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国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各组成成分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取60例4%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尸体肘关节标本,仔细解剖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各组成成分及起止点,然后分别测量各组成成分起止点的宽度以及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下,前束、后束、斜束的长度,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有3种类型。前束起点宽度为7.96±0.93 mm,止点宽度为9.17±1.1 mm;后束起点宽度为9.86±1.57 mm,止点宽度为14.06±2.81 mm;斜束宽度为起点18.55±2.27 mm,止点宽度为13.37±2.62 mm;前后束长度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斜束的长度则无变化。结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由前束、后束、斜束组成,斜束未出现率为10%,分三型。前束在肘关节屈曲90°时最长,此时亦为最紧张状态,后束则随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而逐渐变长,而斜束的长度不随肘关节屈曲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分别治疗急性DoyleⅠ型锤状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疗效差异.方法 随访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Doyle Ⅰ a和Ⅰb型急性锤状指患者52例,其中27例行克氏针治疗(A组),25例行微型骨锚钉治疗(B组).记录患者的满意度和患指的活动度、疼痛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统计分析克氏针组和微型骨锚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术后A组获得随访时间平均13.9(6~27)个月,B组平均12.0(6~ 22)个月.两组之间的满意度和患指活动度、疼痛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Crawford疗效评估标准:A组优7例、良6例、中9例、差5例,优良率为48.1%;B组优5例、良6例、中8例、差6例,优良率为44.0%.两组之间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大于A组(P=0.031),而其余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氏针与微型骨锚钉治疗Doyle Ⅰ型急性锤状指损伤,疗效等级分布和优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型骨锚钉使用后线结外露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较克氏针组多.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运动时肌肉力臂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肩关节运动时各种肌肉的运动力臂大小及其变化,以揭示该类肌肉对肩关节不同方向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侧尸体肩关节标本,分别测量三角肌的三个部分、肩袖诸肌在肩外展、前屈、后伸、内旋及外旋过程中的肌腱位移,并根据位移和关节运动角度计算力臂值。结果:在上臂外展过程中,外展0°~30°时,冈上肌力臂变化最大;外展30°~120°时,力臂变化最大的为中部三角肌。在臂后伸或前屈过程中,力臂变化最大的分别为后部三角肌或前部三角肌。在臂内旋时,肩胛下肌的力臂值最大,而臂外旋时冈下肌/小圆肌的力臂值最大。结论:在上臂外展的起始阶段冈上肌腱功效较大,其次为中部三角肌;前部三角肌和中部三角肌分别在臂的前屈和后伸过程中有较大功效;在臂内外旋过程中,肩胛下肌和冈下肌/小圆肌功效较大。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约占骨折总数的15%.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已有很长历史,但这一损伤仍然是近年来手外科中受到关注和研究报道最多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手握力的正常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0例18~60岁健康成人使用Jamar液压计测量手握力,并测量其生理手形指标包括全手长、中指长、手宽和腕厚度.分析年龄、性别、优势手、生理手形指标对握力的影响.结果 男性握力平均值右手为47kg,左手为45 kg;女性右手为32 kg,左手为29 kg;女性手的握力约为男性的2/3.右手握力高于左手(P<0.01);50例中右手势利者占92%,左手势利者占8%,优势手的握力明显高于非优势手(P<0.01).右手势利组中,优势手比非优势手握力高9%;而左手势利组中,优势手比非优势手握力高3%.手形指标中,手宽度跟握力的相关性最强,对握力的作用最大(P<0.05).结论 手的握力大小跟性别、侧别、优势手别、手宽度有关,参考健侧握力时需要考虑左、右优势手别对握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AO微犁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术后功能,并探讨可能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问39例(40指)行微犁钢板内固定并取出且获得随访的指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随访患者进行满意度测评,采用Tang提出的手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年龄、指别、钢板类型、骨折类型等与功能评级的关系.结果 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满意度评价:23.1%(9/39)的患者满意,23.1%(9/39)的患者基本满意,35.9%(14/39)的患者欠满意,17.9%(7/39)的患者不满意.患指术后功能按Tang手功能标准评定:优+5指,优-1指,良+4指,良-5指,中14指,差7指,失败4指.无骨不愈合、骨不连、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低龄组(≤45岁)的功能评级明显优于高龄组(>45岁)(P<0.01).拇指与其他四指功能级别有明显差异,拇指功能恢复要比其他四指差.软组织或关节面损伤、开放或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等风险因素对功能评级在统计学上没有影响.结论 微型钢板可以为小稳定的、复杂的指骨骨折提供稳定可靠的内固定.低龄患者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高龄患者,拇指功能恢复明显低于其他四指.指骨骨折术后指关节容易发生僵硬.  相似文献   
10.
舟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尤其明显骨坏死、驼背畸形或腕塌陷,缺乏可靠的治疗方法.一些传统方法,如Russe植骨或加用内固定后作松质骨或骨块移植,约有半数(或多于半数)的患者能奏效,骨折获得愈合.这些方法在没有近极坏死、无明显骨质吸收或未发生驼背畸形时效果较好,但是上述指标提示的病情越严重则骨折愈合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