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苯噻啶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病人69例,分为丙戊酸镁组41例(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34±s8a),用丙戊酸镁0.2~0.4g,po,bid或tid;苯噻啶组28例(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33±11a),用苯噻啶0.5~1.0mg,po,tid,疗程均为12wk。结果:2组总有效率差别不显著(P>0.05),但2组基本控制率差别非常显著(P<0.01)。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1例终止治疗。结论:丙戊酸镁对偏头痛的基本控制率优于苯噻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镁与苯噻啶对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苯噻啶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偏头痛病人69例,分为内戊酸镁组41例(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34±s8a)用丙戊酸镁0.2~0.4g,o,bid或tid,苯噻啶组28例(男性12列,女性16例,年龄33±11a)用苯噻啶0.5~1.0mg,po,tid,疗程均为12wk,结果:2组总有效率差别不显(P〉0.05),但2组基本控制率差别非常显(P〈0.01)。2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使用丙戊酸镁和文拉法辛,对照组只用文拉法辛,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6、22、6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12、25、17例,总有效率为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文拉法辛防治偏头痛能提高疗效,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血清中丙戊酸(VPA)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剂量及疗效关系.方法:程序升温高效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丙戊酸浓度.结果:丙戊酸在20~3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1 mg·L-1.相对回收率96%以上,日内RSD<4.3%,日间RSD<7.6%.23例癫痫患儿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中13例患儿剂量(20.8±3.8)mg·kg-1·d-1,血药浓度为(53.8±19.1)mg·L-1;10例患儿剂量(32.6±2.6)mg·kg-1·d-1,血药浓度为(65.3±27.8)mg·L-1.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体液中丙戊酸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癫痫患儿口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性,宜采用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的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偏头痛的防治药物不断增加,常用的预防药物有:①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纳多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阿尔马尔等;②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赛庚啶、苯噻啶等;③钙拮抗药维拉帕米、氟桂利嗪等;④抗惊厥药丙戊酸钠等。治疗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莨菪碱类药物、麦角碱类药物、钙拮抗药及曲坦类药物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及丙戊酸钠单药对照治疗新诊断的成人癫痫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入组患者124例,其中试验组60例,起始剂量25 mg·d-1,qd,对照组64例,起始剂量丙戊酸钠200 mg·d-1,bid。根据患者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调整剂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以达最佳或最终剂量。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平均发作次数和退出试验的病例比例评价药物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时间试验组(8.10±6.44)个月,对照组(14.16±11.75)个月。最佳或最终剂量范围试验组50~300 mg·d-1。对照组200~1500 mg·d-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及59.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8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或换药。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成年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疗效好于丙戊酸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其常规片剂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方法:92例诊断为癫痫的儿童以随机抽样法分为缓释片组(46例)和常规片剂组(46例),缓释片组给药剂量为25~30 mg.kg-1.d-1,常规片剂组给药剂量为20~30 mg.kg-1.d-1,3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丙戊酸钠治疗后,缓释片组的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常规片剂组(60.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疗效明显优于其常规片剂,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8.
陆森 《医药导报》2000,19(4):343-343
丙戊酸镁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 ,有人[1 ] 用其防治偏头痛收到满意效果。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2月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来自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入组标准 :①根据AdHoc头痛分类委员会所订的标准[2 ] ,并参考新的分类法[3] ,确定诊断及分型 ;②病程≥ 1a ;③每月发作频度≥ 1次 ;④入组前 1个月未服用过其他防治偏头痛的药物 ;⑤排除内科疾患、高血压及有明显精神因素者。1.2 一般资料 全组共 96例 ,随机分丙戊酸镁组 5 1例 ,男 12例 ,女 3 9例 ,平均年龄 3 1.8岁 ,平均病程 5 .6a ;普通…  相似文献   

9.
