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主要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对细胞的致突变效应及DNA的损伤作用,同时探讨细胞DNA损伤与氧化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L5 178Ytk+ / -3 .7.2C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试验(MLA)观察GEN在浓度为0、2 .1、4.2、6.3、8.4、10 .5 μmol/L(加S9)时或在浓度为0、12 .5、2 5、5 0、10 0、2 0 0 μmol/L(不加S9)时诱发细胞突变的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即彗星试验)检测GEN在浓度为0、10、3 0、90、2 70 μmol/L时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和SMMC 772 1肝癌细胞DNA原始损伤,同时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的活性。[结果]GEN在加S9时诱发突变的浓度(≥2 .1μmol/L)显著低于不加S9的浓度(≥2 5 μmol/L)。GEN达到90 μmol/L浓度时作用18h ,可导致CHL细胞和SMMC 772 1肝癌细胞DNA断裂,但CHL细胞各处理组间CAT和SOD差异都无显著性。而SMMC 772 1肝癌细胞在GEN≥3 0 μmol/L时,SOD下降;GEN≥10 μmol/L时,CAT下降。[结论]在加S9时的诱发突变效应剂量远小于不加S9的剂量,表明GEN的代谢产物致突变效应更强。这可能与GEN的代谢产物具有氧化损伤效应有关。但GEN导致细胞DNA断裂,不是由其氧化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2.
锌对骨发育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余增丽  李云 《营养学报》2002,24(1):21-24
目的 研究锌对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1 6 d孕龄的小鼠 (每组 1 2只 )脱颈椎处死 ,无菌条件下切下胎鼠的前肢分 5组 ,分别在基础培养基 (Zn2 + 浓度为 2 0 μmol/L)及基础培养基中加终浓度为 2 0 μmol/L的 Zn2 +络合剂 (TPEN) ,及基础培养基中加 Zn SO4 至 Zn2 +浓度分别为45 μmol/L、70 μmol/L、1 2 0 μ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 6 d。结果  1 .培养后的胎鼠右肢与未培养左肢相比 ,其长骨长度、骨组织密度均有所增加 ;组织学分析显示 :骨组织呈活跃增殖分化相 ,骨小梁增加 ,骨基质深染。2 .生化指标及 4 5Ca示踪显示 :培养基中缺锌和在培养基中补充 Zn2 + 至 Zn2 + 浓度1 2 0μmol/L时 ,骨组织中骨钙素 (OC)和 4 5Ca含量减少 ,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降低 (P<0 .0 5 ) ;当在培养基中补充 Zn2 + 至 Zn2 + 浓度 45μmol/L、70μmol/L时 OC合成量 ,骨组织对钙的吸收及AKP活性增加 (P<0 .0 5 )。 3 .形态学指标 :X- ray显示 ,培养液中缺锌和锌浓度为 1 2 0 μmol/L时 ,长骨长度和密度与对照组相比 ,长骨长度较短 ,骨密度降低 ;当在培养液中 Zn2 +浓度分别为 45μmol/L和 70 μmol/L时 ,与对照组相比 ,长骨长度及其骨密度有所增加。结论 锌参与骨组织发育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锌缺乏 /过量时均可影响骨的正常  相似文献   

3.
