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断指再植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8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概率以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的危象发生率为8.75%,对照组的危象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的危象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再植成活率为93.75%,对照组的再植成活率为80.00%,观察组的再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断指再植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等危险因素可造成治疗效果减弱,因此需采取具有预见性的措施,以防止血管危象发生,从而提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收治的62例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汉密斯顿量表(HAMA)评分。结果对照组断指成活率为72.7%,与研究组(9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5)。对照组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4.2%,明显高于研究组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青壮年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选取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4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4.8%显著低于对照组21.4%;观察组患者再植指的成活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实施正确严谨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概率,提高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152例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PCIA组(107例),静脉持续匀速输入镇痛药;肌注(IM)组(45例),根据患者要求间断肌注哌替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药物不良反应及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IM组术后VAS评分高于PCIA组(P〈0.05);IM组术后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亦高于PCIA组(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PCIA组镇痛效果好,但不良反应较多,护士应正确实施护理干预,减少镇痛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0-01~2013-01间于我院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85例,共286指,术后对患者制定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本组患者再植断脂成活率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再植断指成活为93.71%(268/286),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5.03%(43/286)。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旅行系统的护理方案,对再植指成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接受行断指再植术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知识的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89%,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4.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预防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住院患者急性情感抑郁的术后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4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急性期情感抑郁状况调查,将38例经过测定确定有情感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常规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外,予以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感抑郁状况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效果好,断指成活率较高,且情感抑郁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应激,控制不良情绪的出现,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和促进再植指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断指患者84例共84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例,前者给予基础术前及术后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对比预后。结果:干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1.90%、血管危象救治失败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23.81%,患者满意度83.33%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治疗与基础护理外,存在其它因素可致血管危象,通过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有助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及时发现、处置危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分析断指再植术后的护理及观察要点,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12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结果有2例发生血管危象,1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第3天发生血管危象放弃治疗,另1例因不配合治疗在术后第8天发生血管危象,其余10指均成活。结论科学的综合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断指再植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断指患者380例共断指575指,离断时间20-720 min,平均180 min。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斜形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对照组采用传统垂直端端吻合血管方法再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发生动脉或静脉危象后给予抗血管痉挛或溶栓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改善行手术探查。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0例,静脉危象13例,动脉危象发生率5.2%,静脉危象发生率6.7%;对照组术后出现动脉危象18例,静脉危象22例,动脉危象发生率9.5%,静脉危象发生率11.7%。观察组再植后指体坏死6例12指,成活率95.9%;对照组植后指体坏死14例21指,成活率92.6%。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危象发生率、静脉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管斜形端端吻合进行断指再植可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及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栗树籽提取物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防治中的疗效。方法将84例小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马栗树籽提取物口服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术后立即加用马栗树籽提取物口服300mg/次,2次/d;对照组作空白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再植指体血运变化、成活情况、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再植指体术后的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d再植指近节指体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5、7、10及1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断指成活率100%,出现静脉危象1例;对照组断指成活率97.5%,出现静脉危象4例。两组静脉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马栗树籽提取物对减轻术后再植指体肿胀、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及阻碍静脉危象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动脉危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为提高断指再植的术后成活率,对发生动脉危象再植肢体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后观察及发生血管危象的处理,提升再植的成功率.结果 本组36例共43指,6指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经过有效的处理,4指成活.结论 对动脉血管危象积极处理,可大大提高再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来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效果。方法对98例断指再植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平行对照,分析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3例血管危象,对照组发生血管危象16例。经χ2检验,P<0.05,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屈艳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656-365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0例(50指)对照组以及50例(50指)干预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50例患者应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术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后的存活率,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升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5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断指恢复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2.9%),血管危象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9%);患者在关节屈曲度、血液循环、感觉程度上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 SAS 评分、SDS 评分相比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和功能恢复,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对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疗效及药物副作用。方法我院2009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断指再植术患者,研究组5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对照组60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应用罂粟碱、肝素钠预防术后血管危象,观察记录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血管危象救治情况、药物副作用。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再植指体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药物副作用明显少。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硝苯地平控释剂可以在断指再植术后广泛应用,能够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药物副作用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造)术后预防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再植(造)组织成活率的目的。方法选取我科180例断指再植(造)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我科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术后预防便秘注意事项知晓情况的调查,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后,预防术后便秘遵医行为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预防术后便秘遵医行为较护理干预前明显增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和再植(造)指存活率分别为19.39%、95.92%和42.68%、8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造)术后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发生便秘,导致再植(造)指血运障碍,积极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可预防便秘,从而提高再植(造)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来预防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断指再植病人分别采用常见护理组(对照组)和预见性护理组(实验组)平行对照,分析两组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2例血管危象;对照组发生血管危象13例.经X2检验,P<0.05,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评估、消除出现血管危象的高危因素,术后及时落实一系列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环境条件的合理设置,以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成功率。②方法对501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本组病例总再植661指(其中有26例38指缺血性坏死,有15例29指放弃再植),总成活率89.9%。④结论合理的术后环境干预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连福侠  杨丛侠 《实用医技》2007,14(36):5035-5036
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探讨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54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后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血管危象的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抗凝和扩血管药物的使用以及再植指功能训练指导。结果:54例共68指,其中9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皮缘缝合过紧、再植指青紫,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血管危象解除,再植指得以成活,5例因动脉血栓坏死。结论:完成断指再植术,只是取得再植成功的一个环节,而受伤早期伤指妥善的保护,术后严密的观察、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可使再植指获得更多的成活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