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对食管癌可溶性抗原和超抗原SEC构建的肿瘤疫苗的抗癌机理进行研究。  方法  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提取其抗原成分,和超抗原金葡素SEC构建成肿瘤疫苗;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经肿瘤疫苗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进行增殖,成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效应细胞表型;细胞毒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FCM测定效应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经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最强,于72 h达到高峰,并且上调CTLs中CD8+T细胞群。肿瘤疫苗刺激的淋巴细胞组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 < 0.01)。经效应细胞作用后,靶细胞的凋亡率为32.44%,而对照组仅6.38%的细胞凋亡,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  结论  食管癌抗原与超抗原构建的肿瘤疫苗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的抗肿瘤效果,效应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特征及预后的特点。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5例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77例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两组预后差异, 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女性乳腺癌相比, 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P=0.001), 具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P < 0.05);男性乳腺癌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P < 0.05);男性乳腺癌5和10年总生存率为81.3%和68.1%、无病生存率为72.3%和50.5%, 显著低于同期诊断的女性乳腺癌5、10年总生存率(91.8%、79.2%)(P=0.001)、无病生存率(82.6%、60.9%)(P=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HER-2状态、分子分型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预后的因素(P <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 < 0.05)。  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预后差, 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 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食管鳞癌术后患者258例。其中高PNI患者157例,低PNI患者10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  结果  低PNI组患者的TNM分期较晚,肿瘤直径 > 3 cm、有吸烟史、饮酒史和血清白蛋白值低的患者较多(P < 0.05)。高PNI组总并发症(28.0% vs. 40.6%)、肺部并发症(7.6% vs. 16.8%)和吻合口瘘发生率(4.5% vs. 40.9%)低于低PNI组(P < 0.05)。高PNI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和5年生存率均优于低PNI组(87.3%,71.3%,50.3% vs. 76.2%,56.4%,32.7%,P < 0.001)。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NI水平与生存率显著相关(P < 0.05)。  结论  术前PNI可用于判断食管癌术后患者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和远近期生存率等情况,评估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行根治性食管癌手术的患者253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 < 60岁)、B组(60~75岁)和C组(年龄≥75岁),比较分析3组患者远近期疗效。  结果  3组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病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术后总并发症、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功能不全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术后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平均随访时间为50.7个月,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1、3、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8个月、98.9%、86.8%和69.0%,B组为61个月、93.1%、76.1%和51.0%,C组为32个月、63.3%、46.0%和28.8%(P < 0.001)。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3、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60个月、98.86%、85.20%和45.50%,B组为43个月、87.6%、53.1%和26.9%,C组为11个月、30.0%、20.0%和10.0%。A组分别与B、C组比较、B组与C组相比较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和Ⅳ期肿瘤患者(P < 0.05)。  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下降。年龄和肿瘤病理分期偏晚是影响食管癌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熊艳娟  王秀问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30-1634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omastostatin receptor, SSTR)亚型SSTR2、SSTR5的表达, 探讨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程度的关系及对临床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NSCLC组织标本和21例肺癌旁组织标本中SSTR2和SSTR5蛋白表达情况; CD34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 计算MVD。  结果  在NSCLC组织中, SSTR2和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51.9%(28/54)和55.6%(30/54), 与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14.3%(3/21)和19.0%(4/21)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STR2、SSTR5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 < 0.05), 与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P > 0.05)。本研究中, 有淋巴结转移者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 0.05)、中晚期患者(Ⅲ~Ⅳ期)MVD高于早期患者(Ⅰ~Ⅱ期)(P < 0.05);不同年龄、性别、吸烟与否、肿瘤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之间MVD无显著性差异(P > 0.05)。SSTR2、SSTR5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0.4%、66.1%;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5.3%、37.3%。SSTR2、SSTR5的表达与MVD值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NSCLC中新生血管的程度与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SSTR2、SSTR5阳性表达者肿瘤新生血管程度较低,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胃癌间质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胃癌患者,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及胃癌患者TANs的浸润情况,将其分为4个组,比较全组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P < 0.001)且肿瘤体积较大(P=0.026)。4个组中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组生存率最低,NLR低合并TANs高浸润组生存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NLR高合并TANs低浸润(P < 0.05)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联合胃癌组织中TANs浸润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且术前外周血NLR高联合胃癌组织中TANs低浸润胃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钙粘附素(E-cadherin)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2的表达, 探讨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与癌旁黏膜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胃癌组织121例及118例和癌旁组织113例及111例。分别检测E-cadherin及COX-2, 并分析二者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  结果   胃癌E-cadherin阳性率为76.9%(93/121), 其表达降低与肿瘤大体分型(P=0.014)、Lauren分型(P < 0.001)、肿瘤分化(P=0.004)及pTNM分期(P=0.024)等显著相关, 分化差分期晚的肿瘤E-cadherin表达要显著低于分化好分期早的肿瘤。癌旁黏膜组织E-cadherin均呈阳性表达, 与肿瘤无显著相关。COX-2蛋白阳性率为38.1%(45/118), 其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48), 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高, 与其它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E-cadherin及COX-2分别从肿瘤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预测胃癌患者预后, 二者互补, 联合应用可做为临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LC1(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关系,检测过表达A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C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淋巴结转移关系及总生存率关系;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观察高表达ALC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作用。  结果  AL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6% vs. 21.2%,P < 0.05);ALC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 0.05)。