甲醛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甲醛(0、25、50、75、100μmol/L)对小鼠睾丸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彗星实验检测睾丸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甲醛在10、25、50μmol/L时具有DNA断裂作用(P<0.05,P<0.01和P<0.01),在75 μmol/L时既有DNA断裂也有交联作用(P<0.01),浓度为100μmol/L时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醛致睾丸细胞DNA断裂的临界浓度在10 μmol/L左右,峰值浓度在50μmol/L附近.结论甲醛能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对小鼠睾丸细胞具有生殖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孕中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孕中期低水平铅暴露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方法】 采用配对方法对 94例检测了孕中期血铅水平的产妇所生新生儿进行了新生儿 2 0项行为神经发育评分 (NABA) ,并与其母亲的孕中期血铅水平及脐血铅水平 (6 8例 )进行相关分析 ;以孕中期妇女血铅水平 0 .2 4 μmol/L、0 .30 μmol/L、0 .36 μmol/L及其脐血铅水平 0 .15 μmol/ L、0 .2 1μmol/L、0 .2 6 μmol/L(分别为P2 5、P50 、P75)为分界点 ,分为相对高铅组及低铅组 ,进行t检验。 【结果】 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总得分、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与孕中期妇女的血铅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2 9(P <0 .0 1)、 0 .4 0 2 (P <0 .0 1)和 0 .2 5 3(P <0 .0 5 ) ;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总得分、行为能力与脐血铅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0 9(P <0 .0 1)和 0 .4 17(P <0 .0 1) ;孕中期血铅在 0 .30 μmol/L的水平、脐血铅在 0 .2 1μmol/L的水平 ,即在P50 分界点 ,两组的总分即有差异。 【结论】 孕妇孕中期的铅暴露即使在 0 .30 μmol/L的水平也可能对胎儿期的发育构成危害 ,从而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对MCF-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MCF -7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MCF -7细胞在不同浓度芬太尼、纳洛酮和两药联合干预后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P法检测p5 3、p2 1/WAF1的表达。结果 芬太尼浓度≥ 0 1μmol/L时 ,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效应与时间和浓度均呈正相关 (P <0 0 1) ,72h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81± 0 0 2 μmol/L。随着芬太尼浓度增加 ,G0 /G1期比例逐渐增加 ,(S +G2 /M )期比例逐渐减少。芬太尼组浓度≥ 0 1μmol/L时 ,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较纳洛酮和芬太尼联合给药组差异无显著性。给予芬太尼 10 μmol/L后胞核内p5 3、p2 1/WAF1AOD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芬太尼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 -7细胞增殖 ,主要是将细胞阻滞在G1期 ;其机制可能是上调野生型p5 3和p2 1/WA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胚胎肢芽和中脑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离12 d龄小鼠胚胎肢芽和中脑细胞,与不同浓度的甲醛共培养,观察肢芽和中脑细胞的分化与增殖. 结果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增加,胚胎肢芽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的集落数逐渐减少,中脑细胞形成神经集落数减少、体积小,集落细胞间突起数量减少(P<0.01),肢芽细胞和中脑细胞增殖率下降(P<0.01),均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甲醛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dID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pID50)分别为14.63μmol/L和27.67μmol/L,对中脑细胞的dID50和pID50分别为16.46 μmol/L和26.92μmol/L. 结论甲醛对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对胚胎骨和脑具有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7.
双酚A对人胚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酚A对肝细胞L- 0 2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损伤机制。[方法] 1、10、5 0、10 0 μmol/L浓度的双酚A作用肝细胞L 0 2后,检测双酚A对肝细胞L-0 2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 3、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双酚A处理后,肝细胞L 0 2的存活率随着双酚A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5 0 μmol/L浓度,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 <0 .0 1)。双酚A诱导肝细胞L -0 2中的SOD含量降低(P <0 .0 1) ,GSH和MDA含量在1μmol/L明显降低(P <0 .0 5 ) ,而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升高明显(P <0 0 1)。CAT水平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到10 μmol/L的(10 5 .68±9.63 )U/g蛋白,而后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 .0 1)。≥5 0 μmol/L浓度的双酚A能明显诱导肝细胞L 0 2凋亡和P5 3、caspase3mRNA的表达升高(P <0 .0 1)。