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45例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予以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鳖甲软肝片,2组均同时予以综合保肝、降酶、利尿治疗。治疗16周后观察2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腹水吸收等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BiL、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ALT、AST、TBiL、P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水吸收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腺肽仅。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且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综合疗法)及治疗组(西药综合疗法+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较快;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白蛋白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功能,能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利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6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西医治疗:保肝、退黄、降酶、利水,抗肝纤维化,补充白蛋白,抽腹水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辨证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9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护肝、利尿、补充白蛋内或血浆、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辨证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5%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更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采用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方法将7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7),治疗组以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对照组以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3%(P<0.05);两组患者腹围、尿素氮(BUN)、Cr(肌酐)等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4 h尿量、血清白蛋白(ALB)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方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6.
叶新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9-131
目的 探讨甲茅软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护肝药物、抗病毒、抗感染、定期输注白蛋白、支持、利尿、腹腔排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茅软肝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肝功能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茅软肝汤加减联合西药能显著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纠正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特利加压素与人血白蛋白合用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RA)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治疗的68例肝硬化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设组,每组34例。对照组单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条件施加特利加压素用药,为期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围、腹水深度、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值(ALT)、天冬氨酸转氨酶值(AST)、谷氨酸转肽酶值(GGT)、总胆红素值(TBIL)]、以及血生化指标[尿钠值、血清白蛋白值(ALB)与血肌酐值(Scr)]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腹围及腹水深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及TBIL)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血生化指标中,Scr检测值低于对照组,ALB及尿钠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与人血白蛋白配伍用于肝硬化RA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腹水症状,改善血生化指标,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保肝药、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复方软肝化寮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减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方法使用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到脐血干细胞并于24 h之内经股动脉由肝固有动脉输注入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腹水、食欲等相关临床症状及黄疸、腹水等体征均有所改善,肝功能检查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氨指标均已达到正常标准,与术前相比可见明显好转(P〈0.05)。结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生化指标有明显好转趋势,说明本治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以一般保肝药、维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复方软肝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减小,平均血流速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萍  叶峰  刘昳  张树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54-2555
目的:观察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肝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肝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亮菌甲素治疗黄疸型肝炎,治疗组转氨酶、胆红素明显下降;白蛋白升高,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亮菌甲素具有明显的降肝酶、退黄疸作用,并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药软肝补脾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肝硬化腹水均为本院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32~64岁,平均41.62岁;病程在6~48月,平均3.1年;其中肝炎肝硬化28例,乙醇性肝硬化2例,首次腹水者21例,第2次腹水者6例,第3次腹水者3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35~67岁,平均43.25岁;病程在6~60月,平均3.4年;其中肝炎肝硬化13例,乙醇性肝硬化4例,胆汁性肝硬化1例;首次腹水者14例,第2次腹水者6例,第3次腹水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制鳖甲、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焦山楂、丹参、苡仁、茯苓、内金、醋柴胡、炒枳壳、当归、鸡血藤、甘草等;若黄疸者可加茵陈、赤芍;ALT在100U/L以上者可加五味子。浓煎取汁约350mL,早晚温服,隔日一剂。若腹水较多者,同时服用“氨体疏通”片40mg,每日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舒清丸治疗肝炎肝硬化降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25例,均常规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苦黄注射液、血浆、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核苷类药物抗病毒,中药辨证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65例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舒清丸(组成:赤芍、五灵脂、白矾、茵陈、郁金、黑大豆、白术等 )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TBil、ALT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均能降低TBil、ALT,但治疗组降低TBil、ALT较对照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舒清丸治疗肝炎肝硬化黄疸,对消退黄疸、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肠疗与贝飞达合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将91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及配对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血清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楚州中医院收治的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利尿剂治疗,观察组行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两组均治疗2w。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2w后患者临床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68.75%vs 90.63%,P<0.05)。2w后,观察组腹围、体质量、腹水暗区深度、ALT、AST、Cr以及BUN均低于对照组,其24h尿量、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胆湿热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行中药利水方联合利尿剂治疗,能明显改善其肝肾功能,降低腹水量,增加24h尿量,降低腹围、体质量,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更昔络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诊断CMV肝炎的16例婴儿进行分析,总结特点。应用更昔洛韦对其中14例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黄胆、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同时可累及其它系统病变,重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腹水;应用更昔洛韦治疗83%(10/12)和79%(1l/14)的病历黄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肝功能、肝脾肿大逐渐恢复。结论 CMV肝炎大部分预后良好,应用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腹水一直是临床难治之症,以往的利尿、放腹水等方法易导致电解质紊乱.我们对门则一05叫996-10收治的2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丹参、大黄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9~72岁,平均40.5岁.其中肝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26例都有腹水伴双下肢浮肿并有纳差、腹胀、尿量减少;血清白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等症.对照组对倒在病例选择方面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别.1.2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限制水钠摄入、利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肝硬比并发低氧血症、肝肺综合征的诊治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所收治的常见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经血气分析并发肝肺综合征68例,观察病因、临床表现、氧分压与肝功能分级及肝V/A(ECT检查)之间、门静脉宽度和肝血指数与低氧血症关系,予吸氧、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结果低氧血症可发生在各种不同的肝硬化上,尤以肝炎后和混合性肝硬化最为显著,分别占61.76%和19.12%,占总发生率的80.9%;肝功能分级A级(10.86±0.75)kPa,C级(9.31±1.29)kPa、肝V/A(ECT)A级(38.75/64.22),C级(71.67/2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1);门脉增宽血流指数变化较大占82.35%,门脉未宽者17.65%,有明显差异(P〈0.05);皮肤蜘蛛痣阳性与阴性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肝病综合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门脉血流指数、门静脉宽度、蜘蛛痣及并发症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白蛋白(ALB)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ALT、AST、TBiL、PT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腺肽α1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肖南平  张仕泽  谭柯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02-1904
目的:探讨大量腹腔放液术(1arge volume paracentesis,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6例采用LVP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右旋糖酐40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传统的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以3周为1疗程。统计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住院费用、药费、平均住院时间、白蛋白和血制品用量。结果:研究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60.7%)(P〈0.05);住院期间的的住院费用、药费、平均住院时间、白蛋白和血制品用量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腔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VP联合静脉滴注自蛋白、右旋糖酐40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