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典范,以六经为物质,以八纲为变化,六经是辨证之体,八纲乃是辨证之用,体用结合,有机联系.互相为用。必须指出的是,“八纲辨证”的思想,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紧紧相连而不能相离,“气血辨证”则是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的辨证核心。在研究《伤寒论》中,如果只谈“六经辨证”,或只谈“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而丢掉“气血辨证”这一核心内容,那就使仲景辨证论治的完善体系支离破碎,相割裂开来。所以,在《伤寒论》的辨证体系中,唯有用“气血辨证”的方法,才能提挈六经,统验八纲,才能使《伤寒论》中辨证论治的所有内容,纲举目张,洞若观火。  相似文献   

2.
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它起源于《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尤其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它和六经辨证有密切关系。因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着疾病性质、发展趋向和预后,所以《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中,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为八纲辨证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3.
医苑百花     
八纲辨伤寒首推尚从善仲景虽未明言“八纲辨伤寒”,但《伤寒论》中确有八纲实质。“八纲”是历代医家从长期辨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辨治证候的普遍规律。“八纲辨伤寒”是对六经辨证学说的补充与发展。许叔微论伤寒强调须分表里虚实明代以前,虽未见有“八纲辨伤寒”的明确提法,但将《伤寒论》中的内容以表里阴阳寒热虚实  相似文献   

4.
陈亦人教授所著之《<伤寒论>求是》,集历代医家之精论,汇自身研读之体会,扬长弃短,含英咀华,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其发扬古论,融会新知,颇多精妙之处。兹不揣愚蒙,试对其主要学术观点论述如次。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统一是《伤寒论》的精粹陈老认为,《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理论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意义,论中虽未明言“八纲辨证”,但其内容已包含于其中,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统一,使《伤寒论》不但对病位有了概括地描述,并且对疾病的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普遍认为,《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方法的总纲,故而认为,《伤寒论》通篇体现八纲辨证,也因此将《伤寒论》中的寒热等同于"八纲"中的寒热,这种观点无疑掩盖了中医学概念演变的客观规律。受不同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概念也会逐渐演变。分别阐释八纲辨证及《伤寒论》中寒热的含义,区别二者寒热的含义,有利于进一步厘清寒热概念在历史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对于中医学其他概念的研究也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于中医学术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与八纲辨证论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活的灵魂和根本,而八纲辨证又为中医辨证之总纲,《伤寒论》一书中虽未明言八纲之名,但确形成了八纲辨证的初始体系,现结合书中原文,谈一下其辨证论治思想之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7.
自从《伤寒论》问世以来,引起历代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并从中归纳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和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伤寒论》灵活运用八纲和八法辨证施治,攻补兼施占其辨证立法的重要位置,在一百一十二方中,约占三分之一。对这一立  相似文献   

8.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为《伤寒论》中两大辨证纲领。对二者间的关系,前人有所论述,见仁见智。笔者亦欲就此问题作一简要探析,与同道共商。首先,应当明确,六经与八纲两大辨证纲领皆是对疾病共性的概括,它们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于杂病的辨证。其中,六经辨证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根本,为全书之总领,运用它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利于掌握病机,推断病势。正如喻嘉言所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而八纲者,虽论中未提及其名,然八纲辨证的实际应用,确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心悟》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方法:从两书的辨证方法、治法治则与创立方剂三方面,分析《伤寒论》对《医学心悟》的影响。结果:《医学心悟》的八纲辨证来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并补充丰富了辨证体系;《医学心悟》创立的"医门八法"是对《伤寒论》治则治法的凝练与提高;《医学心悟》所创立的方剂也深受伤寒方的启发。结论:《医学心悟》作者是善学伤寒者,他继承了仲景的衣钵并发扬光大了中医学。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可概括为“六经为纲,八纲为辨”其实已融合了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辨证方法为一体,因此其辨治疾病的方法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都起着典范的作用。《伤寒论》对胃肠病的病因病机、主要脉证、遣方用药等方面匠心独运,对后世胃肠病的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伤寒论》的胃肠病,大致可有呕吐、下利或不大便、腹满腹痛、心下痞或心下痛等症候,本文仅就其病因辨证方面的内外病因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实质为八纲辨证,即表里、寒热、虚实和阴阳。除六经辨证外还有气血津液辨证。  相似文献   

12.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学习陈逊斋,汤本求真、胡希恕、刘绍武等经方大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阐述了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一切辨证方法的总纲,论证了八纲辨证与伤寒论的关系,提示在临床上要认真细致辨好寒热虚实,辨对阴阳,搞对病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临床辨证施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寒热发生机理的分析,阐述少阳病属于八纲辨证之里证,认为半表半里证实际是里证。  相似文献   

15.
刘志龙 《新中医》2006,38(12):8-10
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创立是张仲景《伤寒论》最伟大的贡献,但这一体系的补充、完善、发展,则是后世历代医家逐步完成的。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伤寒明理论》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营卫辨证、经府病辨证等方面的创见,是在总结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其在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核心部份。笔者对此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寒论》记载了23个汗证的治疗方,其汗出症状可有部位、数量、性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但证候仍不外六经病或者六经病之间的并(合)病。  相似文献   

17.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纲领,贯穿着八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运用六经辨证可较全面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章旨在运用《伤寒论》经典原文,依据现代各家研究来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分经辨治,对进此病行分析、归纳、总结、系统剖析,为治疗本病提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对仲景之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提出《伤寒论》是继承发扬了《伊尹汤液经》与《神农本草经》的经验理论.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病位与病情的辨证统一,其实质为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辨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最尖端.胡先生医案体现了其六经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柯韵伯对《伤寒论》有着诸多创见性观点,其中关于《伤寒论》六经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基于此也形成了其方证辨证等一系列完备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从六经地面说、六经为百病之立法、六经与八纲的关系,对柯韵伯的《伤寒论》六经学术思想中对疾病的六经传变与出路、因方候证、临床灵活辨证观等进行了疏理探讨与挖掘,以期为六经辨证论治提供更多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4,(5):915-917
本文探讨了《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渊源以及"六经辨证"一说的由来,认为宋代朱肱提出的"六经辨证"说是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误解,《伤寒论》并非以"六经辨证"为纲,张仲景所创立的实际上是"三阴三阳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