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燕 《当代医学》2016,(23):144-145
目的: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按照数字对照表法将患者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各43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治疗。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效果、转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胺碘酮组患者用药后的转复有效率(93.02%)略高于普罗帕酮组患者用药后的转复有效率的(90.7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普罗帕酮组患者的转复时间(13.38±4.48)min明显短于胺碘酮组的(25.62±7.3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但普罗帕酮的转复时间快于胺碘酮,因此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以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与对照组的92.1%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15.3±2.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4±3.8)min,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5.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6.3%(P0.05)。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但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更短,而胺碘酮的不良反应更少,两种药物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2012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1)静脉注射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两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5,95%CI 0.83~2.51,P>0.05);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静脉注射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良反应: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组(OR=0.47,95%CI 0.29~0.77,P<0.01);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 (1)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无明显差异。(2)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4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40 mg和胺碘酮150~300 mg,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律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21例,转复成功17例(81.0%);胺碘酮组22例,转复成功18例(81.8%),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律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24.2±19.5)min,胺碘酮组(40.5±18.5)min,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急诊转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有显著疗效,但普罗帕酮转律时间更短,对于无基础心脏病或心功能正常患者,可作为急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3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用艾司洛尔治疗的31例为A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的31例为B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31例为C组,对比三组治疗的疗效。结果:A、B、C三组复律时间依次增多,且两两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但相较于其他两种药物,艾司洛尔的复律时间更短,且更为安全,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n=40)和乙组(n=40),甲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乙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结果甲组患者复律时间明显长于乙组(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与乙组治疗有效率90.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乙组20.00%(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普罗帕酮复律时间短,但不良反应多,胺碘酮起效慢,不良反应少,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探讨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25例。治疗组接受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律成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普罗帕酮见效快,不良反应多;胺碘酮见效慢,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梁冰伟 《黑龙江医学》2022,46(4):418-420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9月接受院前急救的102例PSVT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观察组使用普罗帕酮,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急救前,两组患者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7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观察组予以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予以维拉帕米治疗,对2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普罗帕酮应用于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蓉 《中外医疗》2011,30(17):13-14,16
目的 对比观察普罗帕酮、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将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3组患者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抽取10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单号与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50例患者普罗帕酮治疗,给予观察组50例患者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复律时间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长(p0.05),复律率上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均有着较好的效果,普罗帕酮起效较快,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治疗上较为适用,而胺碘酮起效较慢,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心功能差的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李怡 《吉林医学》2014,(8):1642-164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普罗帕酮治疗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以5 mg/kg治疗,治疗组给予1 mg/kg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恶心、低血压、一过性心动过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很好的疗效,其中小剂量的应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雷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37-1338
目的:探究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部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予以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维拉帕米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较维拉帕米好,且患者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陶敏  田晓峰 《吉林医学》2012,33(24):5217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6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维拉帕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较维拉帕米不仅治疗有效率高而且更为安全可靠,可以作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68例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62例予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复律时间、转复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转复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转复时间上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与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商丘市立医院治疗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维拉帕米治疗,比较两组复律时间与复律成功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帕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良好疗效;维拉帕米复律的时间较短,为治疗急救患者的首选药物;胺碘酮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西地兰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速的临床疗效。方法16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82,予普罗帕酮治疗)和西地兰组(n=82,予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46%(75/82),明显高于西地兰组的80.49%(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短于西地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地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且能缩短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来北京军区263医院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胺碘酮组静脉滴注150 mg胺碘硐+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450 mg;普罗帕酮组静脉滴注70 mg普罗帕酮+10 m L生理盐水混合制剂,累计用药量为210 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效果、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和胺碘酮组患者24 h内心房颤动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少于胺碘酮组,心室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胺碘酮组(7.5%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均有良好效果和较高安全性,但普罗帕酮效果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9.
王君芳  胡玉萍 《当代医学》2013,(22):140+156
目的对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1-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快速静点,无效可反复应用;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胺碘酮片0.2g2次/d,口服应用。之后监测心率及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中,有效率80%(12例),无效率20%(3例)。结论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口服胺碘酮治疗疗效较好,短期内未发现不良反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应用胺碘酮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和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静脉应用胺碘酮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 将8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2组,A组45例患者选择胺碘酮治疗,B组42例患者选择三磷酸腺苷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即刻复律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 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均显著,但三磷酸腺苷较胺碘酮起效速度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复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