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等创伤,以及先天畸形、骨肿瘤、创伤后感染等引起临床骨缺损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但以上方法仍存在种种不足:自体骨移植来源有限,取骨增加了患者痛苦:同种异体骨有传播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危险:异种异体骨移植一直存在免疫排斥这一难题.单纯人工骨移植往往只能起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1引言 由创伤、感染、肿瘤、先天畸形等各种疾病造成的大段骨缺损一直是修复外科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临床治疗骨缺损大多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方法,但自体骨移植具有以创伤修复创伤及供体来源不足等诸多缺陷,而同种异体骨移植也有来源受限、价格昂贵、成骨能力较差、易被吸收、免疫排异反应剧烈、可能传播严重疾病等缺陷,这些都限制了大段骨缺损的修复[1]。  相似文献   

3.
异种骨移植及骨诱导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因创伤及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骨移植足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最佳方法,但由于增加创伤,取骨量有限及存在后遗症等问题,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同种异体骨来源也受到限制,且有乙肝、艾滋病等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骨的理化、生物性能及降解能力均远不及天然骨:异种骨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作为植骨生物材料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由于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异种骨的应用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人工植入物与外科手术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医学、生物材料学和组织工程学的迅速发展 ,人工植入物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手术中。而工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使人工植入物的加工工艺越来越精细 ,并使得个体化的设计普及成为可能。因此 ,人工植入物的广泛应用必将促使外科手术与现代科学更加密切结合。1 骨  科1 1 人工材料代替骨移植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材料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材料。同其他组织器官移植修复一样 ,虽然自体骨移植成骨潜力最大 ,但取材有限 ;异体骨和异种骨来源广泛 ,取材方便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却存在免疫排斥和和交叉感染的危险。人工生物…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骨移植存在修复材料来源有限,异体骨移植又为爬行替代,存在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方法以兔骨膜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再粘附于冷冻干燥表面脱钙同种异体骨,共同复合培养,制作兔胫骨缺损,分异体骨移植组(对照组)、组织工程化异体骨移植组,术后2、4、6周各处死2只兔子,大体观测骨痂大小及硬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了解其愈合快慢及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炎性明显较轻,细胞生长活跃,缺损愈合快。结论组织工程化同种异体骨移植能解决骨缺损修复时自体植骨材料来源有限,特别是在小儿及骨缺损大时修复材料的来源问题;同时,植入的异体骨又具有支架及自体成骨细胞活性,使植入的异体骨愈合加快,克服其愈合慢、假关节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塌陷骨缺损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特性决定了关节面必须解剖复位,胫骨力线必须恢复以及内固定必须坚强。在恢复关节面平整性的同时,关节面下骨缺损的处理却带来了许多难题。目前用于骨缺损治疗的材料归纳起来大致分3类: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骨替代物。部分学者认为自体骨移植存在增加创伤、手术时间延长、来源有限、供骨区出血、持续疼痛与感觉麻木等缺点,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仍是自体松质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免疫反应及病毒传染的可能,且因骨诱导特性受到破坏,移植骨力学特性和骨传导作用仍被保留。同样,骨替代物存在成骨与降解速率不匹配的问题。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和经济状况选择符合需求的移植骨。  相似文献   

7.
人工骨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采取何种材料、以何种方式进行骨移植术,一直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大范围骨缺损的治疗仍是较为棘手的难题。自体骨虽然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但自体取骨增加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并且供骨的来源有限,难以满足大段骨移植的要求;同种异体骨因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可能传播疾病和术后并发症而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在不能满意获得自体骨的情况下 ,应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段同种异体骨来源并不困难 ,而且可供不同形态、大小的需求。同种异体骨较人工假体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骨端可获得牢固的生物愈合以及更容易使重要的肌腱韧带附丽 ,远期功能较好〔1〕。所以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防止感染1 1 防止交叉感染同种异体骨移植既可因感染而导致植骨失败 ,也有引起人类疾病传播 ,交叉感染的危险。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 1988年报道了世界第 1例因骨移植而传播艾滋病 ,术后 4年病…  相似文献   

