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学龄前儿童医院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10—2011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首诊0-7岁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进行患者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临床信息及伤害涉及物品进行调查,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1年学龄前儿童累计伤害病例3034例,男、女病例分别为2016、1018例;1、2、3岁年龄组发生最多,分别为706例(占23.33%)、708例(占23.34%)和519例(占17.11%)。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跌倒/坠落(1136/3034,占37.44%)、动物伤(672/3034,占22.15%)、钝器伤(316/3034,占10.42%)和机动车车祸(292/3034,占9.62%);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1509/3034,占49.74%)、公共居住场所(595/3034,占19.61%)、公路-/街道(560/3034,占18.46%)。伤害事件均为非故意性伤害事故,轻度伤害为主(2624/3034,占86.49%),造成重度伤害(9例)的主要原因为机动车车祸(5例)。伤害事件绝大部分都发生在10-22时段之间,占总登记数的86.88%(2636/3034),在17-20时段(1115/3034,占36.75%)呈小高峰。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预防需采取不同措施预防学龄前儿童不同原因伤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光明新区机动车伤害监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机动车车祸急诊伤害分布情况,为伤害事件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10-2011年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机动车车祸伤害病例累计4 887例,发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和16~50岁,分别占5.44%、84.59%;其主要职业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占73.42%)、商业/服务业人员(占9.17%)、学龄前儿童(占5.93%)等。机动车车祸伤害事件大部分发生在7-24时之间占89.67%;对比2010年,2011年12月机动车车祸伤害发生下降幅度达47.43%。绝大部分伤害事件为非故意伤害事故(99.84%),以轻度伤害事故为主(78.21%),小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是造成伤害的主要直接交通工具(分别占36.32%、32.11%),另外重度伤害事件中小型载客汽车占52.42%。结论机动车车祸伤害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为轻度非故意事件,但小型载客汽车和摩托车仍是造成机动车车祸伤害的主要原因,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以及加大交通安全执法力度,以及采用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手段,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机动车车祸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营市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流行特征,为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8年东营市伤害监测资料,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累计报告伤害病例9 860例,伤害发生率为4.84‰,男性伤害发生率(6.44‰)高于女性(3.20‰)(P0.01)。45~64岁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为28.17%。伤害发生原因在不同性别、户籍人群中的分布不同(P0.01)。其中,男性伤害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分别占26.44%、19.40%、17.43%、14.83%、11.60%;女性伤害病例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分别占29.94%、21.27%、17.35%、9.89%、9.36%。男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均低于女性,但钝器伤、刀/锐器伤均高于女性。本地人口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动物伤、钝器伤、刀/锐器伤,分别占28.21%、17.22%、14.80%、14.71%、14.20%;外地人口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钝器伤、跌倒/坠落、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分别占25.17%、24.10%、18.14%、15.26%、6.09%。结果 2018年东营市伤害病例以男性、中老年为主,跌倒/坠落、钝器伤、刀/锐器伤、机动车车祸、动物伤是本市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哨点监测医院0~14岁儿童门诊伤害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儿童伤害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慈溪市3家监测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对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首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1 758例,男女性别比为1.97∶1;造成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跌倒/坠落(51.82%)、动物伤(19.32%)和机动车车祸(7.77%);家中、公路/街道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为伤害发生的三大地点,分别占43.72%、19.90%和18.02%;死亡病例41例,占0.19%,溺水为首位死因。结论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是0~14岁慈溪市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溺水为0~14岁儿童伤害的首位死因,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慈溪市学龄前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为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慈溪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收集2013年学龄前儿童首诊伤害病例的信息,对学龄前儿童伤害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学龄前儿童伤害病例5 203例,男女性别比1.79∶1;外地儿童的比例高于本地儿童,3~6岁组占65.17%。伤害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交通事故和动物伤,男童、0~3岁组病例中跌倒/坠落所占比例较高;伤害发生的两个高峰期是4—5月份和7—8月份,伤害发生高峰时段为17:00—20:00;发生地点前三位是家庭、公路/街道和公共居住场所;伤害严重程度以轻伤为主。结论跌倒/坠落和交通事故是学龄前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是学龄前儿童伤害的首要发生场所,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伤害的发生情况,为防止伤害发生提供干预策略,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对医院2010-2014年收治的门、急诊首诊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5年内共收治伤害病例32106例,男性伤害病例的性别构成比高于女性病例(χ2=17.306,P=0.002)。伤害好发年龄为18~40岁。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28.75%)、机动车车祸(25.60%)及钝器伤(22.20%)。跌倒/坠落为0~17岁及66~岁年龄组的首要伤害原因,分别占47.57%和55.58%。车祸和钝器伤为18~40岁年龄组伤害的主要原因。 