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正确使用定量气雾剂(MDI)的影响。方法:将使用MDI的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给予用药指导。观察组采取健康宣教,专业人员指导,结合观看VCD宣教片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操作的正确率、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正确使用率和依从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儿童发热门诊核酸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行核酸标本采集的2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核酸标本采集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规范化核酸标本采集流程,观察组则在QCC活动指导下采集患儿核酸标本。分析QCC活动对核酸标本采集规范率和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士采集核酸标本规范率为92.38%,高于对照组的7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QCC活动达标率为103.74%,进步率为31.07%。QCC活动实施后,标本采集护士综合素质各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升儿童发热门诊核酸标本采集规范率,改进圈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哮喘儿童规范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观察1年以上。管理组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进行哮喘管理教育,对照组不规则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无哮喘管理教育。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管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01),管理组临床控制率71.05%。年急诊率和年住院率管理组少于对照组。管理组用药1年无药物副反应。结论对哮喘儿童进行规范治疗可使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0~3岁门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4月实行品管圈活动,以“提高0~3岁门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性”为活动主题,以药剂科为单位自发组圈,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圈徽,确定圈名,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理清现状和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0~3岁门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率。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0~3岁门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用药依从率由43%升到71.39%。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0~3岁门诊患儿口服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提高,使医院药学更有效地服务于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儿科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开展主题活动,采用脑力激荡法,借助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用药指导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出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由改善前的64.7%提高到改善后的90.6%,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儿科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22-124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儿科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最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偶数者为观察组,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模式,奇数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每组各63例,观察护理满意度,以及对品管圈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83%,对照组87.30%,两组比较,观察组压疮发生率降低明显,护理满意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质量管理能力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儿科哮喘药物配备和临床应用现状,探讨我国基本药物目录(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 List,NEML)和医保目录(National Drug Reimbursement List,NDRL)内药物应用于儿科人群的合理性。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8-9月对来自全国46家医疗机构的245名临床药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哮喘药物使用情况、哮喘药物评价情况、哮喘相关药学服务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家医疗机构共配置抗炎平喘药物67种,最常配置及使用的药物分别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孟鲁司特咀嚼片和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其中,10种常用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剂型不适宜等临床用药问题。在药物评价方面,基于儿童用药特殊性,超过5%儿科药师建议氨茶碱(片剂)和茶碱(缓释片)从NEML删除。超过5%儿科药师建议班布特罗(口服常释剂型)、倍氯米松(吸入剂)、氨茶碱(口服常释剂型)从NDRL中的甲类调整为乙类或删除。此外,超过30%儿科药师建议7种药物调整为医保甲类,分别为孟鲁司特(咀嚼片)、孟鲁司特(颗粒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布地奈德(吸入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孟鲁司特(口服常释剂型)和丙卡特罗(口服液体剂)。在药学服务方面,超95%调查对象所在医疗机构已开展哮喘相关用药指导,但仅54.01%哮喘相关用药指导主要人员为儿科药师。结论:本研究从一线药师角度对NEML和NDRL在儿科人群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建立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同时,儿科药师还应加强处方前置审核、减少超说明书用药,大力开展药学服务,从而提高哮喘用药知识知晓度,降低患儿哮喘发作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控制病情,降低复发率,用药安全可靠,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理想候选药物,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方法:通过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儿科门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8例为观察组,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为对照组,使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方法对两组患儿的MP-IgM进行测定,观察组的MP-IgM(+)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108例患儿中MP-IgM(+)患儿46例,占42.59%,对照组MP-IgM(+)患儿11例,占11%。46例CVA合并MP-IgM(+)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环内酯类,总有效率为95%。对46例患儿进行为期7~24个月的随访,仅有2例患儿咳嗽轻度发作。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大环内酯类对此类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正确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接收的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指导正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指导的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应用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试验组。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4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未给予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即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复发率以及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和药物使用掌握率。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药物使用掌握率分别为93.0%(40/43)、90.7%(39/43),高于对照组的65.1%(28/43)、48.