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以及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机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6例肺癌标本和20例癌旁组织进行上述2种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lt-1和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8%、81.3%,Flt-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但与组织类型无关;GST-π的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腺癌和低分化癌组织中GST-π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Flt-1和GST-π在未行放化疗的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肺癌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化疗药物选择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耐药性是影响肺癌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硫转酶(GST-π)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耐药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及在临床中对肺癌诊断、治疗及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226例肺癌组织及23例正常肺组织芯片,并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组织芯片中耐药基因蛋白P-gp、MRP、LRP和GST-π的表达.结果:在226例肺癌组织中P-gp、MRP、LRP和GST-π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O%、42.0%、54.4%、62.4%,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17.4%、13.0%、17.4%、21.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中高分化非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NSCLC)与小细胞癌(SCL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高分化非小细胞癌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9.7%、58.1%、73.6%、79.1%,低分化非小细胞癌分别为33.3%、22.8%、33.3%、47.4%,非小细胞癌分别为51.6%、47.3%、61.3%、69.4%,小细胞癌分别为20.0%、17.5%、22.5%、30.0%;P-gp、MRP、GST-π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相对应临床化疗敏感性由低到高:术前化疗病例(84.1%、61.9%、69.8%、93.7%)高于未化疗者(31.3%、34.4%、48.5%、50.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复发转移的P-gp和GST-π阳性率(55.7%、71.1%)高于无复发转移者(31.4%、47.1%),MRP、LRP虽然也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X2=3.08及1.37,P>0.05).结论:肺癌耐药由多基因及多途径参与发生,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肺癌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P-gp、LRP、MRP和GST-π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谷光甘肽转移酶(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对86例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进行P-gp、LRP、MRP和GST-π表达的检测.结果: LRP和MRP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8%、51.22%和80.00%、53.66%;LRP和MRP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P-gp和GST-π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3% 、60.98%和80.00%、70.73%;P-gp和GST-π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所测4种耐药基因除P-gp外其余3种在中高分化和低分化组间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4种耐药基因在TNM各分期中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同时有2种、3种或4种耐药基因协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和34.15%、31.11%和24.39%、20.00%和17.07%,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耐药基因共表达在各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肺腺癌原发耐药高于肺鳞癌,其耐药是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联合检测P-gp、LRP、MRP和GST-π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ST-π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GST-π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ST-π在193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健康人血清GST-π含量.结果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6.7%)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GST-π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与肺癌TNM分期和肺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GST-π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 bcl-2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bcl-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73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p53和bcl-2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P-gp、LRP、MRP LRP、P-gp p53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腺癌组MRP、LRP、MRP LRP、MRP LRP GST-π、MRP LRP P-gp GST-π蛋白阳性表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MRP GST-π共表达者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1),P-gp-p53共表达者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鳞状细胞癌组P-gp、P-gp p53、P-gp 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P-gp与p53、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MRP与GST-π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gp、LRP、MRP、GST-π、p53、bcl-2表达及其共表达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gP、ToPo-Ⅱ、GST-π和核增殖细胞抗原Ki-67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肺癌中PgP、ToPo-Ⅱ、GST-π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58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1%、79.1%、72.3%;其中ToPo-Ⅱ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癌组织(P<0.05),PgP、GST-π在三种癌中的表达无差异;三种耐药基因的共表达在淋巴结有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而与癌症类型无相关性;Ki-67的表达与三种耐药基因无明显相关。结论:肺癌的耐药与多种耐药基因蛋白介导有关,联合检测肺癌中多种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对于临床选择合理的化疗药物及防止耐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表达.