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类不同成分胆囊结石声象图的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42例胆囊结石病人术前超声检查的声象图,与术后取出的结石(成分、外形、剖面)进行分析对照,从中得出直径大于1cm的大结石及直径小于1cm的小结石其不同成分的结石声象图的特征。经过此项研究的结果,可为临床提供胆囊结石的成分类型,对胆囊结石患者即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避免了过去对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盲目性,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胆道结石医学上称之为胆石症。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发生于胆囊内的结石称为胆囊结石,发生于肝内胆管的结石称之为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可发生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生结石。胆道结石发生率非常高,治疗上很棘手,不同的部位治疗方法及效果也不尽相同。如单纯胆囊结石手术效果非常好,不会再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分析体内胆囊结石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胆囊结石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前行DSCT双能量扫描,分析80 kV、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以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为判断结石成分的金标准,比较不同成分结石间80 kV图像CT值、140 kV图像CT值、CT值差值及CT值比值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鉴别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效能。结果 80 kV图像、140 kV图像及联合应用80 kV和140 kV图像对胆囊阴性结石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80/90)、76.67%(69/90)和100%(90/90)。胆固醇成分结石的80 kV 图像CT值、140 kV图像 CT值、CT值差值、CT值比值均低于胆红素钙及罕见成分结石(P均<0.05),胆红素钙与罕见成分结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80 kV图像 CT值62 HU和CT值差值-2 HU为临界值,诊断胆固醇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DSCT双能量成像可准确鉴别胆固醇结石与非胆固醇成分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择取120例疑似胆囊结石患者,所选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并对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从诊断结果来看,手术病理诊断中118例患者确诊为胆囊结石,确诊率为98.33%(118/120),其中典型胆囊结石63例、充满型胆囊结石34例、胆囊颈结石13例、泥沙样型结石8例,超声诊断中114例患者确诊为胆囊结石,其中典型胆囊结石61例、充满型胆囊结石33例、胆囊颈结石12例、泥沙样型结石8例,诊断符合率为96.61%(114/118)。从超声影像学特征来看,典型胆囊结石可见胆壁粗糙,而且毛糙度高,腔内形态稳定,边界清晰,有强回声团,检查期间若移动体位,则后方声影、回声团随之改变。充满型胆囊结石可见胆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例胆囊内无明显液性透声腔,胆囊后半部分以及后壁未完全显示,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即WES症)清晰。胆囊颈结石可见在胆汁衬托下横切面上部分胆囊颈、结石嵌顿明显,结石具体位置无法确定,胆囊肿大,需要改变体位为左前倾位,以更好地暴露结石。泥沙样型结石中,结石大小差异,胆囊结石特征不同,沉积厚、颗粒大的结石声影有移动性,且有沉积状强回声带,颗粒小的结石胆囊后壁粗糙,毛糙感高,相比于前壁、侧壁,后壁回声更强,回声随体位变化出现细小发丝状强回声。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可以对具体疾病状况进行明确,医学影像清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胆道结石常见类型,也是胆道结石中较为复杂类型,常规内科治疗难以完全清除结石,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方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类型,也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及患者的认可。本文就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胆汁成分与内镜微创保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关系。 方法 测定150例胆囊结石、80例非肝胆疾病患者的胆囊胆汁成分,该15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术后发现胆囊结石复发12例。测定所有患者胆汁成分。 结果 结石组和复发组胆固醇浓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复发组胆固醇浓度高于结石组;结石组及复发组糖蛋白含量浓度及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复发组糖蛋白含量浓度及钙离子浓度高于结石组;正常组PH值明显低于结石组和复发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 胆囊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是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糖蛋白及钙离子浓度可促使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和发展,在保胆术后结石复发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外科时代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或)合并胆囊结石的治疗规范.方法 搜集该院微创中心2002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病例共434例,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个体化多镜联合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434例患者经选择性综合应用内镜腹腔镜及开放手术等技术手段,均应用手术治愈.结论 多镜联合是微创外科时代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或)合并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案.目前临床工作中胆总管结石治疗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散乱状况.制定多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或)合并胆囊结石的规范化技术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2003年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47例的经验。结果:1例复发结石,治愈率99.3%。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时宜行胆囊切除,结合胆总管末端开口及胆总管直径情况加用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及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查32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胆囊内结石大小与数量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周围情况。结果:胆囊结石中81.1%(26/32)为多发性结石,其中81%(21/26)为直径〈0.9cm的小结石。