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临床未触及肿块乳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临床未触及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 0 0 3 -0 4~ 0 7门诊及体检 412例中遇到的 3 4例乳癌 ,其中临床触及肿块的 2 2例 ,未触及肿块的 12例。全部病例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 ,并经病理证实 ,检查体位常规采用CC位 (头尾位 )、MLO位 (内外斜位 ) ,必要时加照侧位及局部点片。对临床未触及包块的乳癌 ,均行术前定位。结果  2 2例临床触及肿块的乳癌中 ,髓样癌 4例 ,硬癌 2例 ,浸润性导管癌 16例。 12例临床未触及包块的乳癌中 ,X线呈现微小钙化 6例 ,其中癌前病变 1例、导管原位癌 2例、导管浸润性癌 3例 ;呈现微小结节 2例 ,其中 1例导管原位癌、1例导管浸润癌 ;呈现微小结节半结节内微小钙化 2例 ,1例导管原位癌、1例导管浸润癌 ;呈现结构紊乱区 1例 ,为小叶原位癌 ,结构紊乱区伴微小钙化 1例 ,为浸润导管癌。结论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能清晰显示乳腺癌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尤其对临床未触及包块的乳癌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征象.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常规摄影双侧乳腺轴位(CC位)及侧斜位(MLO位)摄片.结果 20例中,16例钙化,3例单纯肿块,1例为小灶致密影.结论 导管原位癌(DCIS)X线表现以钙化为主,还应重视肿块、小灶致密影等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乳腺M RI与乳腺X线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60例导管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行M RI与乳腺X线摄影检查,选择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M RI与乳腺X线摄影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度进行分析。结果 M RI检查结果阳性患者54例,阴性6例,敏感度为90.0%;X线检查阳性患者42例,阴性患者18例,敏感度70.0%;对2中检查结果敏感度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28,P<0.05。结论乳腺M RI检查诊断导管原位癌的敏感度要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胶片摄影与数字摄影在乳腺癌筛查中对于临床相关癌症的检出率。材料与方法研究经过地区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不需要知情同意书。在荷兰每两年1次的筛查项目中,全国广泛使用数字乳腺摄影之前,有3个筛查区进行了数字乳腺摄影。最初的筛查检查中,每侧乳腺进行内外侧斜位和头尾位摄影。而在随后的检查中,常规进行内外侧斜位摄影。如果有需要才进行头尾位摄影。将最初和随后的乳腺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筛查结果,包括放射学与病理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2003—2007年间共进行1198493例筛查,18896例进行了复查(胶片摄影:最初的筛查为2.6%,随后的检查为1.3%;数字摄影:最初的筛查为4.4%,随后的检查为2.1%;两者P<0.001)。6410例妇女诊断为乳腺癌(胶片摄影:最初的检查每1000名妇女的检出率为5.6,随后的检出率为5.2;数字摄影:最初的检查中每1000名妇女的检出率为6.8,随后的检出率6.1;P=0.02和P<0.001)。不论哪次筛查,数字乳腺摄影均可发现更多的导管原位癌。在随后的检查中,可发现更多的浸润癌,特别是伴有微钙化者(P=0.047)。两种成像方法中发现的导管原位癌和浸润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化等级是相似的。但是,在随后的检查中数字乳腺摄影能检出更多高级别的导管原位癌(P=0.013)。结论在对人群的乳腺筛查项目中,乳腺数字摄影对于导管原位癌和浸润癌的检测显著优于胶片摄影。采用数字乳腺摄影进行筛查,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检出并没有增加的迹象,表明有可能存在过度诊断。相反的,数字乳腺摄影似乎增加了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乳腺MRI对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MRI对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病例 13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I检查,其中 10例同时行钼靶X线检查.结果 MR检查13例病灶中11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10例行钼靶X线检查,1例阴性,以BIRADS分级中的4、5级为MR和X线检查的阳性指标,其正确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界定病灶范围符合10例,高估2例,钼靶X线符合6例,高估2例,低估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结论 乳腺MRI对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有其特征性表现,钼靶X线和MR检查相结合能提高早期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X线征象。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16例和原位癌伴早期浸润9例,观察其X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5例X线表现均为钙化,其中按钙化形态分导管原位癌以碎石样钙化为主(6/16,37.5%),原位癌伴早期浸润以杆状钙化为主(5/9,55.56%);按钙化分布分,导管原位癌以成簇钙化为主(11/16,68.75%),原位癌伴早期浸润以成簇、段样为主(两者均为4/9,44.44%)。结论: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乳腺X线检查,可提高DCIS及其早期浸润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小叶原位癌的 X 线摄影(MG)、超声(US)及 MRI 表现。