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音乐疗法是一种集医学、音乐、心理、物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传统的五音疗法是以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五音与五脏、五志相结合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五音疗法用于情志护理中已逐渐被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五音疗法应用于中医情志护理进行探析,以期望为情志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其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但此研究大多为临床应用,内在机制的基础研究尚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上升,已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冠心病患者因长久服药、年老体衰等因素易伴发忧思恼怒等不良情绪,而此不良情绪将加重疾病的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亦认为情志内伤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遂在治疗冠心病时尝试从情志方面入手,在使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情志疗法。薛一涛教授善用情志疗法治疗冠心病,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综合运用中医情志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以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方法综合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医“情志相胜”心理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做了总结,指出该疗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一些可能的改进对策,以使该疗法更具可操作性,方便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情志疗法即是指古朴的、初始的、自发的一些情志疗法知识。这些情志疗法知识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内经》情志疗法形成的基础,对《内经》情志疗法理论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其进行文献追溯法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内经》作者是如何在秦汉以前不系统的情志疗法知识基础上,初步建构了中医情志疗法理论体系的雏形,为今天具有独具特色的中医情志疗法奠定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李明瑞 《中医杂志》2011,(20):1795-1797
论述了情志学说的理论得失、临床局限和丰富发展途径。认为重视情志变化在致病中的作用,肯定以情胜情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是情志学说的理论优势。同时指出忽视诱发情志变化的社会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是情志学说的不足。多种情志综合致病高于单一情志致病,情志相胜疗法难于进行临床上的广泛推广等,是运用情志学说指导临床的局限性。借鉴佛教精神疗法的基本原理,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坚持身体锻炼,塑造理想人格与情志疗法结合起来,是丰富和发展情志学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医情志理论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疗法是其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历来为人类所瞩目。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疫情蔓延速度快,时间跨度大,病情复杂程度高,全国乃至全球大量人员受其影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本文从中医情志理论出发,探讨总结不同情志的特点以及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的情志异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以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重视心理状况对疾病的影响,原发性肝癌是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从中医学角度来说,肝癌病位在肝,肝主调畅气机,易形成肝气郁结,因此情志因素的影响对肝癌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医角度论述了情志因素与肝癌的关系,分析表明心理干预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性,是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综合治疗的另一种途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医药在社区医疗中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研究不同中医疗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在社区中发展推广的方法,认为以社区常见疾病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在医疗实践中应用中医药疗法,逐步建立规范的中医适宜疗法体系,使中医疗法深入人心,是推广中医药进社区的可行之路,也是中医药参与社区建设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异常情志变化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机特点,通过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消除不良的情志刺激,恢复脏腑、气血的平衡,达到治疗躯体和精神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情志疗法的主要内容.本文对历代文献中常用的情志疗法进行总结,说明中医情志疗法由来已久、内容丰富、手段多样.  相似文献   

10.
周锡芳  单守勤  薛蓓蕾  朱立红 《中医杂志》2012,53(20):1781-1784
亚健康已经成为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现代医学对亚健康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中医心理疗法重视整体观念,注重治疗的个体差异性,重视患者自我调节,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认知疗法和中医行为疗法等干预亚健康状态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应看到中医心理疗法对干预亚健康状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运用多学科、多方法深化中医心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效果的实证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仅具有屏障特性,而且还具有多种分泌功能,因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为研究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机制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围绕中药减轻脑血管疾病过程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展开了很多研究。仅从细胞的屏障特性、细胞氧化损伤、细胞的分泌功能等几个方面综述了中药对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仍是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放化疗对大肠癌治疗有效率陷入瓶颈的时刻,中医药对大肠癌治疗的重要性被关注。近年来,中医复方对大肠癌的实验研究文献报道较多,但是中医复方的组方特点千变万化,对中医治疗大肠癌实验研究中的中医复方组方特点加以总结,可为将来开展中医药治疗大肠癌选择方药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防治的形势相当严峻。目前,西方医学对于抑郁症仍然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心身一体的整体观和丰富的临床实践加之治疗中相对较小的副作用使其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可能有潜在的优势。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中药复方的成分更加复杂,因此该文重点探讨单味中药防治抑郁症的作用规律。不少研究者从历史文献或者不同医者的临床经验中发掘出了较多具有防治抑郁症作用的中药。目前已知的抑郁症发病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引发抑郁症,二是神经细胞可塑性及相关信号通路改变导致抑郁症,三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持续激化引发功能紊乱而出现抑郁症,四是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引发抑郁症。