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维  高天舒 《毒理学杂志》2023,(6):462-466+47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富碘中药海藻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及查阅文献筛选海藻的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用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并在STRING数据库中获得靶点蛋白质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获得关键靶点和有效成分,在Metascape数据库中进行关键靶点的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海藻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富碘中药海藻治甲状腺乳头状癌8种有效成分和14个关键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海藻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和TNF、TP53、IL-6和VEGFA等关键靶点间的分子结合力很强。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海藻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通过参与调节PPA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HIF-1信号通路等而发挥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结论 富碘中药海藻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海藻中所含有效成分通过调节多个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靶点,进而介导多条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并筛选党参、白花蛇舌草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靶点,探讨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参数筛选候选化合物成分,并预测其潜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药物靶点对应的人类基因,在Genecard数据库中检索结直肠癌对应的基因,采用String工具对药物和疾病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绘制疾病靶点PPI,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基因-疾病关系网络,合并网络筛选核心基因,分别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从党参、白花蛇舌草中共得到28个候选化合物,所对应的靶点共469个,药物靶点对应的人类基因排除未找到的共196个,结直肠癌对应的基因8248个,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中心交集63个,构建的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中共63个节点,569个连接。GO功能分析提示,相关作用机制涉及分子功能、细胞组成和生物过程3个方面,发现结直肠癌可能与调控平滑肌和上皮细胞的增殖、调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血液循环以及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有关。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党参、白花蛇舌草防治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干预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为阐明其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宣肺败毒方对冠状病毒感染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从而阐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ytoscape构建了宣肺败毒方的药物–性–味–归经网络。采用TCMSP数据库、SwissADME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宣肺败毒方的有效成分和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CTD数据库收集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且用Cytoscape构建网络。结果 宣肺败毒方中有10种药材与肺经有关。从中筛选出167个活性成分和242个潜在作用靶点,核心药物为甘草、麻黄、青蒿、马鞭草、虎杖,核心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等,核心靶点为AKT1、IL-6、TP53、VEGFA、TNF等,可能的作用机制与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signaling pathway和TNF signaling pathway等多个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宣肺败毒方对SARS、MERS和COVID-19的潜在共同作用机制,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黄芪-党参有效成分治疗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收集黄芪与党参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和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收集与胃癌相关靶点,并与药物成分所对应的靶点相比较,筛选出相同部分,即获得黄芪-党参与胃癌重合的潜在靶点。采用可视化Cytoscape3.9.0软件建立对药物与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黄芪-党参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运用STRING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作用网络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获知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黄芪-党参63个候选活性成分,主要发挥抗胃癌的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6个,主要作用靶点有CCND1、MYC、TP53、FOS、MCL1、CDK4、RUNX2等13个。主要集中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调控、DNA转录的激活、多种肽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以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生物学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药物有效成分与对应靶点均具有较...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天麻眩晕宁颗粒治疗梅尼埃病的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数据库收集天麻眩晕宁颗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OMIM、DisGeNET、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梅尼埃病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9.0构建“药物-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梅尼埃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R软件RStudio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对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天麻眩晕宁颗粒的活性成分191种,以及梅尼埃病潜在靶点117个。GO分析过程涉及2 263条生物过程、108条细胞组分和196条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得到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钙离子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8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相关靶点之间结合能较低,亲和力较好。结论:本研究验证和预测了天麻眩晕宁颗粒中的活性成分谷甾醇、泽泻醇C和去氢钩藤碱等能作用于多个靶点,调控多条通路实现对梅尼埃病的治疗,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颖  洪营东 《中国当代医药》2023,(2):10-14+19+19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索分析补中益气汤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作用机制。方法 查找补中益气汤的中药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查出OAB疾病的相关基因,提取补中益气汤中药靶点与OAB相关基因交集,构建补中益气汤的调控网络,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网络核心,基因的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补中益气汤中药有效成分182个及靶点蛋白基因234个;获取OAB相关基因1 228个;获取中药靶点蛋白基因与OAB相关基因的交集基因53个;补中益气汤的调控网络图中共包含123个节点,其中基因节点53个,中药有效成分节点70个,边线205条;获得蛋白互作网络中的重点基因19个;GO富集分析获取生物学过程(BP)信息1 997条、细胞组成(CC)71条、分子功能(MF)112条;KEGG富集分析获得通路151条,其中可能与治疗OAB的相关通路有7条。结论 补中益气汤治疗OAB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缝隙连接、腺苷-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细胞衰老、胰岛素抵抗等7条通...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中药复方参麻颈复颗粒治疗脑梗死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中医药资料库检索参麻颈复颗粒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OMIM数据库检索脑梗死相关靶蛋白基因,采用交集法获得参麻颈复颗粒与脑梗死的共同靶点基因。