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降气定喘汤调节哮喘患儿血清IL-12、IL-4与IgE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降气定喘汤对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 ,白细胞介素 4(IL 4)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 ,探讨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哮喘患儿为治疗组 ,用降气定喘汤治疗 ;2 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L 12、IL 4与IgE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L 1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IL 4、IgE水平低于治疗前 (P <0 .0 5及P <0 .0 1)。结论 :降气定喘汤能升高哮喘患儿IL 12水平 ,降低IL 4、IgE水平 ,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获宣肺化痰、泻肺平喘之功。  相似文献   

2.
廖其元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04-10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及免疫球蛋白E(IgE)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1月-2011年0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IL-4及IgE检测结果,并与健康儿童血清IL-10、IL-4及IgE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IL-4和Ig E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 5),缓解组IL-4、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IL-4及IgE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接受马来酸曲美布丁片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接受马来酸曲美布丁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炎症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8、IL-2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18、IL-23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西药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老年人IBS较单纯西医治疗有优势,可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通鼻脱敏汤辅助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gE、IL-4(白细胞介素-4)、IL-12(白细胞介素-12)的影响。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观察组经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并给予通鼻脱敏汤治疗,服药1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ELISA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IgE、IL-4和IL-12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相应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之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E及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L-1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粘连、出血等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之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鼻脱敏汤辅助等离子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降低患者血清IgE、IL-4含量,升高IL-12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联合疗法对发作期激素抵抗型(SR)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作期SR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医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5、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IL-5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联合疗法可有效控制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气道炎症,对发作期SR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5(IL-5)mRNA、白细胞介素4(IL-4)mRNA及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哮喘患者PBMC中IL-4 mRNA、IL-5 mRNA及IL-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后,哮喘患者PBMC中IL-4 mRNA与IL-5 mRNA表达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P<0.05),IL-10mRNA表达增强,与治疗前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通过基因转录水平抑制IL-4、IL-5的表达,增强IL-10的表达而发挥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的影响.方法:选取痰湿阻肺型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爱罗咳喘宁方治疗,对照组予消咳喘糖浆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清IL-4、IL-5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4、1L-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爱罗咳喘宁方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IL-4、lL-5水平,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温肺升阳汤治疗阳虚质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4(白细胞介素-4)、IL-6(白细胞介素-6)、IFN-γ(干扰素γ)的调节作用。方法:90例AR患者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西药治疗的对照组(42例)和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48例),两组均接受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鼻部症状改善,检测血清IgE、IL-4、IL-6、IFN-γ含量;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温肺升阳汤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鼻部症状明显减轻,血清IgE明显降低,血清IL-4、IL-6水平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观察组鼻部症状改善、IgE水平降低和血清IL-4、IL-6水平降低、IFN-γ含量升高均明显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温肺升阳汤可提高西药治疗阳虚质AR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鼻部症状,恢复免疫平衡,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蔡新民 《新中医》2015,47(8):82-83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汤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清热化瘀汤治疗,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用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以20例健康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后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清热化瘀法能够调节过敏性紫癜患者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通窍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AR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4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联合温阳通窍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西药组(77.27%)(P<0.05);两组主要鼻症状及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各积分值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IgA水平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IgA、IgE水平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I...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小柴胡汤低剂量组和小柴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于首次注射Ⅱ型胶原乳化剂2周后开始,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 mg/(kg·d)灌胃,小柴胡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9 g/(kg·d)和18 g/(kg·d)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4周。测量建模1周、2周后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大鼠关节左右径和前后径,计算灌胃前和灌胃1周、2周、4周后关节炎指数,灌胃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结果各给药组灌胃后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P均0.05),关节炎指数及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其中小柴胡汤高剂量组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均明显低于小柴胡汤低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柴胡汤可降低CIA大鼠血清IL-17、IL-23、IL-27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伴有食物不耐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十二指肠黏膜IL-17和IL-23的表达及健脾法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健脾法为主的中药,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50mg,日3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内镜下取十二指肠黏膜,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IL-17和IL-2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的总有效率(P<0.01);各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IL-17、IL-2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和IL-23参与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患者的发病,健脾法治疗伴有食物不耐受的D-IBS有效,有可能通过调节IL-17和IL-23在肠黏膜的表达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的影响.方法:40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先用苦参素注射液静脉滴注6周,后改用口服苦参素胶囊.根据疗效分为完全应答组、不完全应答组、无应答组.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IL-12、IL-18的变化.结果:完全应答组治疗前及治疗后IL-12、IL-18水平均较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高.结论:苦参素对调节IL-12、IL-18水平有作用,而且观察患者血清IL-12、IL-18水平对疗效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不同月龄大鼠血清IL-2、IL-4、IL-6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月龄大鼠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15、25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各10只,以3月龄青年鼠10只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计算大鼠胸腺体重指数;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衰老大鼠胸腺体重指数及IL-2、IL-4明显下降,IL-6水平升高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高,并且变化与月龄有关。结论:不同月龄大鼠衰老状况各有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应采用不同方法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IL-4、IL-6、IL-10和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40例,放免测定血清标本中IL-4、IL-6、IL-10、雌激素的含量。结果:用药前与用药30d后患者血清中IL-4、IL-6、IL-10含量有差别。结论:葛根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营分证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2类。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主要观察不同病种及不同阶段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中IL-1β、IL-6呈连续上升,各组间差异显著,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IL-10水平白卫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白气组明显升高(P<0.01),白营组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1)。白气组与非白气组比较、白营组与非白营组比较,IL-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而IL-10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时,IL-1βI、L-6显著升高,高于卫分证、气分证,IL-10则显著下降。可见急性白血病发展到营分证阶段与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与IL-6和IL-10的失衡相关。  相似文献   

17.
An ethanol extract derived from the roots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was found to influence markedly the cytokine synthesis of activated whole blood cultures of ten healthy volunteers. Whereas the synthesis of Rantes was increased over a wid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the release of IL-4, IL-5 and IL-12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An inhibition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switching to a stimulation at lower doses of the extract was seen with G-CSF, IL-6 and IL-13. From these particular immuno-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we suggest this herbal preparation possesses immuno-modulatory potency, rather than just being immuno-suppressive or -stimulating.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结核,是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肺外结核。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感染结核杆菌。细胞免疫力的强弱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T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更为重要。IL-2由Th1细胞产生,能刺激抗原特异的T细胞增殖,是抗结核免疫中重要的细胞因子。瘰疬宁可使IL-2分泌增加,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中拮抗IL-2、IL-5的研究进展,分别从IL-2、IL-5的化学结构及生物学特征、IL-2、IL-5与哮喘的关系、中医药在哮喘中拮抗IL-2、IL-5研究的现状这几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仙草颗粒对IgA肾病(IgAN)小鼠的影响,探讨复方仙草颗粒对IgAN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口服加皮下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并联合应用葡萄球菌肠毒素B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小鼠IgAN模型,随机分为5组,给予复方仙草颗粒和强的松片进行治疗,以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3、IL-17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gAN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3、IL-17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复方仙草颗粒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IgAN模型小鼠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3、IL-17水平(P0.05,P0.01)。结论:复方仙草颗粒可显著抑制IgAN模型血清及肾脏组织中IL-13、IL-17的分泌,从而达到抑制IgAN炎症反应、抗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