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缺氧对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急性缺氧时大鼠脑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改变。方法:大鼠经模拟4000m高原急性缺氧72小时后分离脑红粒体。用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并检测F0F-ATP酶活性,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脑线粒体腺苷酏含量以及线粒体ATP生成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缺氧使动物脑线粒体IV态呼吸(ST4)显著升高,呼吸控制率(PCR)明显降低;线粒体ATP含量、ATP生成率和F0F1  相似文献   

2.
缺氧复合NaCN中毒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平原对照、平原中毒、高原对照、高原中毒组.高原组动物在模拟海拔4000 m的低压舱内适应3 d后开始实验.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中毒组皮下注射3.6 mg/kg NaCN,分别于0.5、1、2 h时点处死动物,取心肌制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羟自由基(OH·) 、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氧复合NaCN中毒致心肌细胞线粒体OH·、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结论:相较于单纯模拟缺氧、单纯NaCN中毒,缺氧复合NaCN中毒会加重心肌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及在缺氧条件下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在缺氧习服过程中,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机体高原习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5w,每天降至4000rn的高原进行游泳运动1h(6d/w),运动结束后回升至5000m;缺氧组大鼠同时在低压舱内相同海拔高度饲养,但不进行游泳运动;平原运动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舱外同时饲养,其中平原运动组每天进行游泳运动1h(6d/w)。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腓肠肌提取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测ATP合成酶d亚基蛋白表达。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缺氧组腓肠肌线粒体ST3显著降低;缺氧复合运动组与缺氧组比较ST3、ST4、膜电位显著增高,ATP合成酶a亚基表达显著增加;平原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缺氧骨骼肌线粒体ATP合成能力降低,而缺氧复合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增强,这可能是缺氧复合运动促进高原习服的线粒体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何方  董兆君  叶枫  赛燕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966-968
目的:研究缺氧和氰化钠(NaCN)中毒两种因素对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氧化损伤的联合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平原中毒组、高原对照组和高原中毒组。平原组实验于海拔308m高度实验室内进行,高原组实验于模拟海拔4000m高度的实验室内进行。动物置各自实验室内适应3d后,为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为中毒组动物皮下注射NaCN(3.6mg/kg),分别于0.5、1.0、2.0h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线粒体,用试剂盒检测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酶活性。结果:缺氧3d可导致大鼠脑组织OH·、MDA含量增加,SOD和ATP酶活性下降;NaCN中毒后,上述变化更明显。结论:氰化钠中毒加重缺氧引起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过程中大鼠脑皮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X)活性、亚基COX I、Ⅳ的蛋白量的变化,探讨COX活性改变及其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系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缺氧2、5、15和30d组。缺氧大鼠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5000m高原连续减压。氧电极法测量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COX I、Ⅳ蛋白。结果:缺氧15d内,COX活性持续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氧30d时,COX活性较缺氧15d时显著升高,但仍低于平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线粒体COXI、Ⅳ蛋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缺氧可影响脑皮质线粒体COX活性,这可能是缺氧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改变的在因之一;COXI、Ⅳ蛋白表达不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创伤后大鼠脑线粒呼吸功能变化,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应用镁离子治疗创伤性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本实验采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生物撞击机造成大鼠中型颅脑损伤,用氧电极法分析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Ⅲ态,Ⅳ态和呼吸控制率),并行透视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1)未治组伤后24、72小时呼吸Ⅲ态和呼吸控制率明显下降;治疗1组呼吸功能有所恢复;治疗2组呼吸控制率及呼吸Ⅲ态较治疗1组有显著升高(P<0.05),呼吸Ⅳ态稍有延长,但相差不显著。(2)电镜结果显示伤后未治组与治疗1组、治疗2组线粒体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但应用Mg^2 治疗后线粒体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下降。应用硫酸镁治疗颅脑损伤大鼠可明显改善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形态学(电镜)观察也发现线粒体损害减轻。治疗时间延长,呼吸功能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十八烷醇对氰化物中毒小鼠急性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二十八烷醇组和对照组,前组按50 mg·kg-1剂量给予二十八烷醇灌胃,对照组按10 ml·kg-1给予食用油灌胃,连续灌胃7 d.观察两组小鼠氰化物中毒存活时间、密闭缺氧存活时间和氰化物中毒密闭缺氧存活时间,评价二十八烷醇对急性缺氧小鼠氰化物中毒的防治效果.结果密闭缺氧实验和氰化物中毒密闭缺氧实验中,二十八烷醇组喘呼吸标准耐受时间和死亡标准耐受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鼠氰化钠中毒死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十八烷醇可以显著延长氰化钠中毒小鼠密闭缺氧耐受时间,有可能成为高原低氧环境下氰化物中毒有效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金钠多的保护作用。