凋亡率从对照组的(8.16±0 .0 7) %上升到10 0 μmol/L的(17.2 0±1.2 5 ) % ,5 0、10 0 μmol/L浓度P5 3和caspase3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42±0 .2 5 )、(1.65±0 .13 )、(1.41±0 .12 )和(1.77±0 .0 6)倍。[结论]双酚A对肝细胞L 0 2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并能诱导肝细胞L 0 2发生凋亡和P5 3、caspase3mRNA的表达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油酸(oleic acid,OA)诱导脂肪变HepG2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α,PPARα)蛋白表达和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在含有050?mol/L的Gen,0.5mmol/L的OA的培养基内,且设置对照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酶法、选择性沉淀法测定PPARα、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收集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葡萄糖消耗量。结果浓度为1050?mol/L的Gen,0.5mmol/L的OA的培养基内,且设置对照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酶法、选择性沉淀法测定PPARα、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收集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葡萄糖消耗量。结果浓度为1050?mol/L的Gen可以减轻HepG2细胞脂肪变的程度,总体上呈现剂量效应关系。Gen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的Gen(50?mol/L)可有效提高OA诱导脂肪变HepG2细胞内PPARα和HDL-C含量,降低TC和葡萄糖消耗量,但低浓度的Gen(1050?mol/L的Gen可以减轻HepG2细胞脂肪变的程度,总体上呈现剂量效应关系。Gen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的Gen(50?mol/L)可有效提高OA诱导脂肪变HepG2细胞内PPARα和HDL-C含量,降低TC和葡萄糖消耗量,但低浓度的Gen(1030?mol/L)对细胞内TC和HDL-C作用不明显。结论高浓度Gen能改善OA诱导的脂肪变HepG2细胞内的糖脂代谢情况,并可能与PPARα表达有关。[营养学报,2014,36(1):49-5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价铬化合物的发育毒性及其种属差异。方法 采用植入后大、小鼠全胚胎培养技术 ,观察胚胎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的改变。结果 三氯化铬 (CrCl3 )影响大、小鼠胚胎的生长发育 ,CrCl3 对大鼠或小鼠胚胎作用浓度在 112 5 μmol/L或 15 0 0 μmol/L以上时可导致大、小鼠胚胎体长、头长、卵黄囊直径及胚胎干重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形态学评分结果可见 ,CrCl3 主要影响大、小鼠胚胎神经管、体屈、前肢芽及鳃弓等形态分化 ,高浓度组还可导致胚胎畸形发生率的明显升高。结论 表明CrCl3 对体外培养的大、小鼠胚胎具有明显的发育毒性 ,且大鼠较小鼠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双酚A (bisphenol A,BPA)对离体培养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睾丸支持细胞分别暴露于0(溶剂对照)、30、50、70 μmol/L的BPA.采用MTT法检测离体培养细胞活力,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p38 MAPK、caspase-3、Fas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细胞中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和caspase-3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30 μmol/L BPA组支持细胞p38 MAPK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而50 μmol/L BPA组p38 MAP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各浓度BPA染毒组caspase-3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0.05);仅50 μmol/L BPA组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50、70 μmol/LBPA组Fas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各剂量BPA染毒组总P38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50和70 μmol/LBPA组磷酸化P38 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仅70 μmol/L BPA组caspase-3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 BPA可激活离体培养青春前期大鼠睾丸支持细胞p38 MAPK,并诱发caspase-3活化,导致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FasL凋亡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百草枯(PQ)处理肺上皮细胞(MLE-12)的存活率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PQ(50、150、450 μmol/L)对MLE-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Q(150 μmol/L)+Que(30、60、90μmol/L)干预组、阴性对照组,在Que干预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经PQ(150 μmol/L)处理后,60 μmol/L和90 μmol/L的Que能够显著提高MLE-12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mol/L的PQ能提高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的蛋白表达(P < 0.05);150 μmol/L的PQ能提高TGF-β1和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TGF-β1、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450 