结论 对伤害的干预措施应该注重中青年男性、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及钝器伤等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老年人伤害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监测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湖南省伤害哨点医院老年监测病例共16 151例,城市点13 476例(83.44%),农村点2 675例(16.56%),男女比例为1.01∶1,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3.33%),机动车车祸(19.45%),刀/锐器伤(6.70%);随着年龄增长,跌倒/坠落所占比例增长,机动车车祸比例下降。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6.67%)、公路/街道(29.74%)。伤害性质前三位为挫伤/擦伤(35.95%),骨伤(28.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4.89%),伤害的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58.29%)、中度(36.67%)。 结论 湖南省2015—2017年老年居民伤害主要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为主,应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伤害发生的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济南市平阴县5家不同级别哨点医院2008年伤害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合计报告伤害住院病例4 329例,其中,15~59岁占81.75%,男性占69.69%,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分别占50.01%、21.79%,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分别占47.38%、12.75%,伤害发生在公路/街道及家中的分别占50.15%、28.46%,伤害发生时正在驾乘交通工具/行走和工作的分别占48.05%、14.48%,意外伤害的占88.89%,伤害原因为机动车车祸、跌倒/坠落、钝器伤的分别占32.52%、27.65%、20.86%。[结论]机动车车祸、跌倒/坠落、钝器伤是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高发人群是青壮年,是伤害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2006—2010年河南省洛阳市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状况,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对洛阳3家哨点医院门诊首次因伤害就诊的病人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收集到0~14岁伤害病例8130例,男女比例为2.1∶1;前4位的伤害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1.1%)、机动车车祸(14.1%)、钝器伤(11.8%)、烧烫伤(10.7%),不同年龄组伤害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5,P<0.01);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在每年的5—10月;伤害发生的地点前3位为家中(41.2%)、公路/街道(23.4%)和学校(18.2%);58.6%伤害是在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位居首位;伤害中非故意伤害最多(91.0%);伤害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头部(53.0%);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占51.7%,观察/住院/转院占46.9%。结论洛阳市儿童伤害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伤、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和烧烫伤,大多为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洛阳市西工区儿童伤害的特点,为预防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2-2014年在哨点监测医院就诊的儿童伤害监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伤害监测病例3 289例,其中男童2106例,女童1183例,男、女性别比1.78:1;1-4岁伤害发生率最高,跌倒/坠落为首位伤害原因。秋季为伤害高发季节,伤害发生的两个高峰为10-11时和17-20时,伤害损伤部位主要是头部(56.37%)。伤害中以意外事故为主(94.80%),伤害发生后大部分治疗后回家。结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及头部伤害在儿童伤害中占主要比例,应积极消除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加强对儿童伤害的干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发生的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眉县3家不同级别的伤害监测点医院于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接诊的符合全国伤害监测方案的2 469例伤害病例。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时的活动、发生原因、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及处理情况等。结果2006年3家伤害监测点医院报告的2 469例伤害病例中,男性1 686例(68.29%),女性683例(31.71%),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χ^2=293.21,P〈0.001)。患者以25~44岁所占比例最高,占39.25%(969/2 469)。机动车车祸是15~44岁人群首位伤害原因,跌倒或坠落是0~14岁和45岁以上人群首位伤害原因。不同职业伤害人群中,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9.40%。一年中伤害发生的主要月份是6~9月;一日中主要发生在10、11和19点。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29.16%)、跌倒或坠落(24.79%)、钝器伤(15.43%)。伤害以轻度伤害为主,占58.08%,中度占33.98%,重度占7.94%。结论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原因以机动车车祸、跌倒或坠落、钝器伤为主,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居民。应在伤害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市儿童伤害非致死性和致死性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银川市3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2006-2012年儿童伤害病例,使用全国伤害管理软件及Excel 2010进行分析。结果收集0~17岁儿童伤害病例16 730例,包括非致死性16 632例和致死性98例。全部病例男女比为1.97∶1,其中学龄前儿童占48.20%,学龄儿童占51.80%;总病例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烧烫伤,历年病例伤害发生原因顺位无明显差异,与总病例大体一致;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公路/街道和学校。致死性病例以男性为主;发生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害,其次为跌倒/坠落和溺水,第三为烧烫伤和中毒;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公路/街道、家中和公共居住场所。结论银川市儿童伤害主要以非致死性伤害为主,其中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各约占一半,发生原因主要为跌倒/坠落,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致死性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儿童伤害防控策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河北省城乡老年居民伤害状况和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老年伤害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8895例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32,P<0.01);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36.82%)、机动车车祸(27.31%)、中毒(13.25%)、钝器伤(11.23%)和非机动车车祸(5.33%);中毒是农村老年女性的第一位伤害原因(31.33%);跌倒/坠落、溺水、窒息/悬吊、非机动车车祸、烧烫伤和中毒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自残/自杀造成的伤害病例85.93%需观察或住院或转院。