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钟灿 《吉林医学》2015,(4):808-80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并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溃疡性结肠炎并抑郁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标记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心理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评分无差异,但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DS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SD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6.36%,对照组为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并抑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冠脉搭桥术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疾病认知水平、生命质量(LHFQ)、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两组疾病认知水平及LHFQ评分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更高,LHFQ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升冠脉搭桥术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生命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好转即将出院的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出院前2d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电话随访;观察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及终点事件(死亡、再住院)发生率。结果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幅度增长(P<0.001),但观察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出院时两组SDS得分均处于轻度抑郁状态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SDS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01),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76%,对照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对改善出院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抑郁情绪、终点事件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延续护理提高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手术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对护理服务综合满意率。结果:实施延续护理1年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综合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护理,将护理服务延续到家庭,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同时提高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5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至出院。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延续分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能力改善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吞咽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1.94%(5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3%(4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8.71%(55/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4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延续分级护理能提高吞咽能力,促进生命质量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符泽娟  陈雪虹 《海南医学》2016,(17):2917-2919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医学心理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状态评分以及总体康复效果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生活质量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围术期综合护理对颌面外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颌面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颌面外伤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出院后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依从性、生命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0/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可提高哮喘患儿生命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的生命质量、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功能评分及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术后肢体活动能力,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手术室的护理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加强手术室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加强手术室护理,不但能加强患者的身体恢复,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还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肩袖损伤并且行肩关节镜修复术的患者84例,采用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模式,42例)和对照组(一般性常规护理模式,42例),并分别在围手术期间采用上述不同的护理模式。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的基本资料,术后在院期间疼痛缓解时间,术后随访期间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ROM评分、住院时间、患者疗效满意度评分以评价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结果 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快速康复护理模式(24.83±2.57天)能显著缩短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7.02±5.42天,P<0.05),同时降低术后4周,8周以及12周VAS疼痛评分(P<0.05)。术后半年,快速康复护理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角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最后提高了满意度评分(P<0.05)。 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更好地辅助提升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住院时间,最终增加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融入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应用加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应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t=5.300,P<0.001)及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t=6.030,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68±1.01)d vs. (3.21±1.13)d]、术后排便时间[(3.56±1.02)d vs.(4.55±1.21)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3.39±1.05)d vs.(4.14±0.99)d]、住院时间[(7.53±1.74)d vs.(9.28±2.1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4天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 vs.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护理措施可以减少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 术后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 (40例) 和对照组 (40例) .对照组给予结肠癌手术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 (P<0.05) .术后1、2和4周, 观察组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 (GIQL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通过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 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减少住院时间, 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提高满意度, 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15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给予优质护理,2组护理观察时间为1个月,记录2组的依从性、满意度、视力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在护理期间,对照组的依从率为89.3%,观察组的依从率98.7%,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7±0.08和0.67±0.13,明显高于术后1 d的0.14±0.09和0.15±0.11(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角膜内皮水肿、继发性青光眼、眼前房渗出、眼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30.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25±5.66)分和(84.69±5.96)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966,P<0.05)。 结论 相对于常规护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优质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最佳矫正视力,从而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葛君  杨克侠  官建中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802-1804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疾病康复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均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9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检查、用药指导、合理饮食等;观察组49例,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工作、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疼痛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组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组间护理满意度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为(86.81±10.62)分,高于对照组[(72.32±7.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3.501,P<0.05)。 结论 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50-15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冶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畸形、功能和疼痛等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并能够提升患者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心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围手术期病人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围手术期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对两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心率、血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前3d,两组病人焦虑抑郁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晚上,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入院次日心率、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着手术临近,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均不断上升,且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均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愈合良好,而且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使手术和麻醉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对照组在手术室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麻醉阻滞与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切皮即刻与术毕疼痛评分分别为(1.55±0.45)分和(0.56±0.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1.22)分和(1.43±0.82)分(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8.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支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自控镇痛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应用能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度,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48、7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0例便秘、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肺炎、4例泌尿系感染,共20例并发症;观察组发生6例便秘、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炎、2例泌尿系感染,共10例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Z=3.422,P<0.05)。 结论 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