9.
骨移植对于提供支持,填充空腔,加速骨缺损的愈合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式.自体骨移植是骨移植的“金标准“,但自体骨移植受到许多限制,如供区损伤、植骨量不足等,不能制备特殊的形状,这些限制促进了骨移植替代材料的研究.同种异体骨已被广泛应用,同种异体移植物可以是松质骨、皮质骨或两者一起使用.虽然同种异体来源较广泛,但它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引发免疫排斥、处理后生物及机械特性改变、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等缺点,由于经济或宗教的原因,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因此,科学家和医药厂家努力开发研制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骨肿瘤保肢术中如何重建大段骨缺损,一直是骨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1908年,Lexer首先将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运用于该领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经验证明,结构性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瘤骨灭火再植、肿瘤人工假体、人工合成材料等其他骨重建方式,具有以下突出优点:①移植骨与宿主骨的外形匹配度较高;②具有一定骨诱导性及骨传导性,通过宿主骨组织的长入及爬行替代,具有“自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骨缺损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 骨缺损的治疗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骨移植为主, 但3种材料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稀土元素在增强骨组织工程支架性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入探讨稀土元素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作用并改善其性能, 有望为骨缺损的治愈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2.
骨缺损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常由肿瘤、外伤、囊肿等引起。临床治疗非常困难,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人工合成材料填充是临床常用的手段。自体骨植入是被认为疗效最为肯定、价格低廉的方法,但它来源有限,供区疼痛,出血,限制了它的应用。异体骨取材广泛,但它易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3.
自固化磷酸钙复合BMP及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自固化磷酸钙(CPC)复合BMP与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复合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提供参考。[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于一侧股骨中上段造成2cm长皮质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A组复合BMP与CPC的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B组单纯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C组自体大段骨移植。移植骨均用直径3mm三棱髓内针固定。于术后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对比各组移植骨愈合过程与修复效果。[结果] CPC复合BMP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早期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P〈0.01),与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相似,至12周3组均达骨性愈合,以A组及C组骨修复塑形较好。CPC复合BMP组骨痂量较多,分布于移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及移植骨周围,形成皮质骨外骨桥,并较早在异体骨外表面形成破骨与成骨,异体骨内哈佛氏管扩大,衬垫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血细胞较其它组多。CPC随着新骨的形成及改建塑形逐步缓慢降解。[结论] CPC复合BMP对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及替代有增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骨肿瘤、感染、先天性骨缺损等原因引起的大段骨缺损是临床修复重建外科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对于临床骨缺损的患者,自体骨移植作为最佳选择可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移植后严重的免疫反应。然而,供区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自体骨的形态和大小常与受区缺损不一致,使得异体骨移植作为一种替代选择而出现。自1880年,Macewen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1941年提出骨库的概念,特别是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其所提供的同种异体骨在现代矫形外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对大面积骨缺失的治疗.[方法] 骨缺失的修复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骨外科工作者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自体骨移植虽然得到普遍认同,但大面积的骨缺失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自体骨,而人体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和自体骨非常相近,它具有人骨的三维孔隙结构、更好的材料学和生物学特性,并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上有更强优势.但是如何将大段骨缺失用同种异体骨移植,降低移植骨宿主炎性反应及免疫排斥,完成骨诱导、骨传导以及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的过程,自2000年5月-2004年7月作者收治了共3例四肢骨大段缺失的病人,将不同节段的、长度分别为6~12 cm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同时进行了有效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结果] 移植均获得成功,每位患者随访2年以上,最长随访3年,患者复诊时x线片显示移植骨逐步被自体骨替代,患肢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经有效地固定和抗免疫排斥处理的大段同种异体骨的移植,能使肢体大段骨缺损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体与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异体骨和97例自体骨修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愈合时间、骨性愈合评分(按Jorgenson标准)、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失败率。结果异体骨重建组132例,4例因感染致植骨失败需行病灶清除灌洗加自体骨移植,10例发生局部排斥反应,其余118例患者术后骨缺损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6±1.9)周。骨性愈合评分2.7±0.5。自体骨重建组97例,9例出现供区疼痛、切口感染及局部皮肤麻木等供区并发症,骨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愈合时间(17.4±23)周,骨性愈合评分2.84±0.3。两组之间在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愈合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骨失败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移植重建四肢长骨骨缺损,均能获得满意结果且疗效相似。异体骨移植术后感染致植骨失败以及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而自体骨移植则多表现为供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影响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冷冻保存技术和免疫学的进展 ,同种异体骨作为常用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骨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治疗。同种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和制备、保存过程对其生物活性的干扰 ,严重影响同种异体骨与宿主的愈合和整合 (incorporation) ,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发现 ,骨不连和骨折的发生率达 16 %~17% [1、2 ]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从同种异体骨的愈合机制、制备、保存和免疫学等方面 ,分析影响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各种相关因素 ,以期提高临床应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1 影响同种异体骨与宿主愈合的因素目…  相似文献   

18.
同种异体骨移植21例曹清峰,翟心民,杨学舟,廖顺才1918年Callie[1]首先报告同种异体骨移植,1950年我国开始建立并使用骨库骨,但来源不易。两年来,我们应用自制胎儿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21例,临床观察及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9.
胫骨上段是骨原发恶性肿瘤第二多见的解剖部位,骨肿瘤外科手术后造成节段缺损且合并伸膝装置损伤是其治疗的难点.目的 综合比较胫骨上段缺损和伸膝装置重建的方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文献资料回顾,胫骨上段缺损重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同种异体骨大段移植;同种异体骨+人工假体复合物;自体灭活骨+人工假体复合物;人工假体内植物;带血管蒂的自体腓骨+同种异体骨移植;伸膝装置重建包括: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异体骨肌腱;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异体骨孔;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假体预制隧道;宿主髌腱缝合附着于假体外周Mesh;宿主髌腱与人工材料缝合重建;自体组织移植重建伸膝装置等.结论 胫骨上段缺损的重建方法 较多,报道效果不一.感染是假体重建的最主要并发症;异体骨移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重建还存在不愈合、骨吸收和异体骨骨折的风险;随着假体设计逐渐完善及工艺的不断改进,人工假体内植物重建胫骨上段缺损的运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20.
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临床常见并涉及多方面理论和技术的难题 ,不论是先天性或外伤、感染、肿瘤造成的骨缺损 ,还是老年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骨萎缩 ,都将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对此 ,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修复骨缺损 ,以恢复功能和矫正畸形。长期以来 ,骨缺损修复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体骨移植。但自体骨移植取骨数量受限、影响供骨区生物力学强度和功能 ,增加患者创伤和痛苦 ,不易被患者接受。异体骨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容易取材 ,但其具有抗原性 ,可引起机体的排斥反应。为克服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缺点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天然材料修复骨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