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哮喘杂谈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哮喘虽为常见疾病,然学术界对涉及本病病因病理、辨证和治疗的诸多问题尚有不同看法。作者对“夙根”论的实质、辨证分类方法、攻邪法与扶正法的应用原则、寒热虚实关系的处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祛风化痰法与抗过敏的相关性、血瘀致哮与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麻黄治哮的应用以及单验方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哮病为中医常见病证,其病机复杂,辨证易数,临证难揣。本文通过查阅与中医哮病相关的古医籍研究,分析历代医家对哮病的认识及诊治,追溯总结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拓宽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哮病辨证体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 ,哮病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按寒热辨治 ,缓解期从脾肾入手。但该体系不能充分反映哮病的证治规律 ,亟需发展完善。根据哮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把其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 ,同时以脏腑辨证为纲 ,把哮病归纳为鼻哮、肺哮、肝哮、脾哮、肾哮五个证型 ,称之为“三期五证”辨证体系。其特点有二 :强调了鼻、肝在哮喘发作中的重要性 ;哮喘发作期患者有相当一部分应从脾肾治疗 ,不应墨守寒热辨证的陈规。  相似文献   

4.
熄风缓哮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伟  王红 《中医药学报》2004,32(4):12-13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熄风缓哮法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4例,并与丙酸倍氯米松5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治疗哮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疗效显著 ,手段多样 ,如中医内科辨证施治及各家独特经验治疗、针灸治疗、中药外贴、穴位埋藏、耳穴贴压、按摩治疗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等。总的说来 ,这些手段不外乎中医内科治疗法、外治疗法及饮食治疗。兹对这些手段各予以简要介绍。1 中医内科治疗1.1 发作期治疗 一般将哮病发作期分寒哮和热哮两证型。 ( 1)寒哮 :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有声 ,形寒怕冷 ,咳痰稀少色白 ,苔白滑 ,脉弦紧或浮紧为辨证要点。治宜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 ,方用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若喘哮剧甚 ,且体…  相似文献   

6.
巴迎莹  徐艳玲 《光明中医》2011,26(4):630-632
通过哮病"夙根"与过敏体质的关系探讨哮病从过敏体质论治的机理并浅述过敏体质分型,从而将辨体质-辨病-辨证模式运用到临床哮病治疗中,拓展中医治疗哮病思路。哮病是中西医疑难病之一,其"夙根"至今未完全阐明,综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夙根"的内涵即是过敏体质。因此,对体质的调治是防治哮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邵素菊 《新中医》2005,37(5):17-18
邵经明教授认为,哮病病因不外内外因,外因乃六淫侵袭人体,内因则为饮食、劳倦、七情所伤。病机不外正气虚与邪气实。治疗哮病,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二者并重;采用三穴五针法为主,辨证选穴,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咳喘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慧霞  王爱玲 《四川中医》2005,23(10):20-21
治疗小儿咳嗽首辨寒热,异病同治;以去痰为先,痰去则咳自平;适用标本学说,辨证施治;并分季节时间用药。治疗小儿哮喘以缓急平哮法、标本兼治法、扶正固本法三步法治疗,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肺固肾辨证取穴治疗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属肺肾两虚型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通过补肺固肾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针灸治疗。结果:临床痊愈治疗组7例,对照组3例,通过补肺固肾辨证法给予治疗的患者,临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肺固肾辨证法采用中医传统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僵蚕药用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古今应用证实其对哮病的治疗疗效确切。药性理论作为药效分析的基本思维模式,为临床辨证遣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僵蚕性平,调和、辛散、咸软,归肝、肺、胃经,随证配伍治疗哮病可发挥其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无论哮病之寒、热、风、痰皆可治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疗效。[方法]对83例重症哮喘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辨证分为风痰哮19例,治以祛风化痰平喘;热哮36例,治以清热化痰定喘;寒哮28例,治以温肺散寒、豁痰定喘。治疗7d后判定疗效。[结果]有效35例,显效4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6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哮喘无毒副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哮喘V号方(肺鼻同治法)治疗寒哮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哮病宿痰理论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哮喘Ⅴ号方,对照组予口服小青龙汤,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9%,优于对照组51.3% (P <0.05).结论:应用哮喘Ⅴ号方治疗寒哮发作期总有效率达82.9%,高于对照组,肺鼻同治法治疗哮病疗效确切;肺鼻同治法宣通鼻窍,提高了对上气道的保护功能,减少了哮喘的复发,减缓了气道重塑进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060-1062
哮病是慢性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哮病具有"夙根",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常常迁延难愈,长期的服药导致患者依从性不好,对此,笔者从食疗的重要性、哮病应用食疗的依据和如何对哮病进行辨证用膳进行了研究总结探讨,建议临床中哮病患者可"辨证用膳"予食疗,进行"养""疗"结合,以食代药,实践表明"药补不如食补",且哮病的食疗服用方便,故对于哮病的防治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总结分析哮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四诊的采集,参照哮病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所占比例。结果:风痰哮占51.0%,冷哮占31.7%,热哮占11.0%,虚哮占3.1%,喘脱危证占1.4%,肺脾气虚占1.0%,肺肾两虚占0.7%。结论:290例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以风痰哮为最多,其次为冷哮,治疗中应注重祛风涤痰,降气平喘,并重视温肾助阳,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以祛邪兼扶正治疗为主,缓解期以固护正气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哮喘V号方(肺鼻同治法)治疗寒哮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哮病宿痰理论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口服哮喘V号方,对照组予口服小青龙汤,进行3天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2.9%,优于对照组51.3%(P0.05)。结论:应用哮喘V号方治疗寒哮发作期总有效率达82.9%,高于对照组,肺鼻同治法治疗哮病疗效确切;肺鼻同治法宣通鼻窍,提高了对上气道的保护功能,减少了哮喘的复发,减缓了气道重塑进程。  相似文献   

16.
介绍对哮喘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等一般护理,从冷哮护理、热哮护理、虚哮护理阐释哮喘的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对寒哮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我科80例寒哮急性发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再用穴位贴敷及中医辨证护理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及中医辨证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寒哮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崔玉衡主任医师治疗咳喘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新中医》2005,37(3):18-19
崔玉衡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肺系疾病,治疗咳嗽首辨寒热,异病同治;以祛痰为先,痰祛则咳自平;运用标本学说辨证施治;并分季节时间用药。治哮喘以缓急平哮法、标本兼治法、扶正固本法三步法治疗,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多以"哮病"论治,辨证主要分为"寒哮"和"热哮"两个证型。以"常"与"变"的思路辨别哮喘发作期之寒热,便于初学者掌握和运用。在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过程中,简单地把支气管哮喘和哮病划等号,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支气管哮喘寒热难辨的症结所在。寒哮是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常证"、热哮是"变证",主张临床中只要没有明显的热象表现,一般应从寒哮论治,用药不避温。  相似文献   

20.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经典方剂,武维屏通过探究痛泻要方的组方特征,拓展痛泻要方的适应症,将其应用于肺系病咳、喘、哮之证,凡咳、喘、哮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肺失宣降者,均可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亦体现其"从肝治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