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苏饮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释放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双盲随机试验的方法将入住icu的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1例)和中药组(1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脱水、降颅压、止血等,中药组是在此基础上加用复苏饮。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48h检测TNF-α、IL-1、IL-6的含量,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炎症因子在用药前后都有下降,但程度不同,以中药组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饮可以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对脑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苏饮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苏饮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综合疗法,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苏饮,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8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用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TNF-α、IL-1、IL-6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以中药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复苏饮可以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此点可为治疗提供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对急性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用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体外培育牛黄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疗程7d;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用药前(发病后24h内)、用药后7d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体外培育牛黄能显著抑制急性脑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常规治疗加用体外培育牛黄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IL-6、TNF-α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了解这些炎症因子与脑出血病灶及外周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后24h,72h,7d和14d取80例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检测IL-6、TNF-α的含量(实验组),并与30例正常体检的患者(对照组)对比。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液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而且还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本身静脉血。实验组患者静脉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静脉血清且病情越重几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出血不同时期静脉血清IL-6、TNF-α含量比较,在72小时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IL-6、TNF-α参与了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邵兴  童洪杰  向晶  朱秀琪  陈琨 《新中医》2021,53(7):81-84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调肺饮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SAP合并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胰通腑调肺饮,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记录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aCO_2、PaO_2水平及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通腑调肺饮联合西药治疗SAP合并ARDS,能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心肺脑复苏指南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分别于心肺复苏后即刻、1、3、7 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即刻,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后1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两组患者升高程度相当(P0.05);心肺复苏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心肺复苏后7 d,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以及IL-8水平均下降至低于心肺复苏后即刻水平,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平稳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的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26例(单予西医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及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IL-6、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明显降低VAP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苏饮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2例,对照组30例,中药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复苏饮治疗。治疗14日观察ET、NO的变化。结果脑出血患者ET、NO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1)。复苏饮治疗后较对照组ET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苏饮可以抑制脑出血后患者血ET释放,保护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AP合并感染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用清胰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ET)、血蛋白酶、HLA-DR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WBC、IL-6、ET、TNF-α、CRP、IL-8、血蛋白酶、HLA-D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WBC、IL-6、ET、TNF-α、CRP、IL-8、血蛋白酶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HLA-D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合并感染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缺陷,而清胰汤是治疗SAP合并感染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状况,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邵兴  向晶  童洪杰  邵利梅  陈琨 《新中医》2021,53(8):59-62
目的:观察清胰通腑泻热饮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胰通腑泻热饮,疗程均为10 d。2组分别在治疗第1天、第11天早晨7点抽血,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 (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NF-κB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及TNF-α、IL-6、IL-8、NF-κB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及TNF-α、IL-6、IL-8、NF-κB水平均升高;清胰通腑泻热饮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NF-κB水平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补虚化瘀祛痰饮对尘肺患者的抗氧化和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尘肺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虚化瘀祛痰饮。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d)表达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OD活力、IL-6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干预组患者血清soD、IL-6、TNF-α水平检测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2组患者用药后血清soD、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补虚化瘀祛痰饮可提高尘肺患者血清SOD活力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IL-6表达水平.延缓尘肺患者的氧化/抗氧化失衡,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因子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风饮灌肠防治宫颈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肠风饮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指标、直肠镜黏膜充血水肿情况,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直肠黏膜积分,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76.1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风饮能较好地改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临床症状,改善直肠黏膜情况明显,提高患者功能状态,有效地调节血清IL~(-1),IL-6,TNF-α水平,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箭羽散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箭羽散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外敷箭羽散进行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VAS、NRS-11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尿酸(Uric acid,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ommercial Rent Planning,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箭羽散组患者VAS评分、各项NRS-11评分、主症评分、次症评分、UA、ESR、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箭羽散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箭羽散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控UA、ESR、CRP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阴利咽饮联合玉液散吹喉治疗阴虚肺燥型慢性咽炎(C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阴虚肺燥型CP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养阴利咽饮联合玉液散吹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血清TNF-α、IL-6、CRP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及血清TNF-α、IL-6、CRP及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利咽饮联合玉液散吹喉能有效改善阴虚肺燥型CP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TNF-α、IL-6水平,且短中期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对大鼠湿热模型、炎性反应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热炎性反应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对照药组、中药组、蒙药组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观察记录各项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中蒙医温病经典方在治疗大鼠湿热症状上具有可靠疗效,尤其在改善大鼠进食饮水减少,大便稀软,口角眼角分泌物增多等方面有显著成效。ELISA检测显示对照药组IL-1β、IL-6、TNF-α无意义,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L-1β、IL-6无意义(P0.05),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意统计学义(P0.05),对IL-1β无意义(P0.05)。结论: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在解除湿热症状上有切实可靠的作用,对腹腔炎性反应引起的发热及炎性反应,虽然细胞因子血清检测没有得出有力检验数据支持,但动物模型治疗后期各项体征监测都有好转。ELISA检测显示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烧伤后的全身炎症反应是患者病情加重、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可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1].我科经长期临床实践,研制出治疗烧伤的中药合剂,临床使用时可减低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剑勇  王辉  谢静静  肖敏  李丹 《新中医》2016,48(12):201-203
目的:观察痛风泰颗粒对急性痛风大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痛风泰颗粒治疗痛风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痛风泰颗粒组、戴芬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药物干预7天,观察各组实验大鼠造模前后关节肤色、肤温、肿胀等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右内踝关节液中的IL-1、IL-6的含量和血清中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IL-6、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提示急性痛风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痛风泰颗粒组和戴芬组IL-1、IL-6、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泰颗粒组与戴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痛风泰颗粒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释放来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18.
再障饮配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再障饮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再障饮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并用常规治疗组和正常组做对照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再障饮治疗前CD4明显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TNF-α、IL-2均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再障饮治疗后CD4升高、CD8降低、CD4/CD8升高;TNF-α、IL-2均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阳明腑实证患者内毒素、炎症介质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阳明腑实证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大承气汤作为中药组,检测入院时及治疗后3d血浆内毒素(E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阳明腑实证患者经治疗后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降低,尤以中药治疗组降低更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对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浆ET及血清TNF-α、IL-6、IL-10具有调节作用,阳明腑实证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变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态观察清瘟败毒饮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8、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1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清瘟败毒饮大、中、小剂量组和泼尼松治疗组(n=24),经喉无创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溶液(2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血,行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和测定肺干/湿比,右肺中叶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8、IL-10水平。结果: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肺干/湿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IL-8、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分别于24h、48h、72h达高峰期,为正常对照组3倍、3.1倍、2倍;肺组织破坏及炎性浸润明显。清瘟败毒饮治疗组BALF白细胞数、TNF-α、IL-8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0.05);肺泡结构破坏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清瘟败毒饮大剂量组肺干湿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清瘟败毒饮可调节ALI时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比例失衡,缓解肺部炎症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