结论:多发性且直径小的的胆囊结石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可为临床提供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病因,并为胆囊结石患者选择性地施行胆囊切除术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检查预测泌尿系结石理化性质与碎石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而结石的理化性质正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治疗前准确预测结石的理化性质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作者复习近年文献,对影像学检查预测泌尿系结石理化性质与碎石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结石成分的预测1·1 X线预测结石成分的价值结石的成分与易碎程度密切相关,从易到难依次为磷酸镁胺、二水草酸钙、尿酸、磷酸钙、一水草酸钙、胱氨酸,所以治疗前如果能准确预测结石的成分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X线腹部平片(KUB)目前是诊断尿路结石最常规的方法,90%的尿…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尸体解剖研究表明,56%的女性和30%男性患有胆囊结石。按其成分不同,胆结石分为胆固醇或胆红素钙结石。实际上,单纯胆固醇和单纯胆色素结石很少见,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检查37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胆囊内结石大小与数量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周围情况。结果胆囊结石中83.8%(31/37)为多发性结石,其中80.6%(25/31)为直径小于0.9cm的小结石。结论多发性且直径小的胆囊结石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可为临床提供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病因,并为胆囊结石患者选择性地施行胆囊切除术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症的CT检查方法及影像对比。材料与方法:52例胆系结石症使用口服白开水后CT平扫,必要时进行静脉胆系造影后CT平扫。结果:单纯胆囊结石27例,胆总管结石10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多部位结石7例。CT对胆系微小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显示率优于B超。结论:口服白开水后CT平扫或静脉胆系造影后CT平扫是诊断胆系结石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密度、数目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镜不同组合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的大小来选择运用不同的内、腔镜组合方式,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随机抽取的60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前瞻性选择不同的内腔镜组合进行治疗的资料。结果58例病例通过不同的内、腔镜组合完成微创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明显出血、穿孔、返流性胆管炎、胆道狭窄等并发症,治愈率96.7%。同时介入操作时间大大缩短。2例内镜下治疗失败改开腹手术,占全组3.3%。结论根据肝外胆管结石直径的大小选择运用不同的内、腔镜组合方式,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简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肝外胆管结石直径的大小来选择运用不同的内镜组合方式,对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2006年6月~2008年6月对该院随机抽取的43例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选择不同内镜组合进行治疗的资料.结果 41例病例通过不同的内镜组合完成微创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明显出血、穿孔、反流性胆管炎、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治愈率95.3%.同时介入操作时间大大缩短.2例内镜下治疗失败改开腹手术,占全组4.8%.结论 根据肝外胆管结石直径的大小选择运用不同的内镜组合方式,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高效、简明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胆囊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其中70%~80%为胆固醇结石。据统计,胆囊结石的患病率在西方国家成人达15%~20%,在我国成人达7%~10%,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一项对18079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显示,胆囊结石的比例达81.77%,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69岁,占总数的7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系结石症的CT检查方法及影像对比。材料与方法:52例胆系结石症使用口服白开水后CT平扫,必要时进行静脉胆系造影后CT平扫。结果:单纯胆囊结石27例,胆总管结石10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多部位结石7例。CT对胆系微小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显示率优于B超。结论:口服白开水后CT平扫或静脉胆系造影后CT平扫是诊断胆系结石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密度、数目等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突尼斯西迪-布基德省医院198例胆囊结石患者的B超声像图特征与同期我院246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国家胆囊结石构成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按胆囊结石的B超声像图特征,将两国胆囊结石均分为七型,即大结石Ⅰ、Ⅱ、Ⅲ、Ⅳ型与小结石A、B、C型.突尼斯国Ⅰ型及B型胆囊结石分别占大结石67.6%及小结石61.5%,明显高于我国;而我国的Ⅳ型及C型胆囊结石占一定比例,明显高于突尼斯,提示突尼斯国纯胆固醇结石占大多数,我国胆色素性结石明显高于突尼斯国,这两个国家胆囊结石构成类型的差异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及生活习俗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常继发于胆囊结石,超过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剧痛、高热、黄疸,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休克[1]。本研究对比了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B超在胆系不同部位结石症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胆管结石诊断率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对92例B超检查的胆石症病人,按结石部位的不同将术前B超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B超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较高,对胆管结石,尤其是胆总管下段结石及多部位结石检出率较低。结论: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明显高于胆管结石,通过改变操作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胆管结石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