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传染科就诊的脂肪肝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肝及降酶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上述治疗,治疗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6.67%;对照组4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64.44%。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45例患者的ALT、AST、GGT、PCⅢ和H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45例患者只有ALT、AST以有GGT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患者各项指导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讨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脂肪肝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聪丽 《北方药学》2018,15(7):85-86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NAFLD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观察组予以水飞蓟宾+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及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42/48),高于对照组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7,P=0.026);治疗后观察组AST、ALT、TC、TG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2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水平和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8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降钙素原(PCT)均明显降低,IL-10则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布鲁氏菌病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65例布鲁氏菌病肝损害患者,入院均以多西环素+利福平为基础的抗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口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异常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升高,白蛋白(ALB)下降]占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P、ALB)水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ALT、AST升高程度占比;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LT升高、AST升高、GGT升高、ALP升高、TBIL升高及ALT、AST同时升高占比分别为6.15%、4.62%、12.31%、3.08%、7.69%、4.62%,低于治疗前的27.69%、20.00%、27.69%、12.31%、20.00%、1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ALB下降及ALT、AST、TBIL同时升高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ALT(15.87±11.69)U/L、AST(...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护肝治疗。比较2组肝损伤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肝损伤,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翠兰  王军  彭浩  焦云桃  马科  黄加权 《医药导报》2009,28(11):1460-1461
目的 评价二氯乙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治疗组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片20 mg,po,tid。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胶囊140 mg,po,tid。均连服12周。治疗过程中不应用降脂药、激素和其他护肝降酶药。观察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肝脏B超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血清ALT和AST都有明显降低,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两组患者TC和T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组TC和TG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B超脂肪肝影像学检查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7.
刘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557-558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毫克静滴,检测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后做对比,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Lp(a)、ApoB100水平差异率均在(P<0.05);HDL-C小幅上升(P>0.05)。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用于以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为特征的高脂血症的糖尿病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黄疸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10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 L)、结合胆红素(DBi 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0、30 d后,治疗组黄疸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有利于黄疸消退,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口服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4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喜乐片,4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肝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HBV-DNA和HBeAg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LDQ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2(IL-2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BV-DNA和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喜乐片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乙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HBV-DNA和HBeAg转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盛雄  邓敏  富凡春 《海峡药学》2012,24(6):191-192
目的 观察优思弗联合硫普罗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优思弗联合硫普罗宁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酶学(ALT、AST、GGT)和血脂(TG、TC)及B超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酶,血脂指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血清酶及血脂的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优思弗联合硫普罗宁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强肝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40 mg/次,用0.9%氯化钠溶液100 mL稀释,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强肝胶囊,3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治疗组出现的乏力、腹胀、畏食、肝区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而干扰素-γ(INF-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能加快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并促进肝功能有效好转,使机体局部炎性反应减弱,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化浊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健脾化浊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和西医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健脾化浊饮治疗,对照组给予甘乐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治疗,两组患者均已2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将两组药物的疗效急性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检查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肝功检测结果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健脾化浊饮能够对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1例48岁男性患者,因肝硬化静脉滴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针160毫克溶于250毫升生理盐水中。滴注20分钟后,患者出现腰背部剧烈疼痛,及时更换液体,给予单纯氯化钠注射液,患者症状自行缓解,30分钟后,症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8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联合硫普罗宁0.2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降酯药物。治疗4周,观察ALT、TG、ALP、CHOL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血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脂消胶囊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择脂肪肝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治疗组口服肝脂消胶囊,对照服用护肝片,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肝功能和血脂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8.1%,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降低,并且优于对照组(p<0.0 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脂消胶囊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及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辉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AST、ALT较低,血清P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酒精性肝炎,可改善肝功能,缓解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复方甘草酸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的下降情况,评估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ALT,AST,GG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同期按照1:1的比例选择在河北省胸科医院使用抗结核药物但无肝损伤的患者纳入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停止抗结核治疗,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辅助治疗,口服150 mg,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饮酒、营养、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与年龄是导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74(1.348 ~3.455) 、0.450(0.298 ~0.762)、2.187(1.340 ~3.543)、2.209(1.348 ~ 4.082),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68/70)比84.3% (59/70),x2=6.333,P <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100±12) U/L比(103±15) U/L,AST:(109-22) U/L比(111 ±23) U/L,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0) U/L比(50±14) U/L,(30±11) U/L比(56±13) U/L,均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恶心、腹痛、嗜睡、食欲不振,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多与饮酒、营养不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高龄有关,二氯乙酸二异丙胺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9.
招远明  冯文莉 《海峡药学》2008,20(11):82-83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脂肪肝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并口服脂必妥片;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脂必妥片,两组均结合饮食控制、戒酒及运动.全部患者治疗期间不再服用其它降脂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论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TC、TG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港医院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例,采取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15例,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酶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LT、AST、GGT、ALP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ALT、AST、GGT、AL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