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2):143-143
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就是探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提出预防和治疗各种重大疑难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则为疾病相关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生命科学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由青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举办的“第六届生命科学前沿国际研讨会——疾病的分子机制、预防和治疗”,拟于2006年9月20~23日在青岛大学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的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及热点问题、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广泛交流,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交流与讨论。会议以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分组讨论、板报等形式,对生命科学不同领域特别是“神经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研究及损伤后修复”、“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皮细胞功能及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与免疫防御”、“健康及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1.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及问题:生命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作为生命科学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对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特性,机制,生成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各种相关后续大科学计划的实施,生命科学更是突飞猛进,但是并没有像当初许多科学家所设想或预言的那样,只要搞清了生物的分子或基因,就能揭示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现在我们离完全揭示生命的奥秘仍然很遥远。生命科学应当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超微量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化,许多跨国制药集团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联合及重组,使我国医药面临重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有论指出,抢夺科学制高点.催生科学生长点,实现药学研究战略重心转移,将是21世纪我国药事研究的根本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行为医学是行为科学与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主要研究行为科学中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由该定义不难看出,行为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主要研究内容是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如何利用行为理论和技术来促进人们的健康。由于人类的疾病和健康促进涉及学科众多,受生物、心理、社会和行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医学各学科中几乎均可见到行为因素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胞内信号转导已成为目前普遍关注的生物学问题。它调节着多细胞生物的生物学行为。并且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其被认为是整合素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的基础分子,在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K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骨架组装、粘附、迁徙、运动能力、生长调节、生存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肿瘤的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和血管形成等行为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Liu D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26-2526
从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到中心法则的提出,生命科学领域重大研究成果频出。随着人类以及其他模式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全基因组测序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浩瀚的DNA序列信息,如何读懂,即解析出其中所有可能的编码基因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类重大疾病因其复杂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难题,而且一些疾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治疗无疑会加重患者负担。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但是参与基因调控的RNA分子,其在基因转录、基因转录后以及翻译水平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相关重大疾病中有抑制或促进的作用,其异常表达与许多疾病相关。重大疾病相关非编码RNA机制的探究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给复杂病理研究带来希望。该文就非编码RNA中的微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不同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行为医学的新认识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行为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躯体医学向整体医学发展中,行为医学的形成和出现为人类健康、疾病防治增加了新的途径,个体和卫生保健结构两个层面的行为干预均可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行为医学的出现,补充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足,丰富和完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本文重点阐述了行为医学的新认识、主要研究内容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技术自八十年代初建立以来,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动物和人体基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的操作,发展到了离体和在体相配合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操纵的,由动物整体水平产生效应的崭新阶段。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及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等。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由于病毒感染力高,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操作,并且是单拷贝整合而被视为高效基因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10.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技术应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新兴科学领域,是适应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医学学科。行为是反应内在心理、生理需要的外部表现。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后者又包括了组织器官行为、细胞行为、生物大分子行为等。目前行为医学研究包括了“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同时也包括了为适应社会需要产生的“社会性行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本能的、生理的、心理的行为和满足社会性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均属于行为医学的研究课题。与此相关的研究涉及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又的多个学科。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向生命科学广泛渗入的结果,产生了诸如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学或电子生物学等这些有着重大影响的边缘学科,不断地开拓着生命科学的新领域,而生命科学向物理学的反渗透,又产生了物理仿生学等新的交叉学科。扩而论之,在量子力学、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新兴学科的巨大影响下,量子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等也象雨后春笋般成长起长了:耐人寻味的是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合流,还产生了人类生物学这样奇特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2.
蒲慕明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1970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1974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在轴突导向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共发表180余篇有关膜生物物理、突触生理、发育神经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3.
行为医学是“发展和综合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科学知识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技术 ,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交界学科”[1 ]行为医学坚持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整合而成的极其复杂的开放系统 ,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 ,需要有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行为医学研究健康和疾病重视心理、行为、社会环境因素 ,追求色情、淫乱、赌博、冒险、酗酒、吸毒、暴力行为、犯罪等有害健康的行为是行为医学研究干预的重点内容 [2 ] 。行为医学还强调生活环境应激因素的研究 ,重视特殊环境、特殊…  相似文献   

14.
现代行为医学的研究内容 行为医学的任务主要是:(1)研究导致疾病行为模式和环境刺激的行为反应;(2)改善医务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方法,促进患者正常行为;(3)研究、治疗行为疾病;(4)纠正不良的行为。行为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与诊断、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疾病的预防与健康促进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是当今科技的两个领域。纳米技术正在对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纳米技术已在逐渐深入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核壳生物纳米颗粒正是紧密结合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本文结合作者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纳米技术发展对生物医学的影响。论述了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结构特点、性能以及核壳生物纳米颗粒制备的关键技术。由于核壳生物纳米颗粒的独特结构特点及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它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分子微囊剂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分子微囊剂在狗体内的药动学行为,为研究人体生物利用度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7只狗单剂量口服尼莫地平分子微囊剂和尼莫通片后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7只狗单剂量交叉实验后,实验结果经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两制剂间有显著差异,与尼莫通片相比,尼莫地平分子微囊剂达峰值时间、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5.0%。结论:尼莫地平分子微囊剂的生物利用度高于尼莫通片。  相似文献   

17.
在生命科学及现代分子生物学领域里,研究和应用高灵敏度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一直是各国学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中。生物大分子检测的主要方法是标记分析法,其中发光标记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检测的灵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记物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但是传统的有机染料因自身的某些性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赵进  程金生 《右江医学》2007,35(5):605-606
进入21世纪,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密切关系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在分子水平上用化学方法探究参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分子的行为和功能,不仅能阐明生命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信息传递等本质,而且对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断、防治方法的揭示等都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DNA重组、核酸分子杂交、分子克隆和DNA序列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相继问世,生命科学也全面深入到探索基因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作用方法,借以解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尤其在医学领域基因突变在人类疾病的作用得到空前重视,众多基因的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得到确定,尤为显著的是与遗传性和肿瘤性疾患相关的基因。因此,检测基因突变的工作已在基础及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能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Hu mangenomeproject) ,这是人类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分子水平最直接探索自身生物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 ,是人类有史以来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破译人类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为目的的国际性研究课题 ,它的研究揭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本质的新篇章 ,必将为医学和生物学的革命奠定新的基础。1 990年美国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这项庞大的工程分 2个阶段 :首先计划在 1 5年内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