结果:58例治疗前NSCLC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96.55%,67.24%,75.86%,65.52%,98.28%,并有部分共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在TNM各分期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腺癌组与鳞癌组,MRP、LRP、GST-π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p、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RP、LRP、P-gp、GST-π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1.662,P<0.001);低分化腺癌、鳞癌与中、高分化腺癌、鳞癌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肺腺癌原发的多药耐药机率较肺鳞癌高,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肺癌多种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耐药因子在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肺癌标本各种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突变型P53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1(TOPOⅡ1)的表达率分别为74.24%、45.45%、51.52%、81.82%、81.82%、83.33%。2)不同耐药因子在不同肺癌的表达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表达强度方面NSCLC(非小细胞肺癌)与SCLC(小细胞肺癌)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且表达强阳性与不同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3)各耐药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53蛋白、Pgp、MRP、GST-π的表达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而LRP、TOPOⅡ1可能是相对独立的耐药因素。结论:肺癌组织肿瘤耐药因子的表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肺癌的化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ST-π蛋白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兔抗人GST-π抗体对60例大肠癌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1.GST-π蛋白的表达和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类型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TNM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差异(P<0.001).2.GST-π在癌灶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意义不同,在肿瘤组织中低分化组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则低表达,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1.GST-π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及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肠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与肿瘤的分化及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可做为衡量恶性程度,耐药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徐萌  李金瀚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2):874-877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两者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QCRL-1行LSAB免疫组化法研究6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8.92%;癌旁正常肺组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高和中分化肺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P<0.005);Ⅰ-Ⅱ期肺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Ⅲ-Ⅳ期者(P<0.01)。结论:表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是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参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谷光甘肽转移酶(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对86例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进行P—gP、LRP、MRP和GST-π表达的检测。结果-LRP和MRP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78%、51.22%和80.00%、53.66%;LRP和MRP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P-gP和GST-π在肺腺癌和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3%、60.98%和80.00%、70.73%;P—gp和GST-π在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所测4种耐药基因除P—gp外其余3种在中高分化和低分化组间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4种耐药基因在TNM各分期中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同时有2种、3种或4种耐药基因协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和34.15%、31,11%和24.39%、20.00%和17.07%,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耐药基因共表达在各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肺腺癌原发耐药高于肺鳞癌,其耐药是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联合检测P—gp、LRP、MRP和GST-π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RP和GST-π mRNA及蛋白在34例的肝细胞癌、19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RP和GST-π mRNA的表达在肝癌组为0.53±0.28、0.75±0.19,正常肝组织组为0.22±0.10、0.2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LRP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癌组为55.88%、67.65%,在正常肝组织组为21.05%、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GST-π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组,且低分化(Ⅲ、Ⅳ级) 肝癌组织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 (Ⅰ、Ⅱ级)(P<0.05),LRP与GST-π之间的表达无线性相关.结论:在肝细胞癌中存在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且多种耐药机制并存.LRP、GST-π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肺癌组织多药耐药因子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与目的 多药耐药是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化疗不能提高肺癌生存率的最大障碍。肺癌耐药机制复杂,其形成与多种耐药基因有关,联合检测多种耐药基因表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组织中五种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共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72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水平。结果 LRP、P-gp、GST-π、TopoⅡ、MRP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86.1%、54.2%、29.2%、30.6%。不同性别的LRP、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11.460、4.877,P-0.001、0.027)。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LRP、GST-π、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15.104、14.076、9.409,P=0.001、0.001、0.009)。不同细胞分化程度的Gsrr-π表达明显不同(X^2=8.933,P=0.011)。不同T分期的TopoⅡ表达明显不同(X^2=3.963,P=0.049)。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RP、TopoⅡ表达与性别相关(r=0.464、-0.205,P=0.000、0.027);LRP、GST-Ⅱ、TopoⅡ表达与病理类型相关,非小细胞肺癌LRP、GSTⅡ表达高于小细胞肺癌(r=-0.390、-0.262,P=0.000、0.018),腺癌LRP表达高于鳞癌(r-0.604,P=0.000),鳞癌GST-π、TopoⅡ表达高于腺癌(r=-0.257、-0.264,P=0.015、0.012);Gsrr-π表达仅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低分化或未分化者Gsrr-π表达率低于中高分化者(r=0.232,P=0.012);TopoⅡ表达与T分期呈正相关(r=0.200,P=0.031),GST-π表达与T分期近似负相关(r=0.182,P=0.050)。耐药因子共表达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RP与P-gP、LRP与MRP、P-gp与GST-π、P-gP与MRP、GST-π与MRP呈正相关(r=0.283、0.234、0.453、0.204、0.323,P=0.002、0.011、0.000、0.027、0.000),共表达率分别为70.8%、27.8%、52.8%、29.2%、23.6%;LRP与TopoⅡ呈负相关(r=0.183,P-0.048),共表达率为19.4%。结论 肺癌组织表达多种耐药因子,各耐药因子间共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多数耐药因子与T、N、M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部分与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相关。肺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因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Qin F  Qin X  Zhang X  Jia HW 《癌症》2002,21(2):167-170
