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Sporotrichum Schenckii)引起的慢性感染疾患。它的特征是在淋巴结、皮肤或皮下组织产生结节状病灶,进而形成顽固性溃疡,偶见侵犯内脏。本病可分四型:(1)原发皮肤接种性孢子丝菌病;(2)无症状的肺孢子丝菌病;(3)单灶的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特比萘芬片剂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例皮肤孢子丝菌病病人分为A组和B组 ,对他们的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A组 3例用特比萘芬 0 .2 5g ,po ,bid ,4wk后减量为 0 .12 5g ,bid直至痊愈。B组 3例用特比萘芬 0 .12 5g ,po ,bid直至痊愈。结果 :2组病人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都获得临床、组织病理和真菌学痊愈。A组全疗程 12wk ,用药总量 2 8g。B组全疗程 2 0wk ,用药总量 35g。结论 :特比萘芬片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是安全有效的 ,其中A组更以其疗程短用药量少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孢子丝菌病并非少见,全国各地均陆续有过报道,但至今我省尚未见有正式报道,现将我科门诊1980~1985年发现并经真菌培养证实的皮肤型孢子丝菌病9例报道如下: 一、一般情况 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11~15岁2例,46~50岁2例,51~55岁1例,61-70岁4例。职业:学生2例,工人2例,干部2例,农民2例,家庭妇女1例。外伤史:鼠咬伤1例,抓伤1例,机器擦伤3例、腐木刺伤1例,无外伤史3例。病  相似文献   

4.
鼻孢子菌病为鼻孢子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我科由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共诊治鼻部孢子丝菌病5例,现将此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例鼻部孢子丝菌病患者中,其中男3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17~53岁,其中20岁以下1例,占20%,20~30岁3例,占60%,30岁以上1例,占20%。  相似文献   

5.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深部霉菌病。近年来国内各地屡有报导。我院皮肤科门诊于1979年2月至5月间先后发现孢子丝菌病3例现报告如下:病例简介病例1 鲍×,男,59岁,水解厂工人。于1979年2月5日来皮肤科初诊。四个月前,左手被木材  相似文献   