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老年居民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中毒为主;监测的老年伤害病例比例逐年上升。在老年人中应积极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平定县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平定县3所哨点医院的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9 131例。其中男性6 697例,女性2 434例,男女性别比为2.75∶1;25-4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37.61%);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最多(17.59%)。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发生地点前3位为公路街道、工业建筑场所和家中;40.4%伤害是在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位居首位;超过90%的病例为非故意伤害;伤害发生部位最多的是头部(33.45%);82.97%为轻度伤害,15.72%为中度伤害,1.31%为重度伤害;伤害结局中,治疗后回家的占78.91%,观察/住院/转院占21%。结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钝器伤是我县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县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敦煌市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哨点监测方式,对2010年3家哨点医院伤害首诊患者进行登记,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 3家医院2010年共收治伤害病例4 550例,男性占67.3%;25~44和45~64岁组占74.4%;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2.3%);农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家务和在校学生居前3位,占59.0%;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跌倒/坠落(42.6%)、机动车车祸(21.5%)、钝器伤(15.1%),意外伤害占多数(90.1%);程度以轻度为主(75.6%);73.3%的病例治疗后回家。结论敦煌市伤害病例男性较多;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男性居多;伤害多因意外情况导致,与职业有关,农牧鱼水利业、家务、在校学生是伤害发生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惠安县伤害监测中跌倒/坠落的分布特征,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首次在惠安县哨点医院就诊的跌倒/坠落伤害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报告卡进行报告。结果2009—2010年共收集跌倒/坠落病例471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29.3%,男女性别比为1.27∶1,是0~14岁儿童和4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伤害发生原因;跌倒/坠落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学校与公共场所(41.7%、26.0%和10.3%);跌倒/坠落发生时活动主要为有偿工作、休闲活动和家务/学习(32.7%、29.7%和20.2%);1天中跌倒/坠落的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时(30.2%)和14—16时(29.6%);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骨折为主(40.6%和28.0%);严重程度以轻度(68.1%)为主;跌倒/坠落的结局以经治疗后回家为主(63.9%)。结论跌倒/坠落是惠安县的主要伤害原因之一,应重点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跌倒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吉林省部分城乡居民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德惠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8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4 756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2.41∶1(3 364/1 392);伤害原因中居前3位分别为跌倒或坠落(30.56%)、机动车车祸(29.38%)、中毒(11.90%);伤害多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4.88%);年龄构成中25~44岁居多(47.62%)。结论德惠市2008年伤害监测点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祸、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原因加强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2019年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成都市儿童伤害监测系统中幼托机构上报的2019年学龄前儿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成都市托幼机构共报告3 371起儿童伤害事件,伤害发生率为6.16‰,男女性别比为1.82∶1。跌倒/坠落是最常见的伤害发生类型(61.32%),幼儿园(52.80%)及家中(29.10%)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儿童多在进行玩耍娱乐(54.85%)时发生伤害,53.63%的受伤儿童被送往医疗门诊治疗。结论成都市2019年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因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儿童在幼儿园中玩耍娱乐时发生跌倒/坠落是最常见的伤害事件,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伤害流行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5个哨点医院(2个县医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就诊的伤害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及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结果共有伤害住院病例8530例,男性占68.17%;89.04%属于非故意伤害,其中以机动车祸最多(38.17%);0.74%最终死亡,其中机动车祸占47.62%;公路/街道是伤害发生的最常见地点(53.6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患者的伤害发生原因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动车祸、跌倒/坠落、钝器伤是伤害发生的前三位原因,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四川青羊区和米易县2个城乡伤害监测点5年连续监测资料,探索当地伤害发生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资料,分析伤害发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 5年伤害病例115 279例,不同年龄段均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1.80∶1),25~44岁较其他年龄多,共计46 361例(40.22%),农村伤害发生的高峰时段为10—11时,累计发生6192例(13.21%),城市为10—11时和20—21时,累计发生4851例(7.17%)和5390例(7.96%)。青羊区伤害前两位是跌倒/坠落(20 128例,占29.74%)和车祸(10 716例,占15.83%),动物伤病例逐年增加。米易县跌倒/坠落、钝器伤、车祸病例较多,分别为16 459例(34.58%)、9639例(20.25%)和8654例(18.18%),男性车祸病例逐年增加。结论城市伤害防制的重点时段为20—21时,农村为9—10时;跌倒/坠落、车祸均为青羊区和米易县伤害防制的重点,青羊区要加强动物伤的防制;米易县还应关注钝器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