Diphylleiasinensi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结合1D/2DNMR、MS、I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窝儿七中共分离得到7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山荷叶素A(1)、(1S,2R,5S,6R)-2-(4-hydroxyphenyl)-6-(3-methoxy-4-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2)、(7S,8R,7′S,8′R)-3,4,3′,4′-tetramethoxy-9,7-dihydroxy-8.8′,7.O.9′-lignan(3)、(-)-落叶松脂醇(4)、vladinol D(5)、鬼臼毒酮(6)、爵床脂素A(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首次从窝儿七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