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中医界的脏中风仔细分类,做到辨证明确,治疗有的放矢。方法从病因和病症着手,按照传统的中医辨证方法将脏中风具体分类。针灸、推拿以经络学说辨证分析,中药方剂均以古方为主。结果此法现已成为科室医疗康复之指南,由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行,辨证有章可循。结论将脏中风具体分类,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不失为弘扬祖国医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笔者1995—2005年治疗中风40例,简略论述了病因、病机,风、火、痰、虚,涉及心、肺、肝、肾四脏,并系统简明分类介绍了自己的治疗方法。用中药、针灸及其他方法,分别对中脏、中经络、中腑的病例,按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及痰风上拢型、闭症及脱症、内闭外脱及后遗症的病机及治疗做比较详细的论述,治疗中抓住有利时机、重点突破,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取得了显效率85%以上的疗效。此方法纯属中医方药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对于中风属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以在实践中充实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方法:对10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护,有利于患者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中风患者具体症候采取辨证施护,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注,及中药辨证辨治联合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结论:中医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好,缩短了患者错迷时间,副 作用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风的中医辨证与颅脑CT影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中风的中医辨证与颅脑 CT影像的关系 ,以求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将中风分为两期、三主证、四次证 ;总结出 197例中风患者各证型和 6例中风先兆的颅脑 CT影像规律。结果 :中经络证以脑梗死表现为主 ,中脏腑证以脑出血为多见 ,两证的 CT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4 .4 2 ,P<0 .0 0 5 )。中风后遗症几乎全部表现为病灶的软化、吸收改变 ;中风先兆以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表现为多见 ,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复中率较高。结论 :中风的颅脑 CT影像与中风的各中医征象有密切关系 ,对中风患者及时作 CT检查有利于正确诊断、辨证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中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中风康复患者80例,根据所实施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辨证施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风康复的常规护理服务,辨证施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给予辨证护理服务,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辨证施护组患者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中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辨证治疗中风病的体会黄启金,邬左莉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危害人类健康较大的疾病。1985年8月~1990年8月,我们对356例中风患者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治疗,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356例中男217例,女...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及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治疗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同时辅以中药辨证治疗;并与对照组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相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2组比较P<0.05;治疗组3日内患者意识从嗜睡、昏迷恢复至清醒状态所占比例由33.3%提高到61.1%,且副作用发生率减低。结论:中医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出血性中风疗效好,缩短了患者昏迷时间,副作用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急性缺皿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3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同时治疗组患者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虚、痰湿、痰火和阴虚4个亚组,根据证型加用相关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舌象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经治疗后各组相关指标及NIHSS评分均明显好转,但治疗组更具优势(各治疗亚组尸均〈0.01.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诊治急性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偏瘫治疗仪在脑梗塞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络庳阻或血溢于脑,以昏愦、半身不遂、肢麻、舌强语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001年12月至2003年9月我院对收治的60例中风患除予以中医辨证施治,辨证施护外,并用MD-802型偏瘫康复治疗仪进行功能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明河主任从事中医脾胃病临床工作近60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诊治特色。其临床经验不但丰富了脾胃病的现代中医诊疗内容,而且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①以中医脏象学说为导向,重视各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以脏腑辨证为主要手段,具体到脾胃病,临证时对脾、胃二脏分别辨证,使证型更加细化;②重视肾阳在脾胃病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一旦发现肾阳虚弱的端倪,及早着手温补肾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脾胃病,积极使用现代诊疗仪器,参考胃、肠镜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等,进行胃、肠病变的微观辨证,同时与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宏观辨证相结合,提高了诊治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辨证护理对中风后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风后伴抑郁症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予中医辨证护理方法,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及护理8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中风后伴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利于疾病的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关于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气虚血瘀型)和对照组(非气虚血瘀型)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和血脂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可作为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判定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中风病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进行了中西医两方面的综述。分别从诊断学、治疗学的若干原则对中风的病因、机制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对本病的治疗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及辨证施护。结果:2组患者不同阶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燕  苏银钰  李杨  王爽爽 《全科护理》2013,(18):1673-1674
[目的]探讨辨证施膳联合穴位贴敷解除中风病人便秘的效果。[方法]将中风便秘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辨证施膳联合大黄粉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7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观察组观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12.827,P<0.01)。[结论]辨证施膳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解除中风病人便秘。  相似文献   

17.
中风后癫痫为中风后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其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悬殊,对卒中相关性病性发作的特异性治疗的方法亦少见报道。我们在治疗脑梗塞及部分脑出血患者过程中常规使用尼莫通,发现中风后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以我院1991年1月~1994年8月收治的中风患者1230例作对照组,其中男780例,女450例,平均75士12岁。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观察中风后15天内癫病的发病率,癫病的诊断依据国际抗癫病联盟1981年痴性发作分类方案。统计1995年3月~1997年9月本院所收治脑梗塞范围不大及中风患者1050人,男640例,女4…  相似文献   

18.
罗珊  王芳  都冬梅  张蝶  赵丹  张敏  唐婵 《护理研究》2012,26(11):1003-1005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中风后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康复、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结果]1个月后试验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可预防中风后情感障碍的发生,改善中风后焦虑、抑郁症状,有利于病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产后便秘是中医妇科产后病之一,根据中医脏脏辨证和经络学说,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2002—01~2005—01我们采用耳穴压贴王不留行,治疗产后便秘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出血性中风患者醒神治疗的临床体会(附49例辨证分析)盖国忠,任玺杰,任继学(指导)我们1986年9月~1990年2月运用中风三法(即:通腑泻热为先导,活血化瘀为主法,配合芳香开窍三法)辨证救治了49例急性出血性中风神昏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