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道异物患儿父母教养方式,为临床护士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7年6月因呼吸道异物住院患儿24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对两组儿童的父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患儿与正常组儿童的情感温暖、拒绝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患儿与正常组儿童的情感温暖、拒绝、惩罚得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呼吸道异物患儿父母较正常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的情感温暖,但却有太少的惩罚和拒绝。护士应针对患儿父母教养方式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父母予以喂养指导和安全教育,改变不良进食习惯,为患儿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以避免患儿发生呼吸道异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为提高孤独症患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92例孤独症患儿采用父母教养方式中文版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患儿行为特征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及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孤独症患儿,其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总分为(68.19±14.44)分,父亲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及下属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与孤独症患儿语言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父母被爱偏试,父亲过度保护与孤独症患儿躯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患儿孤独症行为密切相关,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孤独症患儿感知及交往能力,消极教养方式导致孤独症患儿活动及生活能力障碍。医护人员应利用多种传媒途径为孤独症患儿父母提供疾病相关的信息,指导孤独症患儿父母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患儿正常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50名正常受试者(时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自我概念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格缺陷,影响患者的自我概念.纠正患者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组织性4个因子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矛盾性及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教养方式上,观察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惩罚与严厉及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父亲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故应对患者家庭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50名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自我概念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格缺陷,影响患者的自我概念。纠正患者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气质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ADHD患儿实施心 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62例ADHD患儿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国内 常模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ADHD患儿及62名正常儿童 进行测评。结果ADHD组患儿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持久性及注意转移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 常模(P<0.05或P<0.01),而反应阈评分则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1);ADHD组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 知识性及成功性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而矛盾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或P<0.01);ADHD组患儿的父 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惩罚、拒绝因子评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显 著高于正常儿童,而矛盾性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或P<0.01)。结论ADHD组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 其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不同,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状况,探讨心理一致感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89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心理一致感得分为51.54±6.06。不同年级护生心理一致感及其3个维度与应对方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理一致感及其3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心理一致感总体水平偏低,其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呈年级差异性。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和提高护生的心理一致感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890名实习护生采用患者隐私量表(实习护生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得分116.45±12.84,行为得分110.88±13.99。性别、年龄、对待护理的态度、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患者隐私护理的经历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认知水平;对待护理的态度、是否参加过培训或了解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是否曾观摩患者隐私护理的经历影响实习护生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行为表现(P<0.05,P<0.01)。结论实习护生的患者隐私保护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隐私保护不足与培训学习不足、相关法律意识薄弱等有关。学校和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以重视,实施针对性培训和管理,全面提高实习护生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与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问卷,对22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各条目均分为3.05~3.96;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26个条目得分排序前3项的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以更新自己的理论或技能、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拒绝参与违背伦理要求的护理工作;不同学历、入学志愿选择方式、生源、实习时间、父亲的文化程度的护生其职业价值观部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职业价值观教育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形式、护理教师职业价值观、护理同学职业价值观、实习中学到的知识、护士社会地位等因素是影响实习护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P<0.05,P<0.01)。结论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中立偏积极,其职业价值观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有关部门应从多方面入手,促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缘  李莎莎  杨楠 《护理学杂志》2011,26(12):63-65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经验。方法将2008级护生17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6人)和对照组(84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实验组进行两个学期的PBL教学。以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量表及理论成绩评价效果。结果信息意识总分在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对照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实验组信息意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提高,且有持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护理本科生共情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共情的特点及其与人格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和大五人格量表(BFI)对18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IRI-C得分57.05±7.84,女护生身心忧急得分高于男护生,学生干部观点取替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非独生子女同情关怀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0.05,P0.01);BFI神经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倾性及谨慎性5个维度评分为(12.68±4.27)~(24.55±3.91)分;IRI-C总分与BFI神经性、宜人性及开放性维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护生共情水平较高,不同人口特征,人格的神经性、宜人性、开放性可影响护生共情。要加强护生的感情培训和人格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生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莹  赵瑾  吴欣娟  王巍  李真  谢铃莉  曹晶 《护理学杂志》2020,35(20):76-78+82