中药究竟是通过哪种机制发挥作用的;归经理论是中药临床使用中的重要指导法则,中药的不同归经与不同药理作用机制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关系?为解决这2个基本问题,该文系统梳理了所有文献库中有关中药防治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了中药归经与4种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的中药防治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名老中医经验方是当代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确有疗效的方剂,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核心病机的认识,是组方用药规律的宝贵经验,代表了中医临床最高诊疗水平的治疗方案,是新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源头。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挖掘、整理名老中医经验方,开发出中药新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名老中医经验方的中药新药研发是国家重点鼓励研发的方向,也是目前申报量最大的中药新药类别,但近年来批准上市的此类中药新药却非常少。究其原因,研发人员对国家关于此类中药新药的审评理念及相关技术要求了解不够,导致在中药新药研发策略上存在一定问题,是此类中药新药批准上市数量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推进名老中医经验方新药研发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经验方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独特优势,该文针对目前名老中医经验方新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历史、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中药新药研发理念,并从研发的药学、药效毒理以及临床环节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广大中药新药研发机构和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研发出更多满足临床需求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新药,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刘慧  陈艳  张哲  付雯  雷枭 《河南中医》2021,41(2):320-324
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主要方法有:中药内服治疗、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法、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推拿疗法)、中医情志疗法、饮食运动疗法、中医综合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疗效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中医治疗方面的文献研究很多,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较少;(2)临床研究中对疗效的判定缺乏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3)文献研究侧重临床疗效评估,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较少,作用机制尚需深入探讨。今后,应加强未病先防理念;统一便秘疗效标准;增加实验研究,对中医药治疗便秘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中医学没有明确的记载,经过近30年医家们运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发出了大量的有效方药,但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进展缓慢,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新药仅唐草片一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作用的发挥。笔者通过对治疗艾滋病中药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限制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研发的瓶颈,如缺少理想的动物模型,艾滋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混杂因素过多,提出在深入开展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中医复方作用机制研究,尤其体外抗病毒、免疫调节活性成分筛选,为更好的研发治疗艾滋病中药新药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建立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与评估"基础上。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受试者保护体系",包括医疗卫生组织机构、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科室与研究人员4大方面。其中,研究科室与研究人员平台建设尤为关键,所有与受试者保护体系密切相关的治疗、保护、风险控制、不良事件监督都是通过研究者完成的。但在评估过程中不难发现临床研究者伦理意识相对薄弱,对伦理审查流程不熟悉,没有把受试者保护和临床研究摆在同样的高度。这类问题同样在国内其他医疗机构的伦理审查评估中凸显出来,成为当前建立受试者保护体系的短板。为此,本研究参考《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评估标准》评估要点,从伦理委员会角度出发,提出临床研究者在受试者保护和方案设计与实施方面需注意的伦理学问题,并针对研究者临床研究伦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进而促使临床研究者提高伦理意识,熟悉伦理审查流程,更好地完成保护受试者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唐彦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7):435-437
探讨目前中医对儿童多动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强调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立足临床实践,应用循证医学等现代科研方法,开展相关文献的系统评价,总结本病辨治规律,加强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重视生命质量,为证候标准化研究及构建系统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机制研究应采用国际公认动物模型,密切结合本病病理机制,本着理、法、方、药统一的思路,对疗效确切的代表性复方进行多角度、多环节和多层次的研究,为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系统地了解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提升临床科研人员研究能力、提高中医科研水平提供基础和参考。方法:以参加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培训的中医临床科研骨干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情况及临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障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84 名科研人员中,男女比例相当,平均年龄35 岁,学历及职称分布较平均,承担课题或参与课题的积极性较高,阅读专业文献、发表文章、科研方法学习情况较好,临床科研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比较突出。结论:应加强临床科研人员自身的研究能力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以期促进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得多靶标的药物开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标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而原有研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深入系统地挖掘中医中药精髓的需求。作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系统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发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系统生物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从整体水平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药开发的模式、综述系统生物学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结合的中药开发新模式,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