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泌素和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SGC-7901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 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加入胃泌素(终浓度为0.1、1、10、100 nmol/L)或胃泌素(100 nmol/L)加丙谷胺(终浓度为1、10、100、1000 μmol/L),分别培养24、48和72 h;MTT比色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表达.结果 胃泌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促进SGC-7901细胞增殖,而丙谷胺抑制了胃泌素诱导的细胞增殖.胃泌素增加COX-2在SGC-7901细胞的表达,丙谷胺有效抑制胃泌素诱导的COX-2表达.结论 胃泌素通过胃泌素受体诱导COX-2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脑膜瘤组织、18例正常脑膜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统计学分析。结果Survivin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65·9%(P<0·01)。Survivin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Ⅱ级(85·7%)和Ⅰ级(51·4%)之间、Ⅲ级(93·8%)和Ⅰ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正常脑膜组织和脑膜瘤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27·8%(P<0·05)。p53表达阳性率在脑膜瘤各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与p53蛋白表达共阳性23例,共阴性29例,呈正相关(rs=0·451,P<0·01)。结论①Survivin和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②Surv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p53失活在脑膜瘤的发生和恶化中起协同作用;③Survivin将是脑膜瘤免疫治疗理想和有效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3蛋白及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标本的肉眼可见的肿瘤组织、癌旁2cm处及切缘“正常”组织进行p53蛋白及PCNA免疫组化检则。结果 切缘“正常”组织、癌旁及胃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p53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0.3%(4/39)、28.2%(11/39)及59.0%(23/39),PCNA分级也逐渐升高,与p53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血管和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阳性的胃癌,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阴性者。结论 p53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粘膜癌变倾向的判断和胃癌的早期诊断,对癌前病变的研究和手术切缘的评估有一定意义。联合检测p53和PCNA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 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 7 0 6 % (16 / 34)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 5 9 2 8± 3 4 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 (均P <0 0 5 )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d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吸入空气(其他条件与低氧组相同)。联合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15mg/(kg·d)的阿魏酸钠。观察阿魏酸钠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氧21d后,低氧组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增殖指数及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增殖指数及p53基因表达与低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与低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除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凋亡指数及p5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抑制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重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7):889-892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将肾母细胞瘤细胞分别与高、中、低浓度(1×10~9、1×10~8、1×10~7VP/m L)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共同孵育20 h,以不加注射液的细胞为空白对照。检测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及相关基因p21、Bax蛋白表达,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LC-3、Atg7、Atg12表达和自噬体数量。结果:高、中、低浓度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2.86±3.18)%、(33.64±7.25)%、(16.26±9.0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85±9.36)%、(37.35±9.64)%、(23.64±10.65)%。与空白对照比较,高、中、低浓度药物作用下G_0/G_1期细胞均增加,其中高、中浓度药物效果较明显(P<0.05或P<0.01);高浓度下细胞中p21、Bax蛋白和LC-3、Atg7、Atg12基因表达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加(P<0.01);中浓度下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B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BC分期、分级的关系及手术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BC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出现复发(19例)或远处转移(2例)者、5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BC组的血清VEGF水平(269·2±58·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5±22·3)ng/L(P<0·01),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其中浸润性癌T2-T3(275·7±41·2)ng/L组明显高于浅表性癌Tis-T1(214·6±32·4)ng/L组(P<0·01),浸润性癌T4(338·8±43·7)ng/L组明显高于T2-T3组(P<0·01),G3级VEGF水平(332·9±45·6)ng/L显著高于G1级(231·2±38·5)ng/L和G2级(252·6±45·3)ng/L,G1级和G2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血清VEGF水平(142·4±31·8)ng/L明显下降(P<0·01),而术后复发及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256·3±93·2)ng/L再次明显上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VEGF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监测及判断复发的一个新瘤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Mn SOD模拟化合物(Mn SODm)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MGC-803细胞,MTT法观察Mn SODm对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MGC-803细胞形态学的变化;Annexin V-FITC/PI检测MGC-803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5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20μg·m L~(-1)Mn SODm对MGC-803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4、48、72 h的IC50分别为10.18、6.93和5.05μg·m L~(-1);20μg·m L~(-1)Mn SODm作用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为(69.33±4.0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5、10、20μg·m