6.
孢子丝菌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若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其疗效可靠。但在临床上常有误诊误治。现介绍本院1985~1994年收治的16例孢子丝菌病的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主要侵犯皮肤黏膜。临床上通常用10%碘化钾溶液口服治疗,疗效确切。由于症状消失后至少还需要服用一个月,疗程较长,而且碘化钾口服有胃肠道刺激作用,长期服用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取氟康唑注射液静脉滴注,克霉唑软膏外用的方法与碘化钾联合应用治疗孢子丝菌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型孢子丝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深部真菌病。1951年在上海发现迄今已报导百余例。我科两年来遇到5例,均经培养证实,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6):40-41
1.两性霉素B适用于下列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隐球菌病、北美芽生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由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内孢霉属和蛙粪霉属等所致的毛霉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曲霉所致的曲霉病、暗色真菌病等。本药尚可作为美洲利什曼原虫病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抗浅部真菌病药特比萘芬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丙烯类抗真菌新药特比萘芬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对临床上相应真菌的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显著,作者机理主要为特异抑制真菌膜上的角常委会鲨烯环氧酶,而对细胞色素C P450无任何作用,无严重的肝、肾副反应,且具抑菌及杀菌的双重作用,对感染部位较深的皮肤淋巴管型的申克氏孢子丝菌感染所致孢子丝菌病也有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钦峰  牛余正 《天津医药》2011,39(2):180-181
摘要 目的: 了解儿童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菌种分布,对预防儿童浅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临床经验和指导。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176例年龄14岁以下浅部真菌病患儿,取患儿皮损处鳞屑、甲、毛发或分泌物直接镜检并同时接种于沙保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置于26℃恒温箱内培养2周后观察结果,鉴定致病菌种,同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1. 皮肤浅部真菌病中,皮肤念珠菌病在0~1岁发病最高,69例,占皮肤浅表念珠菌病的58.97%(69/117);皮肤癣菌病在5~14岁发病最高,31例,占皮肤癣菌病52.54%(31/59);2. 皮肤浅部真菌病中,皮肤念珠菌病117例, 66.48%(117/176),居首位。其中,致病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87例,74.36%(87/117);3. 皮肤念珠菌病中,间擦部位(口角、颈、腹股沟、外阴、包皮、肛周)发病率最高,64例,占54.70%(64/117);甲次之,20例,占17.09%(20/117);4. 皮肤癣菌病中,体癣(面、颈、躯干、四肢)最多,30例,50.85%(30/59);头癣次之,共24例,40.68%(24/59)。其中,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37例,62.71%(37/59)。讨论: 天津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分布有以下特点:1. 儿童浅部真菌病分布范围广泛,全身皮肤任何部位均可发生;2. 0~1岁儿童以皮肤念珠菌感染为主,5~14岁儿童以皮肤癣菌感染为主;3.儿童皮肤念珠菌感染以间擦部位发病最多;4. 儿童甲真菌病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其中白念珠菌最多;5. 皮肤癣菌病中, 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2.
酮康唑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物。美国药物食品管理局最近已批准口服给药治疗如下真菌感染:食道念珠菌病、慢性皮肤念珠菌病、口腔炎、念珠菌尿、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着色真菌病、类球孢子菌病。本品不能用于深部的念珠菌病、曲菌病或毛霉菌病。酮康唑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真菌体内的14-脱甲基化反应,阻碍了羊毛甾醇转化成麦角甾醇,从而导致真菌膜通透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6球孢子菌病的治疗 球孢子菌病由土壤中粗球孢子菌及 Coccidioides posadasii (译者注:一种双相真菌)感染引起.这种真菌集中于西半球较干旱地区.球孢子菌病在北美洲最流行的地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亚利桑那州中南部地区,以及墨西哥西北部.绝大多数球孢子菌病例通过吸入引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原菌种分布情况。方法我们将韶关市皮肤病医院真菌实验室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资料作了统计。结果真菌培养阳性率为63.5%,浅部皮肤真菌病病种依次为足癣424例占21.3%、手癣401例占20.2%、体癣330例占16.6%、股癣241例占12.1%、皮肤念珠菌病151占7.6%、头癣130例占6.5%、甲癣113例占5.7%、花斑癣105例占5.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95例占4.8%。病原菌种依次为红色毛癣菌452株占35.8%、须癣毛癣菌297株占23.5%、念株菌198株占15.7%、犬小孢子菌139株占11.0%、糠秕马拉色菌94株占7.4%、絮状表皮癣菌46株占3.6%、紫色毛癣菌24株占1.9%、断发毛癣菌10株0.8%、石膏样小孢子菌3株占0.2%。结论韶关地区浅部皮肤真菌病以足癣、手癣和体癣为主,致病菌种以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念株菌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儿童真菌病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元珠  万力 《河北医药》2002,24(5):425-426
由于儿童皮肤的表皮菲薄,免疫功能尚未充分发育,防御力差,容易被真菌感染。据兰州医学院、武汉儿童医院、徐州儿童医院和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的调查[1],儿童真菌病分别占儿童皮肤病的 4.09%、5.46%、6.06%和 5.68%。其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病、头癣、体癣和孢子丝菌病等。儿童深部真菌病近年有明显增加趋势,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伊康唑是一种口服有效的三唑抗真菌新药,具有广谱活性和有利的药动学过程,能强有力地抑制许多人体真菌病原体。体外试验表明伊康唑的广谱抗真菌活性和酮康唑相似,但从定量上看,伊康唑更有效。动物试验中,该药能治愈皮肤念珠菌病和阴道念珠菌病;能提高静脉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被烟曲霉感染的豚鼠的存活率;高剂量能预防全身性念珠菌病,可治愈被孢子丝菌等播散性感  相似文献   

17.
抗真菌药     
金有豫 《首都医药》2004,11(19):35-36
其他抗真菌药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抗真菌谱和抗菌作用】灰黄霉素主要对毛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1μg/ml。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球孢子菌属等无作用。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在于它可抑制真菌有丝分裂,它与微小管蛋白结合,引起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断裂。此外,它也可干扰真菌DNA的合成而抑制其生长。灰黄霉素可沉积在皮肤、毛发、甲的角质层的角蛋白前体细胞,并与其角蛋白相结合,以防止皮肤癣菌等的继续侵入;存在于浅表角质层的致病真菌则可随皮肤或毛发的脱落…  相似文献   

18.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2007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合理用药临临临临床床床床药药药药物物物物治治治治疗疗疗杂杂志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人口老龄化、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例接受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的重症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因明确的磺胺药过敏史而给予卡泊芬净初始单药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甲泼尼龙等治疗。3~4 d后,因疗效欠佳而加用克林霉素,病情逐渐好转,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胸部CT提示呼吸衰竭纠正、双肺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结果与结论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治疗3周,2例患者均治愈,且无不良反应。对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能耐受或治疗失败的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卡泊芬净联合克林霉素方案可能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1916年刁氏报告了发病于厦门的我国首例孢子丝菌病,但真菌培养结果阴性。自此迄今(1964年7月),国内又报告了84例,均经培养证实。我院自1960年以来遇见本病20例,而1959年以前的已经报告。今将此20例简单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