方法:运用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析手术病理证实为小叶原位癌14例患者的 MG、US 及 MRI 表现。结果:乳腺小叶原位癌最常见的 X 线表现为成簇多形性微钙化(7例)。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肿块(11例)、不规则形(8例)、低回声(9例)、水平位生长(10例)。最常见的 MRI 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9例)、流出型曲线(8例)。结论:乳腺小叶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导管原位癌存在一定重叠,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摄影表现。结果以恶性钙化为主要征象32例,钙化表现为微细、多形性,呈簇状、群集或段性分布,其中单纯钙化24例,钙化合并局灶性致密8例;表现为肿块8例,其中3例肿块边缘见毛刺;单纯局灶性致密3例;结构扭曲2例;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3例;X线无异常发现4例。结论 FFDM可以清晰显示微小钙化、小结节、局灶致密及结构扭曲等征象,尤其对微小钙化敏感,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进行乳腺X线摄影,并于病理分型与分级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从乳腺X线表现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进行诊断及亚型估计,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后,表现为单纯钙化点24例,占57.14%;钙化点伴肿块8例,占19.05%;钙化点伴结构紊乱6例,占14.29%;单纯结构紊乱2例,占4.76%;结构紊乱伴肿块2例,占4.76%。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乳腺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显示乳腺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1,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原位癌是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溢液性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6例,回顾性观察其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6例中,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3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3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5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2例,肿块伴钙化9例,多形性钙化灶10例。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伴有不同程度导管扩张;导管管壁浸润破坏对比剂渗漏,形成"潭湖征";导管管壁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或"断续征"。本组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8.4%。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溢液性乳腺癌诊断的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D1(Cyclin D1)、P27、细胞角蛋白19(CK19)、ALDH1A1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乳腺组织标本(包括正常乳腺、乳腺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D1、P27、CK19、ALDH1A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干细胞增殖及乳腺病变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乳腺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yclin D1、ALDH1A1的表达逐渐上升,P27、CK19的表达逐渐下降;乳腺正常及良性增生组织中Cyclin D1、CK19、ALDH1A1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P<0.05);乳腺正常及良性增生组织中P27的表达明显高于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P<0.05)。结论 Cyclin D1、P27相互作用调节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生及发展过程,CK19、ALDH1A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恶性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乳导管造影术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导管造影术使导管充盈后能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及病变范围 ,是乳腺导管疾病中最简单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并对外科手术方案拟定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 2 1例乳导管疾病 ,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 0 5~ 2 0 0 2 0 4乳导管疾病住院手术患者共2 1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7.6岁。均以溢液就诊 ,溢血性液体 18例 ,黄色液体 3例 ,查体扪及黄豆大小结节 4例 ,肿块 4例 ,13例为阴性。1.2 方法 采用GITTO智能型乳腺摄影专用机 ,常规摄平片及造影片 (轴位 +斜位 +侧位 ) ,…  相似文献   

13.