μmol/L的PQ能提高CTGF和Smad3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在不同浓度Que干预PQ(150 μmol/L)染毒的MLE-12细胞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0 μmol/L的Que能降低α-SMA、TGF-β1、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α-SMA、CTGF、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60 μmol/L的Que能提高CTGF、E-Cadherin、Smad3、Akt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α-SMA、Smad3、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90 μmol/L的Que能降低TGF-β1、mTOR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CTGF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结论  百草枯染毒可能通过TGF-β1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槲皮素干预能提高百草枯染毒MLE-12细胞的存活率,并能改变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Smad和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影响。 方法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6 h后,分别以1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的CORM-3复氧6 h,检测心肌细胞内ROS量,观察浓度效应。以50 μmol/L CORM-3对缺氧6 h后的H9c2心肌细胞分别进行2 h、4 h、6 h、10 h复氧处理,检测心肌细胞内ROS量,观察时间效应。 结果当CORM-3浓度为50 μmol/L、100 μmol/L时,心肌细胞内ROS量显著降低,其中50 μmol/L的CORM-3效果更好,即ROS量下降最明显;当CORM-3浓度为200 μmol/L时,心肌细胞内ROS量反而升高。50 μmol/L CORM-3在复氧6 h、10 h都能显著降低H9c2心肌细胞的ROS量,其中复氧6 h的效果更好,即ROS量下降最明显。 结论适当浓度的CORM-3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ROS量。CORM-3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内ROS量与复氧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化钠(NaF)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0、10-2、10-1、1、10、102、5×102、103、5×103、104、2×104、4×104 μmol/L NaF染毒MG-63细胞,培养48 h.采用MTI实验观察NaF对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G-63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Tr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开始有增殖活性时的NaF浓度为102 μmol/L,增殖活性最大时的浓度为5×103 μmol/L,增殖活性受到抑制时的浓度为2×104 μmol/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采用MTT实验中确定的3个关键浓度染毒细胞48 h后,高剂量(2×104 μmol/L)组的MG-63细胞凋亡率最高(6.001%),细胞增殖指数(PI)最低(0.339);中剂量(5×103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最低(2.220%),PI最高(0.632);低剂量(102 μmol/L)组的PI及细胞凋亡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NaF对成骨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下促进细胞增殖,超过一定浓度后因其增殖抑制而使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研究硒对砷诱导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调整JB6-CI41细胞密度为1×105/孔,分别设立对照(生理盐水)组,不同浓度的亚砷酸(3.125、6.25、12.5 μmol/L)和亚硒酸钠(2.5 μmol/L)单独染毒组,亚硒酸钠(2.5μmol/L)+不同浓度的亚砷酸(3.125、6.25和12.5μmol/L)联合染毒组,NF-κB特异化学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iethyldithiocarbamate,DTYC,100 μmol/L,提前染毒2 h)+亚砷酸(6.25 μmol/L)联合染毒组.采用凝胶阻滞电泳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2.5 μmol/L亚硒酸钠对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6.25和12.5 μmol/L的亚砷酸能够增强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P<0.01),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r=0.942 6,P<0.01).3.125、6.25和12.5 μmol/L亚砷酸诱导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凋亡(P<0.01),呈现显著剂量-反应关系(r=0.991 8,P<0.01).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呈显著正相关(r=0.977 5,P<0.01).2.5 μmol/L亚硒酸钠能抑制6.25和12.5 μmol/L亚砷酸作用下的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P<0.01),对3.125、6.25和12.5 μmol/L的亚砷酸引起的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凋亡率也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P<0.01).100 μmol/L的DTYC对6.25μmol/L亚砷酸引起的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在本实验中,一定剂量(6.25~12.5 μmol/L)的砷能够使小鼠皮肤JB6-CI41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显著增高并诱导细胞凋亡,2.5 μmol/L的硒能抑制砷引起的NF-κB的活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溴氰菊酯(DM)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的PC12细胞分别进行处理:(1)终浓度为0、10和100 μmol/L的DM分别处理PC12细胞1、6和12 h(两因素析凶设计);(2)终浓度为0、10和100;μmol/L的DM分别处理PC12细胞1、6、24h或24、48 h;(3)PC12细胞分别在终浓度为10m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2 h、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DL-甲硫氨酸磺酰亚胺(BSO)及终浓度为40 μmol/L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预处理16 h,再给予10 μmol/LDM作用6ho所有处理结束时,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测定细胞ROS含量.