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锥颅微创术后患者心理应激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微创术治疗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ESCA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量表评分和SD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65.12%(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目标性功能训练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治疗期间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生理和社会两方面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保乳术后行化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两组患者术后第5~7天分别采用CTF(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脲嘧啶)、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FU)等方案进行化疗,在化疗期间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随机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化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化疗结束后的社会行为问题、个人情绪问题、习惯问题及学习工作问题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化疗结束后治疗依从率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病房环境、服务水平、护士仪表的满意度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化疗期间无一例出现皮瓣漂浮及渗漏,干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2%,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理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Cox-IMCHB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测评量表(SUPPH)评分、依从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30)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SUPPH(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及EORTC QLQ-30(认知领域、角色领域、躯体领域、情绪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给予Cox-IMCHB理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全程综合护理对甲状腺癌患者自护能力、心理韧性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56)。入院当日至术后2 d(共计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全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癌因性疲乏[癌症疲乏量表(CFS)]。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居家恢复期依从性。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ESCA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CD-RISC量表中应对压力、控制感、坚韧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情感、认知、CF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中...  相似文献   

5.
杜霞玉 《吉林医学》2023,(4):1121-1124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患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期间实施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术后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卵巢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价及对比各组干预前后心理压力与治疗依从性、精神刺激、生活质量情况,同时对比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心理压力与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事件量表(LES)中家庭生活方面、工作学习方面、社交及其它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SF-36量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各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卵巢囊肿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压力承受水平及治疗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对心肌梗死PCI术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及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术前准备、PCI术后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护理,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及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12个月随访成功率均为100%。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认知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再狭窄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行为干预联合针对性宣教护理可明显提高心肌梗死PCI术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程度,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行PCI术治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实验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1年用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SAS、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实验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用于PCI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较好,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疗程8周。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χ2=8.35,P<0.01);两组NIH-CPSI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χ2=5.23,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罗定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健康调查简表(SF-36)、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 研究组干预6周后SAS、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干预6周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精力、总体健康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社会排斥、经济无保障、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服药总依从率(91.38%)比对照组(75.86%)高(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可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用药依从性,减轻病耻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均随访8周。结果随访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3,P<0.05);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了解等生活方式各方面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曾琼  卓贤静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510-15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6例乙肝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认知、心理、行为和治疗等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依从性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完全依从患者从干预前的9例(14.3%)增加到干预后的46例(73.0%),部分依从率以及不依从率明显下降(P<0.01);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评分提高,其中在饮食、精神、睡眠、疲乏、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上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病人焦虑、抑郁和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组病人术前1 d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随时间延长SAS和SD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P<0.01).PCI术后,观察组病人的服药依从率、健康行为依从率、定期复查依从率、运动治疗依从率及饮食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1%,亦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除情绪控制外,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总分和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人的冠心病认知水平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因子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与因子情绪控制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冠心病认知水平,加强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着重侧重心理护理、氧疗、用药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依从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干预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彭聪  李倩  周兴 《四川医学》2014,(9):1248-1249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负性心理及依从性来评价。结果 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度及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有利于规范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丽风  王启林 《黑龙江医学》2014,(12):1390-139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剔除不按时服药的23例患者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160例,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生存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 相对于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明显增加(P<0.001),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也明显增加(P<0.001),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较低(P<0.001),护理后的食欲评分和疲倦评分明显较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肌力、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脑梗死偏瘫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肌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2组病人干预前肌力、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病人各指标的改善均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干预前的总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干预后的治疗依从率均上升,且观察组病人的总依从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2组病人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1),且观察组病人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分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偏瘫病人的肌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