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小儿心力衰竭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18例,单用常规治疗对照12例,二组间治疗前后对比结果,经治疗后ACEI组的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及0.01);ACEI组的心胸比率,左室重量指数及射血分数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Ⅱ有增加心脏负荷,引起心室重构,致心衰恶化的作用,A-CEI可阻断上述病理过程及逆转心肌肥厚,为治疗小儿难治性心衰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托普利为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阻滞剂,使血管紧张素Ⅰ不能转化为紧张素Ⅱ,后者有强大收缩小动脉的作用,前者作用微弱。因为多数心衰患者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增强,用本药后使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减少,从而降低外周阻力及增加心排血量,所以用来治疗心衰。本文通过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来进一步观察其治疗心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的研究已明确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过度激活是心肌进行性重塑致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得到肯定,近两年有试验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有效。缬沙坦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II)Ⅰ型受体(ATIR)拈抗剂。为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我院从2003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的CHF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文生 《天津药学》1997,9(2):30-32
文章综述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新一代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用法,代谢及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受体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易耐受,能够有效降低心衰病人心脏事件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山缨  范维琥 《上海医药》1997,(11):22-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 人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心衰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可使皿管紧张素Ⅰ(ANG Ⅰ)水解成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后者能刺激血管收缩和肾上腺释放醛固酮,因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使ANG Ⅱ减少、血压下降。近十余年来,ACEI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证明有良好的临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9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8例中,12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降低病死率为主。改善DHF的症状主要采用:减少回心血量(利尿剂),改善左室的松弛(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逆转左室肥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螺内酯),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控制过快的心率(β受体阻滞剂及抗心律失常药)。DHF时因其LVEF基本正常,故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一般不用,若有左心力衰竭导致肺水肿时,可短期谨慎应用,合并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时则可少量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卡维地洛作为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全面有效地抑制快速心律失常,依那普利是一种高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减少血管紧张素,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冠脉血流量,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逆转左室心室重构。笔者应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9.
郑刚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587-590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在受体水平上发挥作用,可更完全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其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RB不影响缓激肽系统,因而无类似ACEI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可与安慰剂比拟.ARB是否可替代ACEI或与ACEI联合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探讨,引出CHF患者应首选ACEI还是ARB的争论.本文通过对临床研究证据的回顾,辨别ACEI与ARB对CHF患者治疗的优劣,验证联合用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陆珊  王庆书 《河北医药》1997,19(6):350-352
心衰时心肌重构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机制056029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陆珊王庆书河北省医学科学院于占久审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兴奋性升高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反应之一。RAS的长期兴奋可引起心...  相似文献   

11.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蕊香  赵会承  刘艳虹  张霞 《河北医药》2011,33(17):2640-2641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B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药物,似乎更着重于远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联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四联基础联合用药(重点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初始剂量和目标剂量。方法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一般治疗外,以利尿剂为基础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采用适当初始剂量,逐渐加量达到靶剂量维持。结果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达靶剂量维持用药对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后又一类重要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被激活,是造成CHF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CHF,降低病死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氯沙坦为ARB,能全面阻断AⅡ的各种有害作用。故本文旨在观察其对扩张性心肌病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在受体水平上发挥作用,可更完全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其疗效优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RB不影响缓激肽系统,因而无类似ACEI的不良反应,安全性可与安慰剂比拟。ARB是否可替代ACEI或与ACEI联合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探讨,引出CHF患者应首选ACEI还是ARB的争论。本文通过对临床研究证据的回顾,辨别ACEI与ARB对CHF患者治疗的优劣,验证联合用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温洪波  张青 《医药世界》2005,(12):78-78
卡托普利[captorilis,以下简称cap,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用于其它病症的辅助治疗。根据我院临床使用c a p的病例,我们对c a p的临床用药予以分析。1.药理作用及用法c a p为合成的竞争性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剂(A C E),可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作用进行简略阐述,介绍血管紧张素Ⅱ家族和最近合成的血管紧张素Ⅱ非肽同类物,由此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和AT2两亚型。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Losartan)等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充血性、力衰竭、保护肾功能、预防脑卒中和脑血管疾病方面,都有很好作用,而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其效能甚至超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作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近期中外文专业文献综述方式.结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近年来进展迅猛,已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结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 洛沙坦(Losartan Potassium,商品名为(Cozaar),由美国杜邦公司和默克公司共同开发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采用口服途径治疗高血压。 1 药理学及药效学 本品为非肽咪唑类衍生物,对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的拮抗作用,可阻滞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及其它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结合,呈现出强效和持久的降压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较常见,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微量蛋白尿、肥胖是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系统亢进、心脏扩大及心室重塑是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重要发病机制。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缺血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可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