ALC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ALC1基因能够促进KYSE30食管癌细胞过度增殖、侵袭和迁移。  结论  ALC1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导致总生存率下降,高表达的ALC1基因增强KYSE30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检测ALC1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俊  李芝  甄福喜  张憬  骆金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3):1503-150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中营养管放置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单手术组51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放置营养管, 其中鼻肠管497例, 空肠造瘘16例。术后24 h后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 并辅以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 至全量EN后停PN支持。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放置营养管, 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营养代谢障碍。鼻肠管组吻合口瘘、肺部并发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空肠造瘘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肠造瘘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鼻肠管组患者(P < 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中有效放置鼻肠管及早期应用EN为食管癌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清杰  张强  郭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108-1110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  方法  对164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的腹腔淋巴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胸上、中、下段三组食管癌病例,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胸上段6.9%、胸中段27.4%、胸下段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间,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食管癌存在特殊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上段癌只要侵及黏膜下层即有可能通过毛细淋巴管网向下跳跃性转移至腹腔淋巴结,而绝大多数的食管癌诊断时已达T1b期以上,即肿瘤侵及黏膜层以下,因此并不能说早期胸上段高分化食管癌就不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后顺铂+5-Fu(PF)巩固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榄香烯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后PF巩固化疗治疗64例中晚期食管癌: 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 常规分割, 靶区总剂量55.8~66.6 Gy; 放疗同时给予顺铂(30 mg/m2第1~3天, 21天为一周期)化疗2周期。同步放化疗结束后给予不多于4周期PF方案(顺铂30 mg/m2第1~3天, 5-Fu500 mg/m2第1~5天)巩固化疗。其中联合组34例放疗期间应用榄香烯乳500 mg, 每日1次, 每周5次, 巩固化疗期间第1~5天给予榄香烯乳500 mg, 与同期接受顺铂同步放化疗后PF巩固化疗的3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1)对照组和联合组有效率分别为63.3%和8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对照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7%和33.8%, 联合组分别为69.9%和44.7%, 联合组有改善局部控制率的趋势(P=0.133); 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4.6%, 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 联合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7%和42.6%, 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 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Ⅲ、Ⅳ级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30%, 明显高于联合组的8.8%(P < 0.05), Ⅲ、Ⅳ级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等急性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顺铂同步放化疗后PF巩固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一定的疗效。榄香烯乳联合放化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 减轻血液学毒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的淋巴结状态对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的预测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对其淋巴结各相关参数与术后辅助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64.12%和54.06%,中位生存期为86.49个月。N0、N1、N2、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13%、55.50%、19.80%和3.45%,不同N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61,P<0.001)。通过ROC曲线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总淋巴结数目的比值(LNR)为分组界值8.51%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生存分析,LNR≤8.51%组及LNR>8.51%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3%和23.40%,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04,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T分期、N分期、LNR、阴性淋巴结数目与患者的生存预后均相关(均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后N分期、LNR为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N2组及LNR>8.51%组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χ^2=13.171,P<0.001)。联合N分期及LNR进行分析,在LNR>8.51%组的N2期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组生存显著优于单纯手术组(χ^2=12.609,P<0.001)。结论:LNR可以协同N分期更好地提示预后并指导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治疗的选择。对N2期同时伴有高LNR的患者应该积极选择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15例年龄>60岁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实验室资料。GNRI=1.489×血清白蛋白(g/L)+41.7×(体重/理想体重)。根据GNRI水平将患者分为GNRI正常组和GNRI异常组,χ2检验分析GNR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GNRI正常组(GNRI>98)259例,GNRI异常组(GNRI≤98)56例。GNRI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 < 0.05)。GNRI正常组与异常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血清白蛋白水平、BMI、GNRI、PLR、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NRI(HR= 0.687,95%CI:0.487~0.968,P=0.032)异常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GNRI正常组患者的生存均显著高于GNRI异常组患者(P=0.036和0.010)。  结论  术前GNRI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  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提取训练组患者的增强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并验证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效能。采用ROC曲线、C-index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  结果  在训练组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放射学标签。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和0.728;C-index为0.709和0.695;以放射学标签得分?0.22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学标签构建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5和0.740;C-index分别为0.722和0.707;以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得分0.55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  结论  成功构建预测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8例,根据CTV范围不同分成淋巴结累及野组(累及野组)和淋巴结扩大野组(扩大野组)。  结果  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41%和61%、39%(P=0.5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48%和68%、49%(P=0.78)。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总失败率分别为63%和66%(P=0.89),局部失败率为53%和59%,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47%和44%,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8%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扩大野组肺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累及野组,其中V10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累及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扩大野组相似,野内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放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