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联合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儿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和药物使用的掌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儿童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程度的影响,为改善哮喘患儿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12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 进行知识知晓、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的调查和测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药学服务干预,干预结束后,实施电话或上门随访跟踪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途径、肺功能(FEV1%和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哮喘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但仍然存在气雾剂使用不正确(23.81%)、控制药使用不当(20.63%)、哮喘日记欠完整(19.05%)、过分担忧药物不良反应等(14.29%)。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有效改善儿童哮喘知识知晓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辅助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患感染性疾病儿科患者为观察组与60例非感染儿童为对照组,抽取手指血,分析CRP与WBC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小儿呼吸道感染CRP、WBC两项指标均有异常,且CRP增高比较明显,出现时间较早,观察组60例患儿CRP阳性率达80%,白细胞计数升高阳性率达68.3%,对照组CRP阳性率为5%,白细胞计数升高阳性率为3.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1%,特异度为95.8%。结论全血CRP、WBC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进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安徽医药》2013,17(12):2107-2108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哮喘的临床特征及IgE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前瞻性选取40例MP感染诱发哮喘的患儿及50例非感染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MP组(n=50)和哮喘组(n=40),并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IgE在三组儿童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观察 MP组与哮喘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IgE表达水平在MP组与哮喘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个人过敏史、家族特应性病史上差异较小(P〉0.05);临床表现方面,大多数患儿入院时均有喘息.咳嗽,但MP组患儿入院时常有发热(64%),而哮喘组少有发热(35%),两组患儿发热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两组患儿白细胞可轻度升高或正常,但MP组患儿肝功能、心肌酶异常率显著高于哮喘组(P〈0.05).影像学检查,哮喘组患儿胸片以肺纹理增强多见,MP组胸片以斑片状阴影为主,多见于下叶,两组患儿肺纹理增强及斑片状阴影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患儿发病急性期IgE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症状控制,缓解期IgE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急性期、缓解期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发病同时期比较,MP组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哮喘组 (P〈0.05).结论 MP感染诱发哮喘临床特征较明显,检测 IgE水平可帮助诊断、评估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儿科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使用情况,为我院门急诊儿科使用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提供参考,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20年1月我院门急诊儿科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1 681张处方,对处方的应用科室、患儿年龄、临床诊断、药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抽取处方中,急诊儿科使用布地奈德比例为53.66%,门诊儿科使用比例为46.34%。>3~7岁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比例为39.20%,0~3岁患儿使用比例为55.92%,使用患儿主要为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临床诊断有11大类,共26种诊断,其中占比前5位为急性支气管炎(32.54%)、支气管炎(21.77%)、喘息性支气管炎(16.78%)、急性气管炎(9.04%)、支气管肺炎(7.02%),而支气管哮喘只有0.48%,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严重。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处方有25张(1.49%),二联用药处方512张(30.46%),三联用药处方922张(54.85%),四联用药处方222张(13.21%),联合用药比例高。超说明书给药频次用药处方共1 554张,给药频次qd处方1 554张(92.44%),给药频次tid处方1张(0.06%),超说明书给药频次使用比例92.50%。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主要使用人群为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普遍,且联合用药比例高,部分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缺乏可靠循证证据。建议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结合权威指南制定院内超说明书用药规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对提高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帮助。方法通过回顾性统计我院儿科门诊某种儿童药物处方共322张,对性别、年龄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的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合理性。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某种儿童药物使用男女比例为4∶1;4~6岁患儿处方占43.17%;DUI值为0.58。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儿童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对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有一定帮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E水平改变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gE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IgE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 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门诊药房退药由原来的 42.58 例/周下降至 25.25 例/周,下降率 40.70%,目标达成率为 101.76%。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品管手法、工作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荣誉感、自信心均有提升。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从而减少了药品资源浪费及用药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艾灸实施率的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针对我科糖尿病患者艾灸呈空白情况,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调查艾灸实施率低的因素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实施对策。糖尿病患者的艾灸实施率由开展前的0上升至51%,目标达标率106.82%,进步率92.16%。成功申报“三新项目”1项。制定了“糖尿病患者艾条灸法(艾灸盒)操作流程”并通过质控中心的标准化认定。品管圈活动不仅能使圈员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还能提升圈员中医护理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哮喘儿童免疫治疗长期疗效观察。方法过敏性哮喘儿童10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的患儿采用标准化尘螨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治疗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外周嗜酸细胞计数与血tIgE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外周嗜酸细胞计数与血tIgE水平,且治疗组患儿的复发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过敏性哮喘有显著的疗效,较低的复发率,具有长期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