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以通为补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平衡五脏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脾胃病脾胃分治可促进整体机能发挥;梳理三焦法是治疗脾胃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治疗脾胃病当气血同治。简析姜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2.
张友玉老中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重视脾胃在内伤杂病发病中的作用,治疗疾病时非常重视脾胃的调护,注意饮食调养以助药效。认为脾胃病多湿,脾虚湿盛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运脾化湿当是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治法,健脾不如运脾,喜用香砂平胃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总结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以通为补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平衡五脏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法;脾胃病脾胃分治可促进整体机能发挥;梳理三焦法是治疗脾胃疑难病的重要方法;治疗脾胃病当气血同治。简析姜老治疗脾胃病的医案。  相似文献   

4.
气机失调是脾胃病主要病机,治疗宜畅达脾胃气机,恢复其升降功能;脾胃病久虚实夹杂者多,治疗宜消补兼施;脾胃乃人体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治疗宜顾护脾胃、调补后天。  相似文献   

5.
介绍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特点。周教授认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应抓住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肝、心与脾胃的联系,脾胃病补泻治疗应补以甘酸、泻以苦辛,临床用药注意不要太过苦寒、太过甘温、太过辛散,还应详辨药物功用性能,用药应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导师面授、门诊及查房整理导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体会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在脾胃病中应用,观察中医药治疗不同疾病的优势及疗效。结果: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有显著疗效。结论:黄雅慧教授运用三仁汤化裁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总结徐建明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提出调理肝脾恢复中焦的正常气机运动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通补并用是脾胃病治疗的基本思路;重视脾胃,兼顾五脏;注重情志因素对于脾胃病的影响。简析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组方特点及医案。  相似文献   

8.
总结秦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认为肝脾(胃)不和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因而治疗脾胃病应立足脾胃,注重调肝,临床疗效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吾师蔡春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丰富,主张经方与时方的共同应用,多用药对、风药,降肺气以利肝气疏达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10.
杨晋翔教授在研究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并将明清温病学说的论治方法融汇到脾胃病辨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脾胃病学术经验。治疗脾胃病主张通降论、气血论、湿热论和标本论。认为脾胃病与热邪关系密切,提出胃热学说为脾胃病的基本病机,主张以"清法"为脾胃病的基本治疗大法,具体提出清热泻火、清热祛湿、清热通腑、清热生津、清热化痰等具体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善用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半夏,藿香、佩兰等药对。  相似文献   

11.
化湿运脾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运脾法是指以恢复脾胃运化之职,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为主要目的的治法。该法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本文就运脾法的文献记载、临床应用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振华教授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病的治疗,创出"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法治疗原则,形成了以脾胃学说为指导的系统独特的学术思想。李教授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及其病机演变密切相关,并且以下4个方面均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即:脾伤失运,痰浊内生;脾胃亏虚,正气不足;肝脾失调,化生内风;枢机不利,气血逆乱。所以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亦应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何学红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患者中,年老久病,反复尿血、久而不止,色泽淡红,或仅见镜下血尿者应从脾论治,并提出了从脾论治肾性血尿,“脾气亏虚者,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脾虚气陷者,宜健脾升阳、固脱止血”“脾肾阳虚者,宜补脾益肾、温阳固脱”的三条原则,临床应用,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其病位在胃而珥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以脾虚SD大鼠模型为载体 ,选择反应脾气虚主要病理改变的几个生化指标 ,从一个角度初步探讨该制剂对应力性溢尿症病机的影响。结果 :溢尿停能改善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模型症状及病情 ,提高脾虚SD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含量、尿木糖排泄率。结论 :溢尿停对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的模型症状及病情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查纬民运用"异病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的4则验案。查纬民善用疏肝和胃泄热、健脾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益气养阴、通络解毒法治疗紫癜性肾病合并慢性胃炎;补益肝肾、健脾化湿、搜风通络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合并筋膜炎和网球肘;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扶正固本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8.
清热祛温法是温病脾胃湿热证常用治法之一,其运脾和胃功效与调控胃肠动力有关.虽然多因素、多系统参与了对胃肠运动的调控,但胃肠组织及血液中脑肠肽及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能基本反应胃肠运动的功能状态.因此,研究脑肠肽及其受体与脾胃湿热证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对阐释清热祛湿治法的作用机理有其实际意义.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可能在清热祛湿法调控胃肠动力机制上有重要作用,虽然清热祛温法可改善炎症状态,并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结合中西医理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等方面,探讨常用中医治法--清热祛湿法的作用机理具有实际意义,并可为众多感染性消化系统提供中医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复杂性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TS有较好效果.脾胃虚弱是TS发病基础,情绪变化是TS重要诱因,肝风内动是其证候核心,神魂不安是TS神志表现.在TS治疗过程中当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病情缓解之后还需注意收功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