方法:血管内皮细胞分为6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①单纯缺氧组同对照组比较细胞内[Ca^2+]i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1);②缺氧加金钠多组同单纯缺氧组比较[Ca^2+]i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Ca^2+]i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金钠多对缺氧所致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通过氧化磷酸化消耗掉氧而产生ATP ,线粒体内的ATP通过转运进入细胞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各种功能活动所利用,因此线粒体的ATP生成直接影响细胞的功能活动,尤其是在氧和ATP储备少、对缺氧极为敏感的脑组织,这也是缺氧引起包括高原昏迷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对缺氧耐受细胞和缺氧敏感细胞在缺氧时的线粒体氧耗和能量生成的比较研究证实,线粒体在缺氧耐受的形成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急性和慢性缺氧暴露后脑线粒体内的能量储备和ATP生成能力,探讨急性缺氧致脑功能障碍和慢性缺氧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下肢截肢创伤后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情况及钙调蛋白(CAN)抑制剂FK506(他克莫司)的保护作用,为截肢创伤后的心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截肢创伤后6h组(创伤组)、截肢后FK506干预组(干预组),每组8只.建立左下肢截肢大鼠模型,干预组截肢后立即腹腔注射FK506 0.1mg/kg,对照组及创伤组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截肢后6h处死动物,提取各组心肌线粒体,检测心肌线粒体3态呼吸(ST3)及4态呼吸(ST4)耗氧量、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膜电位、总ATP酶活力的变化,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创伤组线粒体ST3耗氧量、RCR、P/O、膜电位及总ATP酶活力最著降低,ST4耗氧量显著升高(P<0.05);与创伤组比较,干预组RCR、P/O、膜电位及总ATP酶活力显著升高,ST4耗氧量显著降低(P<0.05).ST3耗氧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创伤组心肌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可见较大的线粒体,而干预组线粒体仅轻度肿胀.结论 截肢创伤应激可以引起心肌线粒体损伤,FK506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静  张红英  薄海  康伟民 《武警医学》2019,30(11):932-935
 目的 探讨运动预适应对急性低压低氧大鼠脑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 NC)、急性低氧组(acute hypoxia group, AH)和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联合急性低氧组(acute hypoxia group,AH),每组8只。EP联合AH组大鼠在常氧环境进行6周跑台训练,坡度5°, 速度17 m/min,60 min/d,5次/周。AH组和EP+AH大鼠置于低压低氧舱8 h,压力0.06 MPa,氧含量10%±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OS生成速率和ATP合成活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结果 AH组大鼠脑海马mtDNA拷贝数为1.69±0.20,较NC组(1.00±0.13)明显增高;线粒体ROS产生速率为(9.49±1.25) pmol/(min·mg protein),较NC组值(4.83±0.66) pmol/(min·mg protein)明显增高;PGC-1α蛋白表达量为(189.24±21.77),较NC组(100.00±12.90)明显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为(4.51±0.65),较NC组(8.27±1.02)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AH组大鼠脑海马mtDNA拷贝数为(1.19±0.15),较AH组(1.69±0.20)明显降低;线粒体ROS产生速率为(6.01±0.93) pmol/(min·mg protein),较AH组值(9.49±1.25) pmol/(min·mg protein)明显降低;PGC-1α蛋白表达量为141.95±18.12,较AH组(189.24±21.77)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为(7.02±1.10),较AH组(4.51±0.65)明显升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预适应可抑制急性低压低氧对线粒体生物合成的上调效应,同时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抑制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2.
热休克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谢斌 《创伤外科杂志》2002,4(5):263-265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分为热休克组(HS组)和对照组(C组),HS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前48小时先行热休克预处理。随后两组均采用钳夹肝十二指韧带,造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检测缺血前(n=5)、缺血后(n=10)和再灌注后(n=10)肝脏线粒体膜电位(MPM)和呼吸功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再灌注后三磷酸腺苷(ATP)的恢复情况。结果 缺血30分钟后,C组MPM明显降低,再灌注后仍未恢复。HS组MPM在缺血和再灌注后均保持在较高水平。C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在缺血30分钟后降至4.89 0.35),而HS组维持在接近正常的水平。再灌注后,HS组ATP水平的恢复明显早于C组。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可防止肝脏缺血时线粒体膜完整性的破坏,并有助于线粒体在再灌注时产生高能磷酸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预缺氧对急性缺氧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及ATP含量的影响。本实验将实验大鼠分三组。①常氧对照组;②急性缺氧组;③预缺氧组。测定了心肌ATP含量及线粒体呼吸功能,以荧光偏振法测定线粒体膜流动性。结果显示;经预缺氧处理的大鼠遭受急性缺氧后ATP含量从(318±242)mg/g增加到(6055±352)mg/g(P<001),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从184±058上升到455±032(P<01);线粒体膜流动性(MMF)明显增加(P<005),F0F1—ATP酶及Na-K…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模拟高原缺氧不同时间对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探讨模拟高原缺氧对机体影响的细胞机制以及线粒体功能改变在机体对缺氧习服—适应中的意义,为高原缺氧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观察急性连续缺氧(模拟5 000m 高原)3、12、36 和72 小时以及慢性间断缺氧14、28 和42天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影响。测定了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丙二醛含量。结果:各时间点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比对照组都显著降低,急性缺氧的下降程度较慢性组为甚,其中急性缺氧3 小时组抑制程度最显著。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在急性缺氧3 小时末显著降低,随后有所回升,而慢性缺氧则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急性缺氧组升高。