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LTG)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38例不同发作类型小儿癫痫患者给予LTG单药或添加治疗,其中9例为新诊断癫痫患者进入LTG单药治疗组;2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入LTG添加治疗组。起始量选择两种方法,联合使用丙戊酸钠者0.2 mg.kg-1.d-1,早晚各1次,维持剂量1~5 mg.kg-1.d-1。未联用丙戊酸钠者2 mg.kg-1.d-1,早晚各1次,维持剂量5~10 mg.kg-1.d-1。结果:总有效率为81.6%,其中完全控制12例(31.6%),显效7例(18.4%),有效12例(31.6%),无效7例(18.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头晕、复视、皮疹、头痛、疲劳、嗜睡、恶心、肝功能异常和兴奋共9种。结论:LTG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对各种类型小儿癫痫均有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佐咪曲坦(zolmitriptan,311C90)是5-HT1B/1D受体的高选择性激动剂,有中枢和周围性作用,生物利用度良好。口服剂量低至2.5mg,治疗急性偏头痛高度有效。对频发的重度偏头痛患者,常需要给预防性口服药物治疗,如甲磺双氢麦角胺和苯噻啶等,但是患者也常暴发头痛,此时可给予佐咪曲坦治疗。为了弄清甲磺双氢麦角胺、苯噻啶对佐咪曲坦的药代动力学、耐受性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临床双盲、随机、两期交叉研究。12名志愿受试者,口服甲磺双氢麦角胺5mg或安慰剂,2次·d-1,共10d。最后一天早晨口服10mg佐咪曲坦。另13名志愿受试者口服苯噻啶1.5mg或安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各1000mg,用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并计算其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单剂量口服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5.34±12.24和109.34±11.84μg·mL-1;tmax分别为0.91±0.74和0.98±0.68h;AUC0-∞分别为1.92±0.58和1.91±0.64mg·h·mL-1;利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对两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论 两种厂家生产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中国癫痫病患者丙戊酸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上海、北京两地4所医院服用丙戊酸的350名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n=435).数据分析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最终模型为:CL(L·h-1)=0.0422·Dose·BSA0.269·1.41(如果合用卡马西平,否则为1)·1.37(如果合用苯妥因,否则为1)·(0.00735·PBS 0.807)(如果合用苯巴比妥,否则为1)·(Dose/950)(如果Dose大于950 mg·m-2·d-1,否则为1)·1.21(如果BSA大于1.7 m2,否则为1)·1.24(如果年龄小于6,否则为1).上式中Dose为日剂量(mg·m-2·d-1);BSA为体表面积(m2);PBS为苯巴比妥的日剂量(mg·m-2·d-1).结论:根据患者的生理用药资料,结合上述模型,可估算其清除率,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药动/药效(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拉莫三嗪的儿童给药方案。方法依据已发表的拉莫三嗪儿童群体药动学研究资料,分别评估拉莫三嗪在21种给药方案下各运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次可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css)值及其概率分布,进而找出拉莫三嗪在212岁患儿中的最优维持给药方案。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治疗(2.5 mg·kg-1·次-1,bid)、拉莫三嗪(1.0 mg·kg-1·次-1,bid)+丙戊酸、拉莫三嗪(3.5 mg·kg-1·次-1,bid)+酶诱导剂、拉莫三嗪(2.0 mg·kg-1·次-1,bid)+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患儿css分布于治疗窗(2.512岁患儿中的最优维持给药方案。结果拉莫三嗪单药治疗(2.5 mg·kg-1·次-1,bid)、拉莫三嗪(1.0 mg·kg-1·次-1,bid)+丙戊酸、拉莫三嗪(3.5 mg·kg-1·次-1,bid)+酶诱导剂、拉莫三嗪(2.0 mg·kg-1·次-1,bid)+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患儿css分布于治疗窗(2.515.0 mg·L-1)内的中靶概率(PTA)最高,分别为89.21%、76.61%、76.03%和81.22%,且css高于治疗窗的PTA最小,分别为7.78%、9.97%、8.00%和9.73%,上述为最优给药方案。拉莫三嗪单药治疗(10.0 mg·kg-1·d-1)、拉莫三嗪(5.0 mg·kg-1·d-1)+丙戊酸、拉莫三嗪(15.0 mg·kg-1·d-1)+酶诱导剂和拉莫三嗪(10.0 mg·kg-1·d-1)+丙戊酸+酶诱导剂方案下css高于治疗窗的PTA>40%,超过上述剂量不应推荐。敏感性分析表明在排除给药剂量的影响后,合并用药是影响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本研究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了拉莫三嗪在不同给药方案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拟合结果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唐伟  章飞雪  陈杨建  台勇 《海峡药学》2009,21(12):120-12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80例躁狂发作病人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组和碳酸锂治疗组,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后各评1次。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下降,治疗2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疗效于碳酸锂组相似,治疗4周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为75%,碳酸锂组为8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轻。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有效,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15.