背景与目的: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等多种细胞内物质是恶性肿瘤产生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胃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化疗前P-gp、GST-π和Topo-Ⅱ三因素在胃癌中表达的报告还比较少,为此,本文检测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II(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术前未进行化疗的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及Topo-Ⅱ在75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6.0%、85.3%和68.0%,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管状腺癌分别与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gp、GST-π高表达及Topo-Ⅱ低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有关,其表达可能还与胃癌细胞的分化、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LRP、P-gp和GST-π蛋白的表达结果 .并分析3者与NSCLC各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NSCLC癌组织中LRP、P-gp和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76.67%,51.67%,78.3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67%,20.00%,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P-gp和GST-π蛋白在中低分化程度(65.00%,48.33%,75.00%)和Ⅰ~Ⅱ期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6.67%,40.00%,71.67%)均分别显著高于高分化(1.67%,0,5.00%)和Ⅲ~Ⅳ期癌组织(10.00%,6.67%,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P-gp和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43.33%,26.67%,40.00%)与无淋巴结转移(40.00%,20.00%,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P-gp和GST-π蛋白表达水平NSCLC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并且与NSCLC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有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多药耐药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化疗疗效等的关系,提出临床合理化疗方式.方法:对82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70、LRP、GST-π三种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观察化疗疗效.结果:在8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170表达阳性者的化疗有效率为9.8%,P170表达阴性者的化疗有效率为30.05%;LRP表达阳性者的化疗有效率达15.6%,LBP表达阴性者的化疗有效率为42.1%,GST-π化疗有效率达13.6%,GST-π表达阴性者的化疗有效率达40.0%.化疗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其化疗疗效差,不宜过度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7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86.5%(32/37)和21.6%(8/37)。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gp、GST-π和TopoII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多药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蛋白肺耐药蛋白(LRP)、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经收集的63例胃癌组织标本及30例非癌性胃组织标本中及LRP、GST-π、GCS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并且观察三者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LRP、GST-π及GC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非癌性胃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与43.3%、63.5%与40.0%及49.2%与23.3%(P值均<0.05)。LRP、GST-π、GCS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性别、分化程度、不同的侵犯深度等均无明显关系。胃癌组织中LRP与GST-π(r=0.233,P=0.066)、LRP与GCS(r=0.225,P=0.077)、GST-π与GCS(r=0.153,P=0.232)的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RP、GCS、GST-π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是引起胃癌原发性耐药的重要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它们在介导胃癌多药耐药时相互独立,且其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肺癌耐药机制复杂,除多种耐药基因参与形成外,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肺癌耐药的产生也存在密切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产物P53、Bcl-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与多药耐药因子肺耐药蛋白(LRP)、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Bcl-2为51例)肺癌患者癌组织中两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产物突变型P53、Bcl-2及5种多药耐药因子LRP、P-gp、GST-π、Topo Ⅱ、MRP的表达水平。结果P53、Bcl-2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33.3%。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间及不同细胞分化程度间P53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鳞癌与腺癌间Bcl-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53与Bcl-2间表达无相关性(P〉0.05)。P53与P-gp、P53与GST-π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2,P=0.017),共表达率分别为70.6%、47.1%。Bcl-2与各多药耐药因子间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与多药耐药基因在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中可能有明显协同作用。联合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多药耐药基因对肺癌耐药的预测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MLH1与MGMT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42例癌旁组织标本的hMLH1与MGMT蛋白表达情况,在SPSS 13.0统计软件上应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为5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4.3%(P<0.05);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组织类型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MGMT蛋白表达阳性率在癌组织为41.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6.7%(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hMLH1与MGMT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检测hMLH1与MGMT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