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拮抗剂(RC-3095)对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选出12只作为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另外36只建立肺组织纤维化模型大鼠,选取其中建模成功的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和实验组(RC-3095处理,20 μg/d各12只);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以及肺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实验组大鼠的血清TNF-α、PD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血清TNF-α、PDG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的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3095可以减轻肺组织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炎症反应水平,降低肺组织中胶原蛋白含量,从而达到治疗肺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医用胶制动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吻合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于坐骨神经中点处离断后手术显微镜下行传统针线缝合吻合,硅胶导管套在吻合口表面,导管中点与吻合口位置相同,导管两端口各滴20μl医用粘合剂固定。对照组于坐骨神经中点处离断后仅行手术显微镜下传统针线缝合吻合,未使用医用胶和导管固定。术后第8周对吻合口神经结缔组织行大体观察、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别记录神经外膜内、外结缔组织增生情况,观测吻合口神经纤维再生数量。结果术后第8周,大体观察:两组大鼠神经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但实验组坐骨神经分离容易;实验组左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6、8周)、神经潜伏期、神经外膜瘢痕结缔组织最大厚度、4个视野神经内结缔组织面积之和均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振幅、神经纤维再生计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离断后使用医用胶对神经制动,可以抑制吻合口疤痕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istolicheartfailure,DHF)大鼠心肌僵硬度和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4组(n=10),模型组,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180、120、80mg/kg),另有假手术组10只。连续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通过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量所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大鼠心肌僵硬度常数(K),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K值无变化(P>0.05),中剂量组K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K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心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P<0.05);中剂量组心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低剂量组心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葛根素中、低剂量能够降低DHF大鼠心肌僵硬度,其作用机制与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矽肺模型大鼠肺内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气管SiO2(50 g.L-1)灌注法复制大鼠矽肺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4 wk组、对照8 wk组、模型4 wk组、模型8 wk组、AcSDKP治疗组(塑模4 wk后给予AcSDKP 800μg.kg-1至8 wk)和AcSDKP预防治疗组(先给予AcSDKP 800μg.kg-1.d-1,48 h后制模,维持治疗至8 wk),每组10只。羟脯氨酸测量法定量分析肺组织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内血清反应因子(SR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胶原含量和SRF、α-SMA、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分别与模型4 wk和8 wk组相比,AcSDKP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内胶原含量和SRF、α-SMA以及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cSDKP可能通过抑制矽肺大鼠肺内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减少其胶原的合成与分泌,进而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神经内制动实验动物模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机械牵拉力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两组均建立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于坐骨神经远端套入硅胶导管,两端用医用粘合剂固定;对照组将坐骨神经断端吻合.评估实验组神经制动效果,观察两组术后8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及神经吻合口组织病理学.结果 实验组神经吻合口无位移,制动完全.术后8周实验组神经电生理检测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振幅高于对照组,神经吻合口周围结缔组织面积小于对照组,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用粘合剂、硅胶导管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制动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叶黄素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体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与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叶黄素:20,40,80 mg·kg-1·d-1)。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5 mg·kg-1·d-1)7 d,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MF)模型。造模后第2天,实验组开始灌胃不同剂量的叶黄素,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日1次,共28 d。用分析天平测量大鼠心重指数(HM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和Ⅲ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ⅢNP)含量,用酶标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含量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紫外分光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的HMI(mg·g-1)和LVMI(mg·g-1)分别为3.73±0.58,2.57±0.43;PICP(ng·m L-1)和PⅢNP(ng·m L-1)的含量分别是7.27±0.33,24.86±1.88;LDH(U·L-1)和CK(U·L-1)的含量分别为465.42±47.05,489.21±27.70;NO(μmol·L-1)含量为2.06±0.34,MDA(nmol·mg-1)含量为2.93±0.51,Ca N(U·mg-1)活性为0.14±0.0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以下所有单位与模型组相同)的HMI和LVMI分别是3.13±0.40,3.02±0.28,2.82±0.22;2.19±0.27,2.09±0.27,1.99±0.12;这3组的PICP和PⅢNP含量分别是6.44±0.69,6.23±0.29,6.14±0.75;22.17±2.10,21.88±1.93,21.76±1.09;这3组的LDH和CK的含量分别为442.13±33.72,390.19±41.31,344.89±50.25;442.89±37.40,369.30±28.46,346.57±28.56;这3组的NO水平分别是3.07±0.45,4.59±0.64,5.16±0.52;这3组的Ca N活性和MDA含量分别为0.07±0.01,0.06±0.00,0.04±0.01;2.48±0.27,2.44±0.17,2.25±0.11,3个剂量实验组(除了小剂量实验组的LDH与MDA以外)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叶黄素可通过提高NO水平、降低MDA含量和Ca N活性等抗氧化、阻止钙离子通道的作用,从而抑制胶原的合成,抑制大鼠MF,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曲尼司特低剂量组(Tra1)及高剂量组(Tra2),造模成功72 h后每天ig给予曲尼司特100 mg.kg-1.d-1及200 mg.kg-1.d-1,同时设立对照组(NC组)。饲养12周。测量血糖、心脏质量指数、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Masson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CTGF、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①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心肌间质纤维化明显,心肌CTGF蛋白、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②与DM组比较,Tra1、Tra2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血浆及心肌Ang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心肌间质纤维化减轻,心肌CTGF、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结论曲尼司特能降低糖尿病大鼠心肌AngⅡ水平,减少CTGF、Ⅰ型、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9.