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比较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托吡酯组 39例 ,丙戊酸钠组 4 1例 ,托吡酯成人及儿童剂量在约 2mo中逐渐增至 2 0 0mg·d- 1及 4mg·kg·d- 1左右 ,po ,bid。丙戊酸钠缓释片成人剂量 0 .5~ 1.0 g·d- 1,儿童剂量逐增至总量 15~ 30mg·kg·d- 1,为每日清晨或早晨、中午 2次服用。治疗 4mo及 6mo后评定疗效。结果 :托吡酯组治疗 6mo的继发性全身发作 ,简单及复杂性部分发作有效例数优于丙戊酸钠组 ,4例在加药期快时出现疲劳、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丙戊酸钠组 1例发生骨髓造血功能严重低下。结论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简单及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无骨髓抑制 ,也无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李云霞  郑丽娜  阚淑娟  杨建春 《河北医药》2012,34(15):2293-2294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的影响及致畸作用,探讨低、中、高剂量叶酸对其诱发小鼠致畸效应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将1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2∶1),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10 ml/kg)、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200 mg/kg)、丙戊酸钠+叶酸低剂量组(丙戊酸钠200 mg/kg+叶酸0.07 mg/kg)、丙戊酸钠+叶酸中剂量组(丙戊酸钠200 mg/kg+叶酸0.35 mg/kg)、丙戊酸钠+叶酸高剂量组(丙戊酸钠200 mg/kg+叶酸0.7 mg/kg).观察孕鼠平均体重,小鼠活胎率、死胎率、吸收胎率、畸胎率,胎仔平均体重、畸形等指标.结果 丙戊酸钠可使孕鼠数、活胎数、孕鼠及胎鼠平均体重减少(P<0.05),仔鼠死胎、吸收胎数目增加(P<0.05),并致胎鼠畸形.叶酸对丙戊酸钠的致畸效应具有拮抗作用,并且与剂量相关,高剂量叶酸能更有效地拮抗VPA的致畸效应.结论 丙戊酸钠对妊娠小鼠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叶酸对丙戊酸钠诱发的致畸效应具有拮抗作用,并且与剂量相关,高剂量叶酸能更有效地拮抗VPA的致畸效应.叶酸对丙戊酸钠诱发的小鼠致畸性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剂量是0.70 mg·kg-1·d-1.  相似文献   

17.
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73例,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双氢麦角碱口服液早、中餐前各2 mL,po;对照组给予苯噻啶0.5 mg,po,tid,均至少持续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9%,73.5%(P<0.01).结论:双氢麦角碱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魏春风  黄希顺 《中国药房》2011,(34):3227-3228
目的:了解传统药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症状性癫痫的疗效。方法:以患者用药前4周内癫痫发作次数为基线,之后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随访6个月~3年。以用药后每4周的发作次数与用药前基线比较,临床发作减少49%及以下者为无效,减少50%~99%为有效,临床无发作为控制。结果:在对97例症状性癫痫的研究中发现,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由于头外伤引起癫痫的发作控制率为64.7%;脑血管病所致癫痫的发作控制率为73.3%;脑肿瘤所致癫痫的发作控制率为57.1%;脑囊虫所致癫痫的发作控制率为54.5%。总有效率82.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症状性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对脑血管病、头外伤、肿瘤、脑囊虫等所致的癫痫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丙戊酸钠个体化治疗预防复杂热性惊厥复发的优越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新诊断为复杂热性惊厥并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进行个体化剂量治疗,对照组使用经验性用药治疗,2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丙戊酸钠个体化给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达稳态时的血药浓度低;个体化治疗用药剂量较经验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妥泰与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妥泰组108例,丙戊酸钠组74例。妥泰组应用妥泰单药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发作明显控制后停止加量维持治疗;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5 mg.kg-1.d-1起始,逐渐增量至20~30 mg.kg-1.d-1,发作明显控制后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定疗效,包括发作情况、痫样放电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08例癫痫患儿经妥泰单药治疗完全控制16例,显效34例,有效4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86.11%,不良反应28例,占25.93%。74例癫痫患儿经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完全控制8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1.62%,不良反应31例,占41.89%。两组比较痫样放电改善情况妥泰组与丙戊酸钠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妥泰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良好效果,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妥泰单药治疗亦可用于初发的癫痫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