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例1:女,8岁.因左颌下术后流脓1 a余就诊.1 a前因左颌下肿痛1个月余就诊于当地医院外科,诊断颌下肿物行手术治疗,术后摘除物病理诊断为慢性炎性组织.术后伤口愈合好.术后半个月余刀口处出现红肿,继溃破流脓,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考虑为线头排异,行抗炎换药治疗,效果不佳,仍间断流脓.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术前有牙痛史.查体:左颌下见长约5 cm横行愈合刀口,中份见漏管,以探针沿漏管探入,可触及骨面.左下第1磨牙龋Ⅳ°.左下颌骨X线片见左下第1磨牙根尖处有阴影.以左下第1磨牙慢性根尖炎并颌下漏管形成收入院.入院后全麻下行漏管切除,拔除患牙并刮除根尖病变.术后刀口愈合好,随访1 a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
封堵器脱落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发生率为0.24%~1.08%[1];其次是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发生率为1.12%左右[2,3];少见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多发生于封堵术中,少数发生在封堵术后36 h.  相似文献   

3.
对宫颈妊娠误诊为宫内妊娠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5岁.再婚,孕4产1,主因人工流产术后42 d,阴道少量流血2d,无腹痛于2009-10-06来院就诊.平素月经规律7/30 d,12a前孕足月行剖宫产娩一女活婴,术后2 a前人工流产1次,42 d前孕50 d在本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术中见绒毛组织,术后5d阴道血止,术后未禁性生活及采取避孕措施,术后40 d无诱因突然阴道少量流血,无腹痛,于北京门头沟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宫颈妊娠?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患者29岁.因人工流产术后5个月,不规则阴道流血2次,间断性下腹隐痛1个月,于2002年11月4日入院.既往月经不规律(6~8 d/20~60 d),末次月经不详.21岁结婚,孕3产1.2005年5月因停经2个月于当地医院诊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5.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以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沉积于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为特征,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氧转运.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常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而死亡[1].我科于2005年1月收治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2次全肺灌洗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于8周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方法:175例人工流产患者,均分为5组.B10组、B5组和B1组分别于麻醉前10、5、1 min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F组于术前10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为对照组.各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作全麻诱导,术中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1 mg/kg.观察各组术中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作V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术中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C组显著降低.F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4组.B10组与F组VAS评分相似(P>0.05),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B10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其余4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1 mg超前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与芬太尼1 μg/kg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而无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其较佳的给药时机为术前10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效果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输尿管癌保肾手术的临床资料,7例行输尿管病灶部分切除术,9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经输尿管镜行肿瘤电灼.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中18例为移行细胞癌,1例鳞癌.术后15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2年同侧输尿管复发;3例术后3个月~3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于术后1年发现对侧上尿路肿瘤;1例鳞癌患者术后5个月发现肺部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需进行随访.但对早期、低级别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保肾手术良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于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睾丸肿物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所取组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表皮样囊肿.于1周后行睾丸肿物剜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相关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于肾移植术后8年顺产一胎,胎儿出生后0.5h窒息死亡.第2次妊娠为肾移植术后9年,期间肾功能轻度异常,移植肾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正常活男婴,随访至今,男孩体健,生长发育情况智力与同龄儿相当.另1例患者肾移植术后2年妊娠,期间出现肾功能异常,于妊娠2月余行人工流产术中止妊娠,术后肾功能持续异常,转肾内科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妊娠的时机选择很关键,对于一些肾移植术后妊娠患者,出现终止妊娠的指征时需给予医源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
对高频电刀灼伤误诊为压疮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 54岁.因患子宫肌瘤于2009-10行子宫全切术.术中使用ERBE高频电刀,一次性负极板粘贴于患者左臀部.手术历时4 h,手术中途因连硬外麻效果不满意改为全身麻醉,术中盆腔粘连严重,出血较多,失血量约1 500 ml,术毕患者全身皮肤苍白,取下负极板时未发现皮肤异常.回病房后2 h诉左臀部疼痛,检查原负极板粘贴处皮肤发红、压痛,当班护士考虑压疮,嘱湿毛巾热敷,抬高患部,当晚查房时见皮肤水疱形成,水肿渗出,请烧伤科医生会诊诊断为电灼伤,经创面处理后给予磺胺嘧啶银外敷,半个月后治愈.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女,57岁.因胸腺瘤术后再次出现眼睑下垂1周入院.4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物,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差,不随吞咽上下移动,伴有眼睑下垂,外院按颈部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瘤,眼睑下垂症状消失.1年后手术切口处出现一质韧肿物,无其他不适,再次于外院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食管粘连,未能完整切除,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恶性胸腺瘤,予免疫及放射疗法.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病人,女,53岁,颅颈部占位术后30年,因步态不稳伴肢体麻木5年、加重4个月,MRI示:枕大孔及颈椎上部椎管内肿瘤.于2008年9月1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脊膜瘤.术后给予脱水、止血、神经营养以及拉氧头孢(噻吗灵)抗感染治疗.术后病人持续低热,术后1周粪常规找到真菌孢子,口服制霉菌素、伊曲康唑.术后2周病人主诉头痛、颈部疼痛,给予戴芬口服,疼痛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10月3日停用噻吗灵.  相似文献   

