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支原体属原核细胞微生物,无细胞壁,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泌尿生殖系多种炎性疾患。支原体对于干扰细胞壁形成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以往治疗支原体首选四环素和红霉素等作用于核蛋白的抗生素,但随着发病率逐年上升,加上抗生素的不规则使用,支原体对  相似文献   

2.
在外科感染中细菌的耐药性是普遍存在的,常见的细胞有:G~+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G菌中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阴沟杆菌、脆弱类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不常见耐药性很高的菌有化脓性链球菌、棱状杆菌、粘质沙雷菌,对临床医生了解当地感染的菌种及其耐药情况和流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抗生素作用的基本机理:(1)抑制细菌胞壁的合成;(2)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3)抑制细菌核糖体的蛋白合成;(4)干扰细菌叶酸代谢.尽管各种抗生素作用机理不同,但是细菌对各种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例如,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早发生在1940年,这时该药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细菌耐药性的机制大致分三种:(1)细菌的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2)阻断药物作用的靶位;(3)对药物灭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理是由于细菌产生β-内酰胺分解酶,这种酶可以分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药物.这种酶可以编码于细菌的遗传物质上.绿脓杆菌对亚胺配基的耐药性,是通过改变细胞壁的渗透性来实现的.细菌对氨基糖甙类的耐  相似文献   

3.
细菌L型与前列腺炎济宁医学院吕厚东,曹卉,李荣华,衣美英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田明国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丙森,刘国进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一种细胞壁缺陷型。大多数细菌受到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溶菌酶、溶葡萄球菌素、胆汁及机体免疫因素等作用后可产生L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性调查了近几年外科病人的337株14种细菌,23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共2173株次。结合该院近5年来的抗生素用量分析,讨论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问题。结果发现,所有的G~-菌和部分G~ 菌对青霉素类产生了耐药性。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中,有相当一部分对细菌耐药。同时发现,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率最高,是目前较好的抗生素,但不可滥用。强调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选用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提出了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联用原则。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类抗生素诱发的间质性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认为其毒性小,既有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制剂,又有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制剂,在内科、外科、小儿科及传染病的临床上青霉素类抗生素应用广泛,且常常作为抗感染或预防感染的首选药物。近年来国外报告青霉素类抗生素,引起间质性肾炎的报告已不少见,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引起警惕。一、能诱发间质性肾炎的青霉素类药物有以下几种 1.青霉素  相似文献   