魏冰  丛柏林  杜军保 《中国药房》2003,14(11):653-65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前体L -精氨酸 (L -Arg)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大鼠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分流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基础上 ,给予L -Arg灌胃 ,11wk后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流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P<0 01) ;分流 +L -Arg 组大鼠肺中、小型肺动脉中Ⅰ、Ⅲ型胶原表达较分流组明显降低 (P<0 01)。结论 :L -Arg 对高肺血流量所致胶原堆积具有重要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冰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造模前,实验组给予10%冰片(0.5 g·kg^(-1))和石蜡油2 m L灌胃,1次/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0.9%Na Cl,连续7 d。用颈总动脉夹闭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0.5 h后再灌注24 h后,用黄嘌呤氧化酶法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缺血脑组织SOD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伊文思蓝(EB)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得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分别是(332.76±3.30),263.17±1.47),(286.01±2.34)U·mg-1;这3组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分别是(0.17±0.02),(0.96±0.15),(0.68±0.11)U·g-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大鼠脑组织TNF-α含量分别是(0.36±0.05),(0.87±0.02),(0.69±0.24)U·g-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冰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肝再生过程中德都红花-7味散对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阳性对照组灌胃护肝片(0.28 g·kg^-1),实验组灌胃德都红花七味散(0.6 g·kg^-1)。大鼠部分肝切除术(PHT)法建立肝再生模型,于PHT后6和48 h各组取大鼠10只,计算肝再生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匀浆JAK1、STAT3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JAK1、STAT3蛋白表达。结果在PHT后6 h,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肝再生率分别为(1.92±0.44)%,(6.36±0.27)%和(2.79±0.27)%,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T术后48 h,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JAK1含量分别为(2.34±0.13),(2.78±0.19),(2.09±0.24)和(1.77±0.15)U·mL^-1;这4组的STAT3含量分别为(22.21±1.15),(26.56±2.26),(19.54±0.22)和(20.88±2.46)ng·mL^-1;这4组的JAK1蛋白表达分别为0.31±0.02,0.60±0.03,0.22±0.02和0.21±0.04;这4组的STAT3分别为0.80±0.03,0.93±0.02,0.43±0.03和0.52±0.02。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都红花-7味散通过下调JAK1、STAT3蛋白表达,阻断JAK1/STAT3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起到是双向调节作用,在促进肝再生率的同时,防止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晚期结肠癌大鼠模型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瘤块转移法建立晚期结肠癌大鼠Ⅰ期结肠吻合模型,随机分为2组①SCFA组,于常规TPN液中添加SCFA②TPN组行常规TPN。术后第6天处死大鼠,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检测黏膜细胞的DNA周期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SCFA组吻合口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并趋向与肠轴平行排列;对照组结肠黏膜细胞增殖期(S期)百分比(6.23±2.75)显著低于SCFA组(11.57±3.54,P=0.001);Ⅰ型胶原蛋白显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SCFA组表达明显,对照组不明显。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菌落计数(1.90±1.06)显著高于SCFA组(0.84±1.14,P=0.025)。结论添加SCFA的TPN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保护结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能促进荷瘤状态下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强结肠吻合口的胶原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促进结肠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李波  丁一  罗春山  田晓滨  张一 《贵州医药》2007,31(4):294-297
目的 通过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几丁糖-钛网联合运用对防治硬膜外瘢痕粘连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80只成年家兔(体重2±0.2 kg)制作椎板切除模型,在椎板缺损处分别覆盖等渗盐水(A组)、钛网(B组)、几丁糖(C组)及几丁糖加钛网(D组),分别于2、4、8周在电镜与光镜下观察瘢痕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瘢痕明显,钛网组可减轻硬膜周围的瘢痕包裹,有效地隔绝周围瘢痕组织与硬脊膜,几丁糖组有明确的抗瘢痕粘连、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几丁糖加钛网组能有效地抑制硬膜周围瘢痕的增生.结论 几丁糖加钛网能有效地抑制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的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胶原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FB大、中、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阳性药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灌服相应的受试药物。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酶(PCⅢ)、Ⅳ型胶原酶(CⅣ)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B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PCⅢ、CⅣ含量,抑制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SMA、TGF-β1 mRNA及Ⅰ型胶原、Smad2蛋白的表达。结论 TFB能明显降低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胶原含量,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GF-β1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胶原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培龙  张敏  张俊峰  张谦 《中国医药》2012,7(9):1123-112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使用三硝基苯磺酸钠( TNBS)建立UC模型,Ⅰ组不使用乌司他丁,为造膜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于造模0、6、12 h使用乌司他丁,剂量为2万单位/kg,为研究组.