运用Cytoscape构建“参麻颈复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参麻颈复颗粒的183个潜在有效成分,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到1 785个潜在靶点蛋白,其中与脑梗死有关的作用靶点30个,这些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涉及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 参麻颈复颗粒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控炎症反应、改善受损神经功能、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仙风汤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可能机制。方法 白仙风汤剂中白芍、甘草、青风藤、威灵仙4味草药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经口服吸收率(OB)、类药性、半衰期条件筛选得到药物有效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从OMIM、TTD、PharmGKB和GAD数据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靶点进行检索;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拓扑学分析得到核心化学成分及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基因进行GO通路分析和KEGG生物过程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白芍有效成分10个,甘草有效成分66个,青风藤有效成分6个,威灵仙有效成分8个,删除共有的有效成分,共有83个有效活性化合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共得到260个药物靶点;对疾病相关靶点进行检索,共得到58个疾病靶点。通过对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节点的拓扑学分析得到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甘草素等19个核心化学成分,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雌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等9个核心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发现药物治疗疾病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催乳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11条通路。结论 白仙风汤剂主要通过VEGF信号通路、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分解、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实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表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机制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鳖甲煎丸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预测鳖甲煎丸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利用GEO数据库检索肝癌差异基因,并进行匹配。将共同靶点导入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研究共筛选出鳖甲煎丸8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44个差异基因,其抗肝癌作用可能涉及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等信号通路。结论 鳖甲煎丸是通过“多药物、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发挥抗肝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养精种玉汤治疗不孕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检索养精种玉汤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 v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随后使用AutoDockvina软件对核心蛋白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用Pymol软件进行结果展示。结果 筛除重复后,养精种玉汤中共有31个有效成分,有效成分靶点共有94个,养精种玉汤治疗不孕症的核心蛋白作用靶点共有6个,核心靶点蛋白主要涉及血管收缩的调控、脂多糖反应、一氧化氮生物合成的调控、雌二醇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主要与类固醇、炎症、血管信号通路相关。结论 养精种玉汤治疗不孕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是由于β-谷甾醇、(+)-儿茶素、豆甾醇、山奈酚、羟基芫花素、2,6,10,14,18-五甲基-2,6,10,14,18-戊烯、四氢鸭脚木碱、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苁蓉益肾颗粒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从BATMAN-TCM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中收集苁蓉益肾颗粒中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PharmGkb数据库中收集少弱精子症的基因靶点。利用MLC在线工具将筛选后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疾病基因靶点相互交集以获取共有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对共有靶点进行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v3.9.0)绘制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利用Hiplot可视化平台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可知苁蓉益肾颗粒治疗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成分共101种,潜在靶点共69个。苁蓉益肾颗粒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涉及类固醇生物合成途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同时相关通路涉及类固醇代谢、类固醇激素反应、细胞酮代谢等生物因素。结论:苁蓉益肾颗粒治疗少弱精子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药复方的整体性,为日后进一步研究苁蓉益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与方法,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的有效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AD相关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黄精-成分-靶点”网络,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功能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GO生物进程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精中β-谷甾醇、黄芩甙元、薯蓣皂苷元有效成分份可能通过AKT1,CASP3,TP53,VEGFA,HIF1,mTOR等关键基因靶点调控神经退行性变途径-多种疾病、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等通路发挥防治AD的作用。结论:黄精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整合调节防治A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保肾排毒汤治疗脓毒症及其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的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从而揭示其潜在的治疗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相关权威数据库(TCMSP、TCMID、TCM-Mesh)并结合ADME参数和参考文献,对保肾排毒汤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筛选,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得到成分相关靶点。通过TTD、Drugbank、OMIM、DisGeNET得到脓毒症及急性肾损伤相关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药效成分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属性分析和功能模块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的ClueGO插件分析这些靶点富集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最后构建保肾排毒汤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 从保肾排毒汤中筛选出56个活性成分,以及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相关的81个靶点。靶点间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了5个核心靶点ALB、TP53、VEGFA、PTGS2、EGFR、CASP3。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些靶点参与了对细菌来源的分子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活性氧代谢过程、对异物和机械刺激的反应、凋亡过程、对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正调控、中性粒细胞介导对细菌的杀伤作用,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并参与到了多条病毒感染通路、多条涉及炎症反应和内皮血管的信号传导通路。而建立的成分-靶点-通路的共表达网络体现了保肾排毒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结论 保肾排毒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通过其中的活性成分调控多个疾病相关靶点参与到抵抗病毒感染、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等相关通路发挥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四君子汤治疗胃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四君子汤及其中4味中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化学成分,经口服吸收率(OB)、类药性(DL)、半衰期(HL)3个条件筛选得到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有效成分靶点预测;同时从TTD、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对胃炎的靶点进行检索及筛选;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蛋白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构建核心有效成分-核心靶点-代谢通路网络图。