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23指),采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50 ml,手术时间2.0~4.6 h,平均2.2 h。20例(23指)皮瓣均成活,创面均愈合,术后3个月23个伤指末节指间关节屈伸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不同程度的皮瓣浅感觉恢复,患指外形优良,功能满意,腕关节屈伸活动不受影响。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好,皮瓣具有质地结构相似、不需二次整形、创伤小、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治疗时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的效果。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31例,均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同时桥接手指动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2.8±12.5)min;术中出血量(52.1±3.3)mL。术后,31例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愈合时间(13.6±2.8)d。术后发生并发症4指,发生率11.4%。结论手指皮肤缺损应用腕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并桥接手指动脉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与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探讨手部创伤组织治疗的理想术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82例手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纳入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分别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皮瓣成活效果、手指再造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90.7±20.1)min,短于对照组的(134.9±2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为(94.2±9.3)ml,与对照组(97.7±6.8)ml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5,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优良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指再造功能优良率(92.7%)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 结论 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组织的效果理想,手术时间短,手指再造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外伤导致指体皮肤缺损进行随访研究。方法 简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苍南县人民医院及台州骨伤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30例)和对照组(指动脉岛状皮瓣,30例),并在治疗后对患者采取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指外观满意度、触觉恢复率、疼痛恢复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瘢痕挛缩、腕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指外观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观察组的触觉恢复率、温痛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伤致指体皮肤缺损疾病治疗中对患者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可明显提高修复效果,能够作为皮肤缺损与断指桥接再植的一个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血营养的腕掌侧游离静脉皮瓣在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采用切取腕掌侧静脉游离皮瓣与指背侧静脉吻合修复创面,观察术后手指功能、皮瓣两点辨别觉、皮瓣色素及弹性,随访8个月观察皮瓣存活及功能情况。结果皮瓣存活28例,1例部分坏死,1例完全坏死。患指活动功能按TAM评分,优:82%,良:10%,中5%,差:3%;皮瓣两点辨别觉平均(9±0.5)cm,色素沉着中度,弹性良好。结论单纯静脉血营养的腕掌侧游离静脉皮瓣在修复指背皮肤缺损手术易于操作,相比带蒂皮瓣对手指外观影响较小,特别是伴有伸肌腱缺损时可同时移植掌长腱,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的临床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收治手指掌侧皮肤缺损10例(12指),术中采用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10例(12脂)皮瓣修复手指外形、质地较好,对腕关节活动不影响.结论:同侧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皮肤缺损具有质地结构相似、不需二次整形,能在一次麻醉下进行、创伤小、供区隐蔽等优点,是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修复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76例进行研究,根据修复皮瓣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对照组36例则采取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也多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皮瓣Ⅰ期愈合率更高(P<0.05),随访半年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Ⅰ期愈合率高,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更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治疗,46例观察组患者行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修复外观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在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均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相对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而言,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可更好地改善患者指端外观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 背景] 手和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多种多样.[ 病例报告] 用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治疗3 例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10-0cm ×7-0cm ,最小6-0cm ×5-0cm .腕骨和肌腱外露,瘢痕挛缩影响手的功能.术前用多普勒血流仪探查前臂血管、掌浅弓和掌深弓.皮瓣游离后夹闭近侧端桡动脉,观察皮瓣和手指末梢血运10min,如无异常,结扎切断近心侧桡动脉逆行转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3 例皮瓣血运均良好.[ 讨论] 前臂桡动脉逆行皮瓣适合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从腕前区切取合适的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23例24指。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术后获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手指功能按照总主动活动度/总主动屈曲度标准评定,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静脉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运好,成活率高,是修复手指近中节掌、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指腹软组织缺损重建感觉功能寻找新的可靠供区。方法 解削11只成人冰冻尸体手,于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观察大鱼际皮肤动脉、静脉、神经来源、分支及吻合类型。其中5只手于桡动脉掌浅支分叉处选择性动脉墨汁灌注,测量皮肤染色范围。结果 桡动脉掌浅支分出点平均直径为1.38cm,皮瓣可切取面积平均为3.9cm×3cm,掌浅支于大鱼际肌深筋膜下潜行,固定发出诸多分支到鱼际筋膜及皮肤并相互吻合呈网状。静脉回流有三种途径,神经支配以桡神经浅支和前臂外侧皮神经为主。结论 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及桡神经浅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为蒂的大鱼际游离或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重建指腹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3.
A complex variation in the pattern of blood supply to the palm of the hand was encountered during a routine dissection of a female adult cadaver. Findings were: (a) there was no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es of the radial and ulnar arteries (incomplete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b) the 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 of the radial artery coursed superficially to the thenar muscles supplying two common palmar digital arteries for adjacent sides of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thereby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arteria radialis indices; (c) the branch supplying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thumb was seen arising from the deep branch of the radial artery; (d) the superficial palmar branch of the ulnar artery supplied a branch to the medial side of the little finger, and two common palmar digital arteries for the adjacent sides of the little and ring fingers and ring and middle fingers, respectively. Familiarity with the variations in the vascular patterns resulting from a number of developmental errors remains the crucial issue for personnel engaged in reconstructive hand surgery, where these varied patterns act as pivotal points around which successful accomplishment of various advanced surgical procedures revolv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手部掌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19指)。男14例,女3例。年龄31~68岁。皮瓣大小为2.0cm×1.5cm~8.0cm×3.0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临床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色泽、弹性好,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浅支及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1±2.4)周,对照组为(14.8±3.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较治疗前均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中疼痛、活动范围、握力、屈曲/伸展活动度、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桡骨远端C型骨折为临床较常见骨折类型,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支架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通过对比分析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为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外固定组42例,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内固定组42例,行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Cooney腕关节评分。 结果 与内固定组相比,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30.2±8.9) min]、术中出血量[(21.7±7.3) ml]、住院时间[(4.3±1.2) d]及骨折愈合时间[(11.9±4.4)周]明显更少(P<0.05),外固定组的尺偏角[(20.5±3.1)°]、桡骨高度[(13.7±1.8) mm]明显大于内固定组,而掌倾角明显更小[(10.2±2.9)°](P<0.05),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活动范围、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在功能、活动范围、屈曲/伸展活动度及握力方面评分明显更高(P<0.05);术后1年外固定组优良率为9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1.0%,2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外固定支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腕关节活动影响小及优良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神经蒂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重建拇指感觉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拇指腹软组织缺损重建感觉功能寻找新的可靠供区。解剖11只成人冰冻尸体手,经动脉插管于桡动脉腕背支灌注红色乳胶,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示指背侧动脉、静脉、神经来源、分支及吻合情况。并将这一研究临床应用20例。示指背侧皮肤恒定由第1掌背动脉供血,静脉回流以其伴行静脉及掌背静脉为主,神经由桡神经浅支三级分支支配。随访0.5~1年,拇指腹两点辨别觉为3.1±0.2mm。可设计以第1掌背动脉及桡神经浅支为蒂的示指背侧感觉皮瓣重建拇指腹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