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评价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情况的差异。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置换方案进行分组,双膝组(n=26,52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34,34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置换术后1年随访,置换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双膝组显著低于单膝组(P=0.039,0.04);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23)。结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功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张喜龙 《现代保健》2014,(31):60-62
目的:比较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和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不良后果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组和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心脑血管系统及下肢血管栓塞的发生率、膝关节伤口感染情况等及手术治疗半年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同期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术前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手术组与分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与分期行双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具有相同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周期内进行一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和分期双侧TKA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随机对照研究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因骨性关节炎某院行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治疗组59例)和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对照组53例)的疗效和并发症,疗效评级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发热、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和精神异常。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0.47)年。治疗组平均输血量大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费和手术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3%和95%,2组术后各时段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术后发热、心血管并发症和精神异常的病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膝关节置换相应地减少了住院费、住院时间,但增加了术后并发症,且同期与分期手术术后具有相同膝关节功能,建议对于术前具有高风险的患者尽量采用分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春菊  王轶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340-134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39例(52膝)患者采用术前急性期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康复护理。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定体系(HSS)评分60~82分,平均75.3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5分。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膝关节置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盛治荣 《药物与人》2014,(10):341-342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骨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患者30例,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并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对比患者的这几项评分结果,分析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前的HSS评分平均为43.2±6.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54.6±3.2度;术后的HSS评分平均为94.3±8.8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7.8±4.1度。患者术后的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都明显高于术前,证明手术对改善患者的膝功能具有显著疗效,(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功能,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孝轩  周政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94-489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疾病治疗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某院骨科纳入的89例病例,包括男性55例,女性34例,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采用HSS评分评价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经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置换后于置换前比较总评分以及HSS评分均优于置换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病疗效显著,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分期组和同期组各47例,同期组患者行同期TKA,分期组患者行分期TKA,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增加, WOMAC骨关节炎指数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患者的切口延迟不愈合率显著低于同期组(P <0.05);两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坏死率、深静脉血栓率和假体周围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组(P<0.05)。结论分期TKA治疗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同期TKA相近,但分期TKA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僵硬膝关节通过单膝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单膝关节置换)与观察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接受手术治疗后,HSS评分与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6.6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僵硬膝关节患者通过全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不仅可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还可提高HSS评分,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纳入天津市北辰医院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4月,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单髁组24例和全膝组38例,单髁组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全膝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结果全膝组、单髁组中均有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全膝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高于单髁组的4.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髁组术后随访6、12个月的膝关节AKS评分分别为(136. 23±15. 85)分、(167. 90±20. 12)分,与全膝组的(137. 70±14. 98)分、(169. 01±20. 04)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当,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7膝)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畸形程度、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畸形矫正情况和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等。结果 57膝均采用软组织平衡及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均未出现感染情况。术后经过功能康复3,个月至5年随访,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4~53分提高到76~88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并适当的软组织平衡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良好疗法。  相似文献   

11.
桑平 《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76-177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手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膝关节HSS和KS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9.5±21.3)min、出血量(98.4±25.1)m L、住院天数(5.3±2.1)d均少于对照组;随访6~12个月,两组术后HSS和KSS评分均优于HSS和KSS术前评分,观察组HSS和KSS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手术治疗膝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初次单侧表面置换与双侧同时置换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80例行全膝关节初次表面置换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全膝关节初次单侧表面置换组(单侧组)148例和全膝关节初次双侧表面置换组(双侧组)132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月HSS评分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较双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双侧组少(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单侧置换与双侧同时置换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之间总体无显著差异,但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高危患者应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和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医院共开展关节置换术46例,纳入置换组,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WOMAC评分、发生部位,一对一选择同期开展非关节置换术(包括截骨术、广泛性关节清理术)46例,纳入对照组。对比手术以及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19.5±3.5)个月,对照组(20.0±4.0)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并发症合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更好,可减少再手术率,但是创伤更大、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的耐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陈颂  左君君  马民 《社区医学杂志》2023,(4):212-216+220
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联合早期路径式训练对膝关节功能、下肢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9-10-2021-12-10郑州市骨科医院东院区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手术部位组间均衡原则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早期路径式训练,观察组45例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术后3个月,以中文版牛津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膝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isoforce多关节等速肌力测定测试系统评估患者下肢肌力;术后1、3个月,采用Bre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平衡能力。研究数据由收集临床相关登记资料、检查与检验、问卷调查取得,采用单因素协方差检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被动膝关节活动、HSS评分、屈肌及伸肌总功、单次最大做功量、峰力矩均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主动膝关节活动度为(101.20±10.22)°,高于对照组的(90.09±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31,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吡罗昔康贴片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3月~12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218例,以随机数字表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吡罗昔康组109例和对照组(不使用吡罗昔康)10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主、被动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术后不良反应、补充性镇痛、镇痛满意度以评价临床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性别、假体、膝关节HSS评分、术前ROM、术前行走VAS、手术时间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静息与运动VAS评分、主动活动度、术后补充性镇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外用吡罗昔康贴片对于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明显,改善关节主动活动度,且术后补充性镇痛应用较少。可与全身药物联合应用,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并分成两组。观察组(41例)在置换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41例)进行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6周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后系统康复有助于患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85例(146膝)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比较术前、术后HS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变。结果146膝痊愈18膝(12.3%),显效91膝(62.3%),有效27膝(18.5%),无效10膝(6.8%),总有效率为93.2%。膝关节HSS评分在术前(65.6±8.5)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8±7.7)分,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膝关节Lysbolm评分在术前(69.6±6.6)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4±5.8)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5)。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膝关节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是早中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齐晓兵  熊屹  周长林  钟凯 《现代养生》2014,(14):163-163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表面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31膝的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单膝关节置换25例,双膝关节置换3例,全部采用后方稳定性假体。结果:随访7-50个月,采用HSS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22例,良6例。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显著地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外旋、内旋和屈曲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14)。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提高行膝关节置换术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道1例54岁严重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跟踪随访,并用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的矫形外科手术对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