结果从四君子汤中筛选出68个化学成分,涉及治疗胃炎的10个靶点;GO分析结果表明其涉及单孢素代谢过程、杂环代谢过程、药物代谢过程、药物分解过程、类固醇代谢过程等9个生物过程,涉及氧结合、单加氧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10个分子功能,包括细胞器膜、内质网膜等6个细胞组成;KEGG分析结果表明其可能通过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亚油酸代谢、细胞色素P 450对外源性物质代谢的影响、神经活性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化学致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7个信号通路治疗胃炎。结论四君子汤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胃炎,为今后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药理机制。方法: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痛风的潜在靶点;从BATMAN-TCM数据库查找威灵仙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网络拓扑参数(自由度和介数);将预测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威灵仙治疗痛风信号通路。结果:预测得到威灵仙治疗痛风的24个有效成分和44个相关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是白细胞介素10(IL-10)、KCNQ1、维生素D受体(VDR)等,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一氧化氮生物合成正向调节、核因子κB(NF-κB)转录因子活性正向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结论: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痛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发现其可能通过影响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TCMIP)探究黄连汤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IP,提前预测采用黄连汤治疗胃炎的药物有效成分及相应的作用靶点,同时对黄连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胃炎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黄连汤治疗胃炎共筛选出175个核心成分,538条关键靶标,通过T细胞受体、雌激素及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在胃炎发生发展的病理环节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黄连汤治疗胃炎的可能作用机制与活性成分,进而为该药方的临床合理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分子网络研究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方法 借助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四逆散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利用率、药物相似性和血脑屏障透过率,并挖掘四逆散活性成分靶点和抑郁症的治疗靶点。利用韦恩图找到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对应相应成分定义为四逆散抗抑郁的有效成分。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预测,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交集靶点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使用Cytoscape 3.6软件进行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有效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的构建和拓扑分析。结果 筛选出了四逆散107个有效成分和28个重要的抗抑郁症靶点。四逆散抗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显著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钙信号通路等10个信号通路中。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网络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四逆散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其主要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为中心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兰岚  唐佳璇  罗成浩  崔瑾 《中国药师》2022,(8):1358-1365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吴氏侗药烧伤油治疗烧烫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检索吴氏侗药烧烫伤油的相关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MOIM)、人类基因综合分析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与烧烫伤相关的靶点,利用String、DAVID、Metascape数据库和Cytoscape3.9.0软件对治疗烧烫伤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最后采用SYBYL-X2.0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吴氏侗药烧烫伤油治疗烧烫伤共涉及141个有效成分和160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提示治疗烧烫伤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与药物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凋亡过程、对脂多糖的反应、老化、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积极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通路信息;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吴氏侗药烧伤油能与“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自由度排名前3个靶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TNF、白细胞介素6(IL-6)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证实了吴氏侗药烧烫伤油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吴氏侗药烧烫伤油治疗烧烫伤可能具有的作用机制,为其之后进行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验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22):3090-3095
目的:探讨牛膝治疗骨质疏松(OP)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牛膝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其对应的作用靶点;使用疾病基因综合数据库(DisGeNET)检索与OP相关的靶点;使用TBtools 1.0绘图软件绘制韦恩图,筛选牛膝有效成分与疾病OP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进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牛膝有效成分19个,有效成分与疾病OP的交集靶点有32个。"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含节点45个[牛膝、OP节点各1个,有效成分11个(19个有效成分中有8个无对应的OP靶点),交集靶点32个]、边119条,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芩苷、大黄藤素等为该网络中较为重要的有效成分。PPI网络中,含节点31个(32个交集靶点中有1个与其余蛋白不关联)、边212条,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雌激素受体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IL8、MAPK14等为该网络中的核心靶点。KEGG富集通路共67条,涉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等。结论:牛膝中治疗OP的潜在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汉黄岑素、黄芩苷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细胞分化和凋亡、代谢、炎症反应等途径有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祛痰合剂的祛痰镇咳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ymmap数据库和BATMAN数据库获取祛痰合剂的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化合物类药性≥0.18为标准筛选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通过R语言计算核心靶点,最后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作用疾病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得到22个主要活性成分、药物-疾病相关靶点298个,提示祛痰合剂可能是通过药物应答、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及细胞增殖正向调节作用等生物过程,酶结合、蛋白激酶活性及药物结合等分子功能发挥祛痰镇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环腺苷酸信号途径和钙信号通路等多个通路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结论:祛痰合剂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发挥其祛痰镇咳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