6.
洪秀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1):i0001-i0004,i0012
(2)PBP改变介导的细菌耐药: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位于细菌细胞质膜外壁,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后期起转肽酶、转糖苷酶、肽链内切酶及羧基肽酶等作用的一系列酶,它们也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几乎所有细菌都具有3—8 PBP,其命名以数字表示(如PBPI、2、3等),分子量越大数字越小。需注意的是,在不同属或种的细菌中,尽管命名的数字相同,但他们并不一定相关。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具有多个潜在的作用靶位,因为2~4个PBP是细菌生存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族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虽价格昂贵,仍应用较多。现就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阐述如下,望引起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需要对损伤区内源性细菌和它们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度有所了解。对抗生素的毒性、药物动力和渗透特点的熟悉亦很重要。腰部以上皮肤和肌、骨组织伤口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A组链球菌等皮肤细菌所引起,腰部以下除这些常见皮肤细菌外尚有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这些细菌可能从胃肠道落到下肢上。因此,半合成青霉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茶氧青霉素、二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类 (cephalosporins)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 氨基头孢烷酸 (7 ACA)接上不同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的抗生素 ,按其开发年代的先后、抗菌作用特点、临床作用不同和对β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而分为 1、2、3、4代头孢菌素。尽管本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胃酸及 β 内酰胺酶稳定 ,过敏反应少 (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 )等优点。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而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文献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骨科病房内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200例,采集病灶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K-B法做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196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82株(41.84%),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细菌114株(58.16%),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物敏感结果显示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均耐药率高.有4例患者伤口分泌物中未分离出病原菌.结论 骨科开放性手及前臂创伤感染患者多见,患者细菌耐药情况仍是临床的严峻问题.因此应加强骨科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降低骨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药物热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在其他原因无法阐明发热原因的基础上,最后考虑药物所致发热[1],一般在给药后出现,停药或减量后消失,同时临床上的药物热暂时没有发现特异性[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是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类组成的复方抗菌药[3],因其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革兰阳性菌感染比例的上升,万古霉素作为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壁的合成消灭细菌,因而它的疗效也得到了肯定。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复杂发热患者,前期发热考虑血肿吸收热,后期发热考虑药物热,并回顾了相关文献,希望为临床及时诊断、合理使用药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培养阳性的103例胆汁标本159株病原菌分为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和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159株细菌中包含了30种细菌,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5%,肠球菌25.8%,假单胞菌9.4%,克雷白杆菌8.2%,链球菌6.3%。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少见病原菌和混合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组。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医院获得性胆道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胆道感染的细菌谱不断在改变,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不仅在菌株种类和感染类型上较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复杂,而且细菌的耐药现象更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4例胆汁标本32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3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4%,革兰阳性球菌占406%。排列前6位的细菌依次为肠球菌220%,大肠埃希菌195%,克雷白菌属118%,葡萄球菌属108%,假单孢菌属87%,肠杆菌属84%。59例混合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各占12例和10例。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阿米卡星对细菌敏感性也较高,尤其对铜绿假单孢菌有效率仍达687%。结论胆道感染致病菌菌群不断在改变,细菌数量和种类在增加,其对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PH患者下尿路感染的细菌谱和耐药性,为医生应用敏感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6月~2011年1月我院370例BPH患者尿培养结果。结果:尿培养阳性者共144例(38.9%),平均年龄50~87(70.94±8.80)岁。前五位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25.0%)、粪肠球菌(15.3%)、溶血葡萄球菌(9.7%)、铜绿假单胞菌(9.0%)和肺炎克雷伯菌(6.9%)。大肠埃希氏菌,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性都大于20%。75%以上细菌为复合耐药菌。其中青霉素的耐药性是最高,依次是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结论:BPH患者下尿路感染的细菌中,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细菌,75%以上细菌为复合耐药菌。对于复合耐药菌治疗中,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应该慎用。应长期动态观察BPH患者下尿路细菌谱和耐药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腹部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文献对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为推崇,实验室检查已证明这对通常在手术区所发现的细菌有预防感染作用,而且短期使用即见效,如已存在感染则有治疗效果。不少研究指出在手术即将开始前给药可以减少双重感染和发生耐药性,而且能够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对引起腹腔感染的常见细菌有效,抗菌谱较广,并能在腹腔内组织中保持稳定的浓度。作者将哌嗪青霉素和另外两种广泛用于预防腹部手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即先锋霉素Ⅰ和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做了对比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ERCP鼻胆管胆汁的微生物检测及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的112例病人ERCP后临床无感染征象时行鼻胆管胆汁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在123次鼻胆管胆汁微生物培养中52次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42.3%,其中细菌10种,真菌3种。所有胆汁培养共检出细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种42株,革兰阳性菌4种11株,真菌3种5株。胆汁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抗生素较不敏感,对头孢唑林均不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较敏感,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替加环素高度敏感,但对苯唑西林等青霉素和克林霉素、红霉素等敏感性不高。结论:临床无感染症状病人的鼻胆管胆汁具有较高的细菌感染率。本研究对于ERCP后胆道感染复发病人早期使用抗生素,控制病情进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时胆囊粘膜细菌生长、细菌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X、Y、L型培养液检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粘膜细菌。结果:检测胆囊粘膜64例,有细菌生长54例,占83.4%,单种细菌生长40例,两种细茵生长14例。X型细菌生长7种,48例:L型细菌生长4种,16例;厌氧菌生长2种,6例。结论:胆道感染时胆囊粘膜细菌发生变迁,主要以粘质沙雷氏和大肠埃氏杆菌为主。氯霉素和先锋霉素应作为治疗胆道感染首选药物,胆囊粘膜细菌对青霉素应作为治疗胆道感染首选药物,胆囊粘膜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及敏感抗生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06例妊娠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并选取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无尿路感染的孕妇1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年龄、孕周、糖尿病、既往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贫血、流产是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文化程度与妊娠期的尿路感染相关。妊娠期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0.3%)。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呋哺妥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半合成青霉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敏感。结论应注意妊娠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孕期尿液检查及中段尿培养检查,选用敏感、合理的抗菌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洪秀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I0001-I0002,I0008
二、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 产生灭活酶: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 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 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构成性的(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 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 合到抗生素的 OH 基或 NH_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多数对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  相似文献   

20.
烧伤病区抗生素使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调查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其与病原菌耐药水平变化的关系。 方法 通过计算各类抗生素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累积每日约定计量 (defineddailydoses,DDD)及费用消耗 ,对 5年来本院烧伤病区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不同种类抗生素使用量的变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耐药率变化间的相关分析。 结果 本院烧伤病区使用量最大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等价格较低的抗生素 ,含酶抑制剂类复合抗生素的用量与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负相关 ,第 1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耐药率之间的 7个相关系数均为负值 ,第 3代头孢菌素用量与金葡菌对红霉素和苯唑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正相关。 结论 累积消耗DDD是反映抗生素使用情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指标。含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第 1代和第 3代头孢菌素用量的变化可能对金葡菌的耐药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