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中医学术发展之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临床和理论两方面论述了当今中医学术发展的困惑,以及影响和阻碍中医发展的诸多因素。回顾了没有宋代医学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金元明清时期医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反省了当代中医学术发展的现状和思想。建议中医学界应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坚定实现中医现代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医药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其学术发展的自身条件和促进其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中医药也面临着种种问题,严重阻碍和影响其学术发展。若能采取相应对策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医学术的加速发展是大有希望的。为此,我们就当前中医学术发展的时机、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医发展规律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中医学术演变的研究与中医学术环境研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着中医学术的发展方向与轨迹。通过对上述两方面因素的研究,搞清中医概念形成的经验或文化基础、内涵演变以及概念新生、淘汰的过程,阐明中医理论建构的方法,进而揭示中医学术发展的机制与规律,对于中医学的正确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学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现象,是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疗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名医大家的产生。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趋于淡化,发展日渐衰退。中医药文化对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称为"以文引医"发展模式,其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就中医学术传承创新需首先做好"以文引医"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药学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医文化现象,是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诊疗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名医大家的产生。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医学术流派的特色趋于淡化,发展日渐衰退。中医药文化对整个中医药产业链具有带动作用,称为"以文引医"发展模式,其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方面效果明显。文章就中医学术传承创新需首先做好"以文引医"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护理界从学术上对整体护理进行了多方探讨,对转变护理模式的必要性已取得共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全国部分医院经过试点逐步得到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新时期的护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面前,护理工作也正由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逐渐转变。护理人员为了能够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必须以敏锐的眼光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最快的速度转变自己的观点,并调整好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护理模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行动的指南,以各种专业协作为基础,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下面笔者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验总结是中医药工作者对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经验的回顾性总结。众所周知,经验对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经验总结”是中医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结经验不仅有写作方法的问题,而且有经验积累的方法问题,本文仅就如何写好经验总结提出几点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中医队伍中存在着一些现象,如故步自封、盲目自大、浮躁自卑、不学无术、好高骛远等,这些现象既影响了中医的整体形象,又遏制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本人具体从几个方面,提一些对中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临床疗效是决定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中医面临新的挑战,适应市场变化,革新思路,提高中药疗效,是解决中医人目前生存问题的根本途径。由于中西医各自所具有的特色,使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诊疗理念已被中医界、中西医结合界和病人普遍接受,这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理论上我们需要的是精通中、西医理论,通晓中、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医生,但是,由于一个医生一生的精力有限,很难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这些慢性、难治病病人实际需要的是在某领域,卜精通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的医生。因此,发展中西医结合专病专科,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生,有利于发现更加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本文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谈谈如何组方以提高中药疗效。  相似文献   

10.
徐爱华 《光明中医》2008,23(5):687-688
中医要发展,需要大量的医疗实践机会,这就离不开医疗市场,只有培育广阔的中医医疗市场,中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当前中医药的发展,要把其作为一个大市场来开发利用。我们从许多信息中了解到,目前中医临床医疗市场在逐渐萎缩,如:在一些综合性医院,由于病员减少,中医病房被迫取消或缩减;在很多中医院也相继拿起手术刀,有的甚至做器官移植以及开展各种大型手术以求得生存;在中医院,中药饮片的使用量也在递减,而且中医可治疗的疾病谱也在缩减。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中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呢?在此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自然科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学科的分化与深化是其理论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现代化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成为与其它自然科学同步前进的前提。过去固有的理论框架和分科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创建新的学科,是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性需要,也是应用多学科的知识丰富中医学术内容的要求,下面我们仅就中医男科学创建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以源远长流的川派中医学历史、独特的川派中医特色、名医辈出的川派医家队伍、丰富多彩的学术流派成就了其"中医之乡"的美誉,四川中医学派众多,但凡能称之为派者,皆在学术上有创新发展,有新的学术主张和理论,或有见解独特的著作出版,或临床辨证用药风格独特,或其弟子众多,实力雄厚,学术风格传承有绪。而四川中西医结合学派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实践中深深感到:在中医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中医与西医并存的现代,如何从中医自身学术特点出发,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学术环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去秋应南京中医药大学之约,就针灸学及其研究的若干认识问题,发表了九方面见解,重点旨在表达一个观点,即对针灸学本身以及研究,必须持一种符合针灸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事后获悉,其中关于没有创造就没有中医·针灸学的传统,只有创新才能建立新的学术传统的认识,获...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继承与创新、社会环境、科技的发展等。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促进着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祝美珍 《四川中医》2008,26(4):20-21
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研究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与措施则是目前的重点与热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众多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其中有年龄、性别等方面,以及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且这些危险因素多有“致瘀”的共同病机特点,因此,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学术思想出发,及时采取措施阻断这些危险因素的进一步施加,应该能有效减轻血液瘀滞的病理状态而达到防治缺血性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毒论理,从通论治,以调求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良铎  焦扬  王蕾 《中医杂志》2006,47(3):169-171
几千年来,岐黄之术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其间发展出诸多的理论和学术流派,或以明理为主,或以致用为要,见仁见智,乐山乐水,各有千秋。毋庸置疑,每种观点、每个流派都有其孕育产生的沃土,有其时空的特定性。以我们目前所处的状态,气候、生存环境、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化层面等等都与过去的任何时代有显著的差异,这就预示着随着时空的转换,不可能有某种既往所形成的学术见解可以完全的符合我们目前的情况,作为岐黄医术的传薪人,我们需要在继承发扬前人优秀学术资源的同时,发展创立出中医临床的新理论观点。在这里,基于中医学理论,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感悟,引出我们关于中医临床新理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苏玥  林星星  董宝强 《陕西中医》2023,(12):1775-1778
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在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以“司运动”为主要作用的中医经筋对人体呼吸功能的影响具备较高的理论探讨价值。从经筋概念、呼吸是经筋结构整体观的体现、与呼吸运动相关的经筋、结筋病灶点是诊治关键4个方面进行探讨,阐明了在人体呼吸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渐进过程中,相关的经筋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筋病灶点,这些点既反映了疾病的初期变化,又是针刺等解结手法的治疗部位,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古籍文献的现实价值有如下四个方面。1、文献是历史的见证,它既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2、文献是学术的载体,是学术的物化形式,中医学术需要以文献的形式来保存和传承;学术是文献的精神内涵,中医学术的客观价值使中医文献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3、文献是实践的指导。包括科研、教学、医疗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过程受到文献深刻而强大的影响,文献对当代中医实践过程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4、文献是未来的基石。中医文献是我们极当珍视的家底,搞清传统的家底,然后才能进行取舍。中医文献中蕴藏着我们已知的和未知的财富,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是指导中医学术发展的根本性理论 ,它关系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能力及其发展方向。因此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就必然关系到中医药学术的进步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但是 ,由于中医学术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以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某些缺陷 ,使得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 ,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1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与内容1.1 范畴无论是自然科学 ,还是社会科学 ,基础理论均指一门科学或一个学科的根本原理、法则 ,以及系统的理性认识 ,包括学说和主张。具体而言 ,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