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为肿瘤化疗病人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及反复静脉穿刺,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经病人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结果:我科自2002年11月起使用PICC至今已168例病人全部置管成功,行化疗后,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而引起静脉炎,减轻了患者痛苦。而有效的正确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ICC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611例病人,置管成功597例,失败14例,成功率为97.7%,置管成功后,行大剂量化疗,置管留置时间7-376 d,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夏珍华  詹眷娜 《海南医学》2009,20(3):135-13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贝朗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经病人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人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化疗。结果137例病人,置管成功131例,失败6例,成功率为95.5%,置管成功后,行化疗,置管留置时间5—180d,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结论使用贝朗PICC导管,价格低廉,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简单易操作,安全。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姚莉芳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203-1204
目的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液准确输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对24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改良PICC(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临床应用和护理,无一例发生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保证化疗的完成。结果本组一次置管成功22例,二次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1例。经X线胸部摄片示21例导管末端置入中心静脉,余2例导管末端异位,位于颈内静脉,经调整头部位置后到达中心静脉。结论认为肿瘤患者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而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 PICC导管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后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凶险的就是形成深静脉血栓,尽管其发生率很低,但血栓一旦形成,就会有肺栓塞、脑栓塞的危险,而这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2]。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后发生沿导管走行静脉多处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PICC导管置入过长引起心电图改变1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途径[1]。但是如何掌握导管置入的长度,使导管头端准确置入上腔静脉中上段,是置管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7.
姚绍芹  王红娟 《吉林医学》2013,(31):6608-6609
目的:探讨肘部血管条件差、准备化疗的肿瘤患者在B超定位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成功PICC置管的方法。方法:30例需要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采用B超定位下肘上贵要静脉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经贵要静脉置入上腔静脉PICC导管。结果:3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小号细长针头进入贵要静脉,直接送入导丝,通过插管鞘置入PICC导管到预定的测量长度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结论:B超定位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PICC置管准确率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经患者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结果 108例患者中102例一次穿刺成功,6例第二次穿刺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8~192d,化疗过程中共发生静脉炎4例,无1例出现渗漏性损伤.结论化疗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而护患双方的共同参与才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前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静脉置管术.这种静脉给药途径留置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中,PICC的治疗效果显著[1].但是在应用中也发现PICC治疗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堵塞、移位和脱出等主要并发症,以及特别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等.为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我科于2009年8月开始采取PICC置管患者个性化质量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佳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125-126
目的探讨PICC 导管置入长度的最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将80例拟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组40例.两组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度.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5cm的体外测量法, 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胸骨上窝加3cm体外测量法,置管成功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置管长度末端定位.结果 B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安全率显著高于A组, 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B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模拟定位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的研究。方法:用模拟定位机观察比较85例接受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的导管位置,并据此建议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校位。结果: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9例(10.59%),上腔静脉中段43例(50.59%),上腔静脉下段24例(28.24%),右心房2例(2.35%),颈外静脉3例(3.52%),其他部位4例(4.70%)。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41%。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模拟定位机对PICC导管进行位置校证可以观察导管位置,并建议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校位,还可以对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位置进行跟踪观察,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浙江萧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置管的15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患儿置管24 h内均经胸片拍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测量胸片上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并获取置管当日体重数据,对患儿PICC置管情况及置管静脉分布进行描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有89例(59.33%) PICC置管导管尖端达到最佳位置,28例(18.67%)导管置入过深,12例(8.00%)导管置入过浅,21例(14.00%)导管路径异常;其中贵要静脉最佳位置到位率最高(66.22%),贵要静脉置入过深发生率也最高(22.97%),大隐静脉置入过浅发生率最高(20.00%),头静脉路径异常发生率最高(32.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均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PICC不同置管静脉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均有一定线性关系(均P<0.05)。 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较高,且在不同置管静脉中异位情况分布有一定差异,临床应结合早产儿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置管静脉;早产儿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与体重相关,可以用来指导PICC置管,但具体回归方程有待临床进一步校验。   相似文献   

13.
梁琳  王今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30-163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护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放疗科经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大剂量化疗的230例肿瘤患者,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为96.09%(221/230),留置导管的时间为15—320d,平均留置时间为91.6d。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渗血11例,静脉炎12例,导管阻塞9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并能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的毒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有效正确的导管护理,则是PICC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导入,并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对于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是安全可靠的选择.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一般为2~3周,在此期间患者会出院回家休养,带管出院不可避免.癌症患者由于化疗后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严重受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对于带管出院的患者,如何避免院外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后的管道护理尤为重要.随着PICC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实践不断拓展,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现有医疗制度和水平的护理实践标准及带管回家的护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周荭  马玉 《当代医学》2014,(34):126-127
目的寻求对于头皮静脉、四肢外周静脉损毁严重或显露不清的危重患儿静脉通道建立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例危重新生儿实施经颈外静脉置入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结果 3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周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新生儿可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介入治疗5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52~65岁,其中肺癌3例,淋巴瘤1例,纵隔转移癌1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局部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术。术后5例患者上腔静脉均开通呈扩张状态,4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5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和静脉造影可较好显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等综合介入治疗是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冯兰  赖孝兰 《吉林医学》2010,31(7):992-993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和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PICC是从肘窝静脉插入,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置管。结果:从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20例,成功16例,从肘贵要静脉穿刺置管90例,成功84例,从肘头静脉穿刺置管3例,成功1例。结论:PICC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抢救危重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提供了良好通道,有效地保护了患者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静脉腔内心电图尖端定位P波大小与PICC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位置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NICU治疗的经上肢PICC置管新生儿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测量和术后胸部X线片定位,观察组应用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和胸部X线片定位,比较2组一次置管到位率及置管用时,并分析不同P波对应的导管尖端位置。结果:观察组新生儿PICC置管一次性到位率为95.65%(8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2%(75/92)(P<0.01);观察组置管用时和穿刺点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2~2/3 R波的导管尖端主要到达指南推荐位置,1/3~1/2 R波时导管尖端主要到达上腔静脉上2/3处,2/3~4/5 R波时导管尖端到达指南推荐位置或右心房,不同波段到达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腔内心电图P波比例有助于新生儿PICC尖端位置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复合定位法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PICC外测量法与置管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包括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0.05;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P<0.05。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复合定位法测量准确性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尖端位置最佳率、导管最终到位率高,能够有效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并预防及调整PICC导管异位,提高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模拟机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模拟机观察比较85例接受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的导管位置,并据此建议护士对PICC导管进行较位。结果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9例(10.59%),上腔静脉中段43例(50.59%),上腔静脉下段24例(28.24%),右心房2例(2.35%),颈外静脉3例(3.52%),其他部位4例(4.70%)。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9.41%。二次置管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模拟机对PICC导管进行位置验证可以观察导管位置,并建议护士及时对导管进行较位,还可以对化疗患者的PICC导管位置进行跟踪观察,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