乳腺微钙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二妮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2009,24(8):916-918
乳腺x线检查是目前唯一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检查方法。微钙化是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之一。约30%~50%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患者X线表现为钙化。68%~72%的单纯钙化为导管原位癌,29%~80%行保乳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可见钙化。微钙化在乳腺癌及保乳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根据钙化的分布及形态鉴别乳腺疾病良恶性,发现临床触诊阴性仅表现为单纯钙化的乳腺癌,及乳腺癌保乳术后早期发现复发是乳腺x线检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术前针刺活检对导管内原位癌有无浸润漏诊在20%以上。术前诊断为无浸润征象的导管内原位癌(即纯导管内原位癌)的病人中,20%以上病人的针刺活检低估了浸润。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MRI鉴别术前导管原位癌浸润性高低的能力。方法对125例术前针刺活检诊断为纯导管内原位癌(128个病灶,3个为双侧)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均进行了乳腺手术。分别对乳腺X线摄影、组织学(活检)和MRI表现进行评估,分析其侵犯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癌,尤其未扪及肿块的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3月至9月门诊、住院及体检作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1290例,从中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50例,其中,临床扪及肿块42例,未扪及肿块8例。所有病例常规摄双侧乳腺CC位(头尾位)、MLO位(内外斜位),必要时局部点压摄片。对未扪及肿块者,行术前定位。使用医生工作站高分辨竖屏显示器观察图像。结果42例临床扪及肿块的乳癌中,主要X线表现有单纯肿块22例,肿块伴钙化18例,结构紊乱2例;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0例,髓样癌6例,黏液腺癌4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8例未扪及肿块的乳癌中,分别表现为单纯钙化5例,小结节影伴钙化2例,局部结构紊乱1例;病理类型为导管原位癌3例,导管浸润癌3例,小叶原位癌2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能较清晰显示乳腺癌的直接及间接X线征象,对乳腺癌尤其是未扪及肿块的乳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分析了9个研究单位1967~1985年259例女性导管内乳腺癌(TisN_0M_0)保守手术及放疗十年的结果。78%病例肿瘤≥2 cm。所有病例均经原发导管内癌完全切除及术后放疗。所有病例均应用乳腺切线放疗。放射源51%为~(60)钴,22%为6MV光子束,22%为4 MV光子束。乳腺切线放疗中位分次量200cGy(160cGy~240cGy),中位全乳剂量5000cGy(平均5132cGy,3120cGy~6400cGy)。63%原发瘤处尚予补充放疗。乳腺切线野剂量与补充野剂量总合之中位量为6000cGy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的X线及MRI表现,评价钼靶结合MRI对DCIS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DCIS病例13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动态增强MRI和钼靶X线检查,同时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①将病灶的X线表现分成恶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和非钙化3组,PR与C-erbB-2在3组中的分布有统计性意义(P<0.05);②13例病灶中11例MR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以BI-RADS分级中的4、5级为MR和X线检查的阳性指标,其正确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的钼靶X线表现可以作为乳腺DCIS的预后因子,乳腺MRI对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有特征性表现,钼靶X线和MR检查相结合能提高早期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来评估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灶大小,并与常规高频超声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做对照分析,明确超声造影术前评估DCIS大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138例(共计138个病灶)经穿刺病理确诊和手术的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CEUS检查。记录常规高频超声、超声造影及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中有24例患者进行了保乳手术,11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38例患者均为乳腺单发病灶,诊断时有89例患者无症状,19例有明显肿块,19例伴有疼痛,11例有乳头溢液。常规高频超声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5. 6mm(10. 2~20. 6mm),超声造影中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6. 7mm(11. 7~18. 5mm)。术后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直径为15. 8mm(13. 1~23. 0mm)。两种超声测量方法评估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无统计学差异(P=0. 24)。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中有91例(66%)低估了肿瘤的大小,CEUS有44例(32%),P 0. 0001。常规高频超声测量乳腺肿瘤的大小相比术后大体标本误差在2mm以内的有29例(21%),CEUS为87例(63%),P 0. 0001。乳腺CEUS高估肿瘤大小的有7例(7%),而常规高频超声为18例(13%),P=0. 048。结论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对于乳腺肿瘤的测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检查技术。相比常规高频超声,CEUS对术前乳腺导管原位癌肿瘤大小的评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典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原位癌37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27例共64例DCIS,观察其钼靶X线表现.结果 (1)64例不典型的DCIS中,肿块31例,非对称性致密影14例,乳腺结构扭曲6例,双乳散在良性钙化1例,假阴性12例.(2)31例肿块中,不规则形17例(其中从乳头向深部沿导管走行的长条状肿块3例),椭圆形8例,分叶形5例,星芒状1例.(3)14例非对称性致密影表现者,均为无明显边缘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6例结构扭曲,为正常乳腺结构紊乱但无明显的肿块可见.(4)12例假阴性表现者,11例发生于致密或多量腺体型乳腺,临床有可触及肿块10例,溢液2例.结论 不典型导管原位癌的钼靶X线表现多样,以肿块最常见,联合临床体检、B超及MRI能提高其检出.  相似文献   

20.
小叶原位癌是起源于乳腺小叶和终末导管的非浸润性乳腺癌,通常为多发性,可作为其他早期乳腺癌如浸润性癌或导管癌的一种成份出现。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在保守治疗的乳腺癌中,有、无小叶原位癌成份的两组病人的远期结果有无差别,从而明确有小叶原位癌成份是否适合保守手术治疗。在1992年以前共有1096例早期乳腺癌病人行保守手术加放疗,手术为乳腺区段切除加或不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但不保证手术镜下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