检测分析各组肠静脉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UC模型症状积分(实验开始24、72、168 h各观察10只大鼠).结果 ①在实验各时段,使用乌司他丁组UC大鼠病变积分均低于Ⅰ组(均P<0.05),且24、72 h时Ⅱ、Ⅲ、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1.8±0.4),(2.7±0.3),(3.0±0.1);72 h:(3.7±2.3),(4.2±1.2),(5.0±0.9),均P<0.05],但168 h时Ⅱ、Ⅲ、Ⅳ组未见明显差异.②使用乌司他丁组肠静脉内毒素含量在实验各时期内均低于Ⅰ组,24h时Ⅱ组与Ⅲ组、Ⅳ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7.7±11.7) ng/L比(117.1±9.7) ng/L,( 124.3 ±4.9) ng/L,均P<0.05],72、168 h时Ⅱ、Ⅲ、Ⅳ组肠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4h时Ⅱ组TNF-α低于Ⅰ组及Ⅲ、Ⅳ组[(6.7±2.6) pg/100 μg比(13.5±1.7),(11.8±2.8),(12.4±2.7)pg/100 μg,均P<0.05)],但72、168 h使用乌司他丁各组低于Ⅰ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TNBS导致的大鼠UC有明显防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毒素水平而降低免疫异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哮喘气道重塑过程中不同阶段气管平滑肌细胞(ASMC)分泌的Ⅲ型胶原蛋白功能的变化及孟鲁司特对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气道重塑大鼠模型,原代培养ASMC,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SMC中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哮喘组Ⅲ型胶原蛋白平均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以卵蛋白激发8周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孟鲁司特干预组Ⅲ型胶原蛋白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哮喘气道重塑组,尤以孟鲁司特干预2周及4周组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孟鲁司特通过抑制ASMC分泌的Ⅲ型胶原蛋白合成能力而减轻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佐星6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24周时测定3组大鼠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大鼠的坐骨神经切片,比较其病理改变。结果:建模后24周时,模型对照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神经传导速度下降[MNCV(3.83±0.22)vs(4.59±0.87)m/s(P<0.01);SNCV(6.25±0.37)vs(9.26±0.53)m/s(P<0.01)],坐骨神经发生明显病理性改变。治疗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MNCV(6.83±0.86)vs(3.83±0.22)m/s(P<0.01);SNCV(7.32±0.78)vs(6.25±0.37)m/s(P<0.05)],坐骨神经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贝前列素钠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坐骨神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在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心肌梗死组(A组,7只)、心肌梗死+夹竹桃麻素15mg.kg-1.d-1组(B组,6只)、假手术组(C组,6只)和假手术+生理盐水组(D组,6只)。6周后处死大鼠,称取心脏和左室重量,ELISA法检测胶原蛋白Ⅰ、Ⅲ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分析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心脏及左室重量指数、胶原蛋白Ⅰ含量及Ⅰ/Ⅲ比值、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LVEF则显著增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LVEF呈负相关(r=-0.757,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NADPH氧化酶激活可能是导致左室重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巴丝肼片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脑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TEN依赖的假定激酶1(PI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各1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均腹腔注射25 mg·kg^(-1)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构建PD小鼠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分别于建模前后灌服多巴丝肼片125 mg·kg^(-1),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均于建模后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均连续干预10 d。用悬挂实验评价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左侧中脑和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右侧中脑PINK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悬挂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左侧中脑多巴胺含量分别为(0.19±0.03),(0.21±0.03)μg·g^(-1),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分别为(0.79±0.04),(0.82±0.05)μg·g^(-1),与模型组的(0.06±0.03),(0.35±0.12)μg·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小鼠右侧中脑PIN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56.12±3.9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小鼠中脑PINK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78.45±3.29),(79.12±4.22)%,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多巴丝肼片可缓解PD模型小鼠异常行为,通过提高自噬相关基因PINK1的表达,抑制PD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通过向胆胰管内注入5%牛黄胆酸钠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建模后实验组立即静脉滴注西维来司钠10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收集各组大鼠干预后胆胰液,并检测其中总蛋白、电解质及相关酶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药物干预后24 h,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40.00%,实验组为10.00%,假手术组无死亡大鼠,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胆胰液中Ca^(2+)浓度分别为(1.88±0.41),(1.02±0.35)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IP)分别为(5148.21±339.58),(673.25±185.78)U·L^(-1),模型组分别为(7752.13±674.25),(2542.36±243.25)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药物干预24 h后,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实验组胰腺病理评分为(8.52±1.04)分,明显低于模型组的(15.56±1.22)分(P<0.01)。结论西维来司钠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死亡率,抑制胰腺分泌AMS和LIP,增加Ca^(2+)浓度,降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而达到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