13.
显微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时3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时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33例中,3例于术后1周、8例于术后1个月、7例于术后半年、4例于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9例于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无好转2例,治愈率66.7%(22/33),有效率93.9%(31/33).全部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损伤情况,在适当时机采用相应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获得较好的结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患者37岁,已婚,孕3产1.于2004年7月因下腹坠胀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因月经正常未作治疗.于2005年7月感尿频尿急在外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快速切片及术后病理报告:子宫及阔韧带血管内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15.
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昕  韩春燕 《现代护理》2006,12(10):939-939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以富含磷脂的蛋白样物质沉积于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为特征,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氧转运.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常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肺心病而死亡.我科于2005年1月收治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先后实施2次全肺灌洗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于8周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隔离导管消融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在窦性节律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射血力(LA-AEF)、管道容积(LACV)、储村容积(LATEV)、主动排空容积(LAAEV)、二尖瓣环处舒张晚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Va和左心房各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1个月LAAEF、LAAEV、Va降低,术后3个月明显增高.LACV术后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LATEV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而术后3个月时增高.LAD、LADI、LAVI于术后1个月、3个月均明显减低.术后1个月SRa在左心房各壁均减低,以后壁减低明显,术后3个月均增高.术后1个月时左心房后壁SRs较术前减低,平均SRs及其余各壁无变化,术后3个月均增高.左心房后壁SRe于术后1个月时较术前减低,余各壁及平均SRe均升高,术后3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结论:环肺静脉隔离术对左心房功能短期内有一定不利影响,但远期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6岁.以"纵隔肿瘤术后5年,胸闷、气短1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04年在我院接受纵隔副神经节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副神经节瘤(类癌).术后第3年腰椎发现多处转移灶,常规行化疗.  相似文献   

18.
李忠海  王伟  张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82-2882
1 病历摘要 女,33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 d入院.查体:形体肥胖,腹部膨隆,麦氏点压痛反跳痛.临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因寻找阑尾困难,手术历时2 h.术中多次因漏气而不得不重新充气形成气腹,气腹针持续留置以方便充气.术毕未清点气腹针.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自述腰痛,戳口持续2周不愈合,后经换药愈合.术后2个月患者因腰痛加重来诊,行腰椎CT检查时发现盆腔金属异物而再次入院,在腹腔镜下确诊为气腹针并行取出术,术中见气腹针针尖抵于骶骨上,住院2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1岁,因"发现左乳肿块半月余"于2010年8月16日入院.查体:左乳12点钟距乳头1 cm处可及一大小约1 cm × 1 cm包块,质偏硬,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外院B超及我院钼靶检查均提示乳腺癌可能.患者于2010年8月17行左乳肿物切除活检术,术中冰冻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遂即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我院收治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室温配血困难,经检验证实为高效价冷凝集素所致,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1岁.上腹部膨起包块,出现反复发热(>38,0℃)并出现全身多处淋巴结明显增大,于当地卫生院行"腹壁疝修补术",术后因术口疼痛3周求治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