L~(-1) Mn SODm处理细胞48 h后,Bcl-2表达显著降低,同时p5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Mn SODm对人胃癌MGC-80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表达,增加p5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和Bax表达来诱导MGC-80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与抑癌基因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这两个分子与胃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33例非胃癌组织中p53和COX-2的表达,并分析这两个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2.1%显著高于非胃癌组织的45.5%,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6.9%显著高于非胃癌组织48.5%,而这两个分子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显著关系,然而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发现,p53阳性率显著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且这两个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364,P<0.05)。结论:p53可能通过调控COX-2的表达来改变胃癌组织的耐药性,COX-2也有可能通过调控p53在胃癌组织中的活性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0.
季沅  张志德  李建平 《江苏医药》2004,30(2):122-12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2例胃癌组织VEGF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CNA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 ,VEGF阳性组PCNA表达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起促进作用 ,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良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32-253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阳性率分别为56.7%和65.0%,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89,Х^2=8.85,均P〈0.01);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urvivin和p53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Х^2=1.92,P〈0.05);胃癌低分化组Survivin和p53阳性率分别为85.2%和81.5%,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39.4%和51.5%(Х^2=4.39,Х^2=4.39,均P〈0.05);胃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组Survivin和p53阳性率分别为69.2%和74.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和47.6%(Х^2=3.98,Х^2=3.98,均P〈0.05);Ⅰ+Ⅱ期Survivin和p53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38.1%和33.3%,明显低于Ⅲ+Ⅳ66.7%和82.1和82.1% (Х^2=4.55,Х^2=4.55,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浸润深度和生存时间相关(Х^2=20.23,P〈0.001)。结论Survivin、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异常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和C-erbB-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阳性率.结果 EGFR、p53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22%、46.93%和54.08%.浸润性癌中EGFR和p53阳性率明显高非浸润件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EGFR,p53和C-erbB-2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小动脉重构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Ost低剂量组和Ost高剂量组(均n=10)。模型组和Ost低、高剂量组大鼠经颈背部一次性皮下注射MCT 50 mg·kg-1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Ost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第1日开始灌胃给予Ost 10、20 mg·kg-1,每日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双蒸水。给药28 d后,测量大鼠体重、肺重,计算肺重指数;通过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学变化,采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小动脉血管厚度和血管外径与内径比值;real time RTPCR检测肺组织抑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肺重和肺重指数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及血管外径与内径比值明显增大(P<0.01);肺组织p53 m 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Ki67m RNA、PCNA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Ost高剂量组肺重明显降低(P<0.01);Ost低、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肺重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小动脉壁变薄,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及血管外径与内径比值明显减小(P<0.05或P<0.01);肺组织p53 m RNA的表达上调(P<0.05或P<0.01),Ki67 m RNA、PCNA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与Ost低剂量组相比,Ost高剂量组大鼠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减小(P<0.05),p53 m 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Ost能抗MCT诱导的肺小动脉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下调PCNA和Ki6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衰老及肿瘤抑制基因(p5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PCs,加入1×10-7mol·L-1AngⅡ诱导细胞衰老,建立内皮祖细胞衰老模型。将EPCs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空白血清),对照组(miR-34a抑制剂)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5%,10%,15%含药血清)。分别处理24,48,72h后,收集细胞。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内皮祖细胞衰老状态;以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p53 mRNA、SIRT1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衰老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0. 67±1. 52)%,(66. 33±2. 08)%,(23. 66±1. 52)%,(51. 33±1. 52)%,(43. 66±2. 08)%和(32. 00±2. 00)%;这6组p53 mRNA的表达量(相对值)分别为1. 00±0. 00,2. 99±0. 15,1. 47±0. 10,2. 96±0. 18,2. 02±0. 08和2. 00±0. 13;这6组SIRT1mRNA的表达量(相对值)分别为1. 00±0. 00,0. 49±0. 03,0. 90±0. 06,0. 50±0. 02,0. 60±0. 03和0. 69±0. 0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对照组和3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延缓EPCs的衰老,可以减少衰老EPCs中p53 mRNA的表达而增加SIRT1 mRNA的表达,其中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和突变型p53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胃组织(n=44)、肠上皮化生(n=38)、胃肠黏膜不典型增生(n=40)及胃癌组织(n=60)标本进行VEGF和突变型p53检测。