线粒体丙二醛含量在急性与慢性缺氧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其中以3 小时组的丙二醛值为最高。结论:急性缺氧、尤其是在最初3 小时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受抑制较严重,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可能有一定的代偿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中毒(COP)后脑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以及高压氧(HBO)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共128只,采用配伍组设计,按随机抽样原则将动物分成4组16小组。正常对照组8只;CO组COP后第1,5,10,15,20天各8只;CO+HP组高气压处理后第1,5,10,15,20天各8只:CO+HBO组HBO处理后第1,5,10,15,20天各8只。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OP大鼠在不同时间段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相对百分比(%)的变化和HBO治疗后的改变。结果CO组在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在第1,5,10天降低(P<0.01-0.05);CO+HBO组在第1,5天降低(P<0.01-0.05)。CO组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相对百分比在第1,5,10,15,20天高于对照组(P<0.01);而CO+HBO组只在第1,5,10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P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加,并持续很长时间,而HBO处理可缩短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减少凋亡细胞数百分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交替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常氧对照组(C组)、常氧训练组(NT组)、2500 m低氧训练组(2500 m HT组)、3500 m低氧训练组(3500 m HT组)、2500 m~3500 m交替低氧训练组(2500 m~3500 m HT组),每组10只。除C组大鼠不进行运动训练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在常氧,模拟海拔2500m、3500 m及2500m~3500 m交替环境下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和居住,每周训练6天,共4周。训练结束后处死大鼠,即刻取全血和骨骼肌样本,梯度离心法提取线粒体,测定血液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Hb)含量和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CⅠ~Ⅳ)活性。结果:(1)RBC和Hb:与C组比较,各训练组都有显著提高(P<0.01,P<0.05)。与NT组比较,低氧训练组都有显著提高(P<0.01)。与2500 m HT组和3500 m HT组比较,2500 m~3500 m HT组均显著提高(P<0.01)。(2)CⅠ~Ⅳ活性:与C组相比,NT组CⅢ活性显著提高(P<0.05),2500 m HT组CI活性显著提高(P<0.05),3500 m HT组CⅠ和CⅢ活性显著提高(P<0.01,P<0.05),2500 m~3500 m HT组CⅠ~Ⅳ活性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与NT组相比,3500 m HT组CⅠ活性显著提高(P<0.01),2500 m~3500 m HT组CⅠ、CⅡ活性显著提高(P<0.01,P<0.05)。与2500 m HT组相比,2500 m~3500 m HT组CⅡ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低氧训练在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方面较常氧训练更具优势,且交替低氧训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观察氯霉素处理大鼠急性缺氧暴露后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变化,了解线粒体基因组表达在缺氧引起线粒体呼吸功能改变中的作用。作者选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40g~220g),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control,C组)、氯霉素药物处理组(medication,M组)、单纯缺氧组(hypoxia,H组)和氯霉素药物处理 缺氧组(medication hypoxia,MH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耐力运动训练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成肌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组)和运动训练组(T组)。12周训练后,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卫星细胞纯度。原代培养并体外诱导成肌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卫星细胞成肌分化程度。分别在分化0 h和24 h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ATP合成活力、膜电位和MyHC、COXⅣ、AMPK、p-AMPK、p21蛋白表达量。结果 :免疫化学染色显示desmin阳性细胞>90%,表明获取的卫星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结果显示T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高于N组(P<0.05)。分化0 h时,T组态3呼吸速率(ST3)、呼吸控制比(RCR)、线粒体ATP合成活力、p21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5),p-AMPK表达显著降低(P<0.05)。分化24 h时,T组肌管形成数量及MyHC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5),ST3、RCR、ATP合成活力、膜电位、p21及COXⅣ表达显著增加(P<0.05),p-AMPK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耐力运动训练可提高未分化卫星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继而抑制AMPK活化而增加p21表达,从而促进成肌分化的启动和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地尔硫(艹卓)对人大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加入地尔硫卓后再缺氧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线粒体膜电位值,观察缺氧前后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降低(P<0.01);加入地尔硫(艹卓)后再进行缺氧组与单纯缺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缺氧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地尔硫(艹卓)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紫芪方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缺氧复氧后及紫芪方血清治疗后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可导致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及细胞内Ca^2+浓度明显升高(P〈0.01)。紫芪方药物血清治疗后,可提高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并降低其MDA含量,同时稳定了线粒体膜电位并降低细胞内Ca^2+浓度(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导致IEC-6肠上皮细胞损伤;紫芪方血清对IEC-6小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