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生物材料,稳定骨折的骨小梁,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从而快速、有效恢复脊柱正常力学性能,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3]。由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在体生物力学研究起步较晚,对影响手术椎体力学  相似文献   

2.
中医功能复位理论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观点,功能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肯定。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研究的方法对中医功能复位治疗OVCF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疾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OVCF提供依据。然如何利用好FEA对OVCF的治疗进行研究,在今后生物力学研究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比较其各自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 将我院骨科收治OVCF患者81例,其中PVP手术治疗38例,保守治疗43例,进行随访,并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压缩骨折椎体邻近椎体的骨折.手术组有3例发生骨水泥泄漏,但无明显神经压迫等临床症状,未做特别处理.保守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椎体成形术及保守疗法两治疗组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选用椎体成形术还是保守疗法,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作出选择,患者的年龄及全身情况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两种方法对各自适应的患者都具有良好疗效,两方法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军伟  钟琳  洪俊毅 《新中医》2022,54(3):34-3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PKP治疗,观察组接受PKP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椎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atic vertebral ccrn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OVCF患者2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2min,20例患者中CR11例,PR7例,有效率为90%;随访3个月~2年,患者术后CT检查1例出现少量PMMA渗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PVP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明显的微创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PVP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小针刀联合治疗对减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OVCF的老年患者28例,共计34个椎体,均采用PVP与小针刀联合治疗;患者俯卧位后体检找出疼痛的位点,在C臂透视下穿刺病变椎体并注入骨水泥;之后在患者痛点进行小针刀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对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均十分满意。结论 PVP与小针刀联合治疗OVCF疗效确切,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将6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PVP治疗,B组采用PKP治疗,观察2组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好于A组(P均<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PVP与PKP均可以显著缓解OVCF的疼痛,但PKP更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并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h可下床活动且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年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影像学复查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改变,无明显复发迹象。患者治疗后3d和治疗后1年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显著,配合围术期护理干预预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5例,与同期采用保守治疗的15例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PVP组病人在腰背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PVP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效果好的特点,减少了传统外科治疗的风险。能使患者早期恢复日常活动,避免骨质疏松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观察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每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应用手法复位可显著减轻OVCF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感,缩小脊柱后凸Cobb,并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l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及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 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公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共32例,其中女性23例,男性9例,年龄58~87岁,平均年龄68.4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完全缓解(CR)者24例,达到75%,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31例,达到96.8%.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过伸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明确诊断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33例患者(42个椎体),采用术中过伸手法复位骨折联合PVP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中部高度丢失百分比及后凸畸形Cobb角等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V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凸畸形及椎体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水泥向椎体前方渗漏2例,侧方渗漏2例,向椎间盘内渗漏1例,无椎体后方渗漏。结论过伸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矫正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后突畸形,减轻疼痛症状,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过程中椎体高度不能恢复到解剖复位但疗效满意的现象,结合中医骨伤功能复位理论,利用有限元分析寻找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四例T12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影像资料,构建T12椎体高度为0-3级(Genant半定量法)T11-L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各一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施加垂直、屈曲、左侧屈、右侧屈四个不同状态的载荷后,观察椎体强化术后T12椎体的应力。结果:T12椎体强化术不同椎体高度之间应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医功能复位的标准适用于指导椎体强化术的临床治疗,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并不要求绝对追求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翔  马勇  吕锦瑜  李志伟  许建安 《中医正骨》2010,22(7):10-11,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40例45个椎体,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55±1.32)分降至术后(2.15±1.27)分;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由术前(17.11±2.07)mm和(14.6±1.32)mm增加至术后(21.34±1.53)mm和(18.7±2.04)mm;Cobb角由术前23.2°±4.6°降至术后14.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骨水泥从椎体上终板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3月,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的形态,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年限自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集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然后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运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为系统专用软件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1264例患者,研究质量均存在高度偏倚风险,Meta分析发现,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过伸体位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以显著缓解疼痛[MD=-0.81,95%CI(-1.27,-0.34),P=0.0007]、明显改善后凸角[MD=-3.80,95%CI(-5.48,-2.21),P<0.00001]、有效恢复椎体高度[MD=4.11,95%CI(2.00,6.23),P<0.00001]、减少骨水泥渗漏[OR=0.25,95%CI(0.10,0.63),P=0.003]。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过伸体位复位可有效的缓解疼痛、改善椎体后凸角、恢复椎体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秀  彭霞  杨东  吴欢 《陕西中医》2020,(10):1440-1442,1470
目的:探讨益肾补骨汤联合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施行经PK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肾补骨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愈合情况(骨痂生长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伤锥情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腰部功能恢复情况[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骨代谢情况[骨钙素(BGP)、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Cobb角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5); 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治疗前急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观察组OD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两组BGP、BMD及ALP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补骨汤联合PKP手术治疗OVCF患者疗效显著,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并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患者腰椎功能,改善骨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6例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是否能够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有效而安全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疗效,对其疼痛进行VAS评分并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评估,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结果: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2天6例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随访至今6例患者疼痛无加重,手术椎体均未再发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4月选择本科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C臂机或CT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前术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随访。结果: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患者VAS下降(P<0.01),病椎椎体高度增加(P<0.01)。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安全恢复椎体高度,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压缩性骨折”“椎体骨折”“腰椎骨折”“胸椎骨折”4个关键词与“中医疗法”““中药疗法”及“中医药疗法”3个关键词的任意组合为关键词,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录的所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483篇,通过筛选最终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953例患者.在骨密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 =2.830,P=0.005),漏斗图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在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Z=2.580,P=0.010),敏感性分析显示,前后结果没有本质改变;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740,P=0.460).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脊柱功能,提高骨密度,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