结果胃癌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51.7%、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为58.3%,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的4.5%、9.1%、肠上皮化生组的28.9%、26.3%及胃肠黏膜不典型增生的35.0%、40.0%(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呈过度表达,可作为胃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EG3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将正常胃组织和细胞作为对照组,将胃癌组织和细胞的MEG3表达水平作为观察组,采用q RT-PCR(定量反转录PCR)技术对观察组的MEG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转染pc DNA-MEG3将其上调,检测其转染率。然后将上调后MEG3水平对BGC-823和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MTT实验进行检测,并对两种细胞中的p53蛋白水平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1)用荧光定量PCR测量36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组正常组织中MEG3相对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GC-803和BGC-823细胞经转染pc DNA-MEG3后,MEG3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310和251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MTT实验,MEG3水平上升后,MGC-803和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4)和对照组比较,MGC-803和BGC-823经转染pc DNA-MEG3后,其中p5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MEG3下降可以抑制p53蛋白的激活,从而导致胃癌细胞增殖,影响胃癌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多项癌基因表达在食管癌术后随访病人中的1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PCNA、C—erbB—2、nm23多项癌基因表达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随访病人中的表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技术后2年内死亡(对照组)和长期生存5年以上(生存组)分组,随机随访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63例,对照组32例,生存组31例;其中,食管上段癌9例,食管中段癌31例,食管下段癌23例;食管胃颈部吻合术42例,食管胃弓下吻合术2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校术对手术标本进行多项癌基因检测。结果:生存组和对照组中的癌基因p53、PCNA、C—erbB—2表达均较强烈,与食管癌恶性程度有关;生存组的nm23阳性表达(27/31)87.1%明显高于对照组(9/32)28.1%。结论:本项研究病人的p53、PCNA、C—erbB—2表达与生存期长短无明显相关性;nm23的强烈表达与食管癌病人生存期明显相关(P<0.01),对食管癌的转移和复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胃泌素、胃动素、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80mg,加入质量浓度为50g·L-1的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质量浓度为50g·L-1的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胃泌素、胃动素、心功能、BNP、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胃泌素、胃动素(80.21±18.69,360.21±20.04ng·mL-1)显著低于对照组(102.30±19.86,390.64±21.02ng·mL-1)(P<0.05);试验组每分钟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每分钟心输出量(CO)和左心室功能(LVEF)(59.39±11.89mL,2.97±0.50min·m-2,4.89±0.34L·min-1和50.0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53.92±10.03mL,2.49±0.45min·m-2,3.02±0.30L·min-1和45.84%±5.07%)(P<0.05);试验组BNP 870.27±102.28μg·L-1显著低于对照组504.30±114.35μg·L-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能减少胃泌素、胃动素以及BNP的表达,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LSD1基因对人类急性T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出针对LSD1基因的最佳siRNA片段,将其转染入Molt-4细胞后,MTS法观察LSD1 siRNA对Molt-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LSD1 siRNA作用后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以及p15、DNA甲基化酶1(DNMT1)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沉默LSD1基因可抑制细胞增殖,LSD1 siRNA浓度为0、30、60、120 nmol·L~(-1)作用48 h后,Molt-4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9.65±1.21)%、(83.02±1.69)%、(65.72±2.16)%、(41.15±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 siRNA以60 nmol·L~(-1)的浓度转染细胞0、24、48、72 h,增殖率分别为(99.86±1.35)%、(65.72±2.16)%、(48.26±1.92)%、(37.86±1.66)%,P<0.05,提示LSD1 siRNA可以抑制Molt-4细胞的增殖。LSD1 siRNA 0、30、60、120 nmol·L~(-1)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35±1.26)%、(12.16±1.74)%、(32.74±2.47)%、(54.64±2.58)%,P<0.05,凋亡率随着LSD1 siRNA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同时出现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的表达下降;LSD1 siRNA抑制LSD1蛋白及LSD1 mRNA,上调组蛋白H3K4一甲基化、二甲基化及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H3K4三甲基化、H3K9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LSD1 siRNA下调DNA去甲基化酶DNMT1的表达,上调p15的表达。结论 LSD1 siRNA能抑制Molt-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表观遗传学调控有关,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藤黄酸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分成4组:对照组、实验组(用0.8μg·mL^(-1)藤黄酸处理)、Anti-miR-NC组(转染inhibitor control,0.8μg·mL^(-1)藤黄酸处理)、Anti-miR-497-5p组(转染miR-497-5p inhibitor,0.8μg·mL^(-1)藤黄酸处理)。用qRT-PCR方法检测miR-497-5p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上皮性钙黏附素、神经性钙黏附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实验组、Anti-miR-NC组、Anti-miR-497-5p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miR-497-5p表达量分别为1.00±0.10,1.98±0.17,1.96±0.19和0.99±0.12;上述4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11.70)%,(55.10±8.10)%,(56.20±7.15)%和(87.51±7.64)%;上述4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66±0.88)%,(12.45±1.85)%,(13.05±1.56)%和(8.72±1.10)%;上述4组的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215.36±18.42,103.69±9.15,108.42±11.50和164.79±13.57。上述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miR-497-5p组与Anti-miR-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黄酸通过上调miR-497-5p影响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