目的 分析高校护生群体的心理弹性现况,探究护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对全国29个省的5 58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心理弹性得分为(33.35±6.80)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分布、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临床见习实习经历、有无应急与危机心理干预课程学习经历的护生心理弹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临床实习见习经历、有无应急与危机心理干预课程学习经历是护生心理弹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生群体心理弹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提示护理教育者可根据护生心理弹性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干预策略,提高护生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护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护生对护理美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护生对护理美学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兴趣差异,为今后护理美学的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68名护理本科生和78名护理高职生对护理美学的学习兴趣.结果 146名护生对护理美学中护士职业形象美最感兴趣,得分最高(2.77±0.35),而美学基本理论得分最低(2.18±0.43).护理本科生对科学美和护理美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个条目的 兴趣显著高于护理高职生(均P<0.01).结论 授课者应把握护生的心理特点,丰富护士职业形象美的授课内容,进而增强护生的专业情感;积极汲取美学专业知识,以更完美的讲解提高护生对美学基本理论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静  崔焱 《护理学杂志》2008,23(5):8-10
目的 比较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建立不同层次护理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对本科第二批次(本二)和本科第三批次(本三)在读2004、2005级共30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二和本三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分别为294.89±25.55和286.10±23.65,本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项目得分(除系统化能力及求知欲外)高于本三护生(P<0.01,P<0.05);各班级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项目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护生均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不同层次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不同.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养成与整个护理教育过程息息相关,护理院校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层次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护理本科生共情与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共情状况及其与情绪智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共情量表和中文版情绪智力问卷(ESCQ)对35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总分为99.94±12.06,不同特征(除家庭月收入外)护生共情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P<0.05,P<0.01)。情绪智力总分为109.26±13.60;ESCQ的情绪认知、情绪表现和情绪调节维度与共情各维度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护生共情能力总体水平较高,在情绪智力上的总体表现尚好,其共情能力与情绪智力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护理教育者应针对两者的共同点,寻找合理恰当的教育对策,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培养,以提升护理本科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周卿照  龚桂兰 《护理学杂志》2021,36(7):19-21+46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跨专业教育态度与临床学习环境的感知现状及其相关性,为跨专业教育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阶段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和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对26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得分为(70.01±9.99)分;临床学习环境总分为(157.37±27.58)分;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得分与临床学习环境总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学本科生跨专业教育态度较好,临床学习环境越好本科护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越高。教育工作者需采取措施营造整体性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以期跨专业教育在护理本科阶段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秀娟  刘琳 《护理学杂志》2003,18(7):486-487
目的 了解社交恐怖症病人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36例社交恐怖症病人(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35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及组织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及控制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社交恐怖症病人其父母惩罚及拒绝因子评分较对照组高,而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个性形成及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评价量表对29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科研能力总分为31.77±20.62,其中科研基础知识得分13.47±7.42,统计软件操作技能得分6.30±5.55,论文写作知识得分7.27±6.24,统计学知识得分5.47±4.35;影响护生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为年级、接受科研培训的次数、查阅文献的数量、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认知程度、接受科研知识的频率、对科研感兴趣的程度(P<0.05,P<0.01)。结论护生科研能力偏低,特别是统计软件操作技能较差;学校教育应重点从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统计学的教育、培养护生科研兴趣、鼓励护生参加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护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童年期受虐对护生人格的影响,为塑造护生个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童年期创伤问卷(CTQ)对306名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成长于城市的护生内外向得分高,独生子女神经质、躯体忽视得分较低(均P0.05);虐待总分高分组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得分高于低分组,掩饰性维度得分低于低分组(P0.05,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虐待总分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P0.05,P0.01),与掩饰性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护生童年受虐倾向较明显,生长于城市的护生偏外向,非独生子女护生情绪不稳定、躯体忽视严重;童年期受虐待对护生的人格倾向有负性影响。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使护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现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本科生参与科研问卷和大学生可雇佣性问卷对山东省5所高校37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77名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得分为(40.16±14.38)分,可雇佣性得分(116.57±21.66)分;不同年级、年龄、院校层次、学业成绩排名、个人规划、参研情况的护理本科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生科研参与和可雇佣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参与度与可雇佣性得分尚不理想,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二者呈正相关。高校护理教育者应着重为护生提供覆盖全体学生、可持续参与的科研教育体系,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可雇佣性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