结果 DM诱导ROS生成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10 μmol/L DM处理组PC12细胞增加ROS的DCF荧光强度,是溶剂对照组的2.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分别用NAC、BSO及tBHQ预先处理PC12细胞均能明显降低DM所增加的ROS,分别是DM组的22%、6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能诱导PC12细胞ROS生成增高,胞内巯基水平和抗氧化功能降低可能是ROS生成增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氰戊菊酯对卵巢细胞、组织钙稳态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e J  Chen JF  Liu R  Wang YB  Wang XR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1):18-21,F004
目的 观察氰戊菊酯对卵巢颗粒细胞钙稳态、卵巢组织钙稳态相关酶及血清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放射免疫法和定磷比色法、酶免疫法等技术测定氰戊菊酯对人卵巢颗粒黄体细胞钙稳态和 30d染毒大鼠卵巢组织Ca2 ATP酶、磷酸化酶a(P a)活性、钙调素含量和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结果 氰戊菊酯浓度为 2 0 0和 2 0 μmol/L时 ,可见人卵巢颗粒黄体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缓慢上升 ,外钙内流为胞内钙升高的主要来源。染毒大鼠Ca2 ATP酶活性总体趋势下降 ,对照组为 (10 3 9± 10 5 7) μmol磷·g蛋白 -1·h-1,1/ 2 5 0LD50 为 (80 6± 5 11) μmol磷·g蛋白 -1·h-1;P a活性增高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钙调素含量升高 ,动情期显著升高 ,对照组为 (35 7± 2 32 ) μg/L ,1/ 2 5 0LD50 为 (90 5± 30 8) μg/L ,1/ 15LD50 为 (110 6± 36 7) μg/L ;血清雌二醇水平上升 ,对照组为 (0 2 6± 0 13)nmol/L ,1/ 2 5 0LD50 为 (0 4 1± 0 19)nmol/L ;孕酮水平下降 ,对照组为 (7 0 5± 5 6 7)nmol/L ,1/ 15LD50 为 (3 35± 1 14 )nmol/L。结论 氰戊菊酯干扰卵巢颗粒细胞内钙稳态 ,影响体内激素水平 ,钙信号通路可能为其影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对氯苯基)二氯乙烯[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ylene,p,p'-DDE]、β-六氯化苯(β-benzenehexachloride,β-BHC)及其联合作用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途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p,p'-DDE、β-BHC(分别为10、30、50 μmol/L)及其联合(10 μmol/L p,p'-DDE+10 μmol/L β-BHC,30 μmol/L p,p'-DDE+30 μmol/L β-BHC,50 μmoL/L p,p'-DDE+50 μmol/L β-BHC)处理大鼠睾丸支持细胞24 h,设Caspase-3抑制剂组(先用100 μmol/L 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处理支持细胞2 h,再用50 μmol/L p,p'-DDE+50 μmol/L β-BHC联合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支持细胞的活性,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重荧光染色测定支持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及Caspase-9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0、30、50、70 μmol/L p,p'-DDE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498±0.039、0.481±0.065、0.397±0.032和0.286±0.049,相同浓度β-BHC组A值分别为0.518±0.103、0.490±0.060、0.454±0.054和0.302±0.030,10、30、50 μmol/L p,p'-DDE与β-BHC联合组A值分别为0.483±0.048、0.473±0.058和0.337±0.052,50 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99、2.716、6.537,P<0.05).AO/EB双重荧光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0、30、50 μmol/L各染毒组的支持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溶剂对照组(9.83±0.95)%、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组(15.60±2.74)%比较,p,p'-DDE处理组分别为(23.73±2.24)%、(30.03±2.84)%和(38.04±4.98)%,β-BHC处理组分别为(24.42±3.53)%、(30.64±1.06)%和(39.88±0.17)%,联合处理组分别为(37.08±1.71)%、(42.18±3.32)%和(41.25±3.36)%.逆转录(RT)-PCR结果表明,Caspase-3、Cagpase-8及Caspase-9 mRNA表达量随着p,p'-DDE、β-BHC及其联合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p,p'-DDE、β-BHC及其联合作用可通过激活启动Caspase-8和Caspage-9,进而激活下游效应Caspase-3引起支持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铅对海马神经细胞Brn-3a表达的影响与致凋亡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军  祝卫国  陈秋生  吕玲  陈学敏 《卫生研究》2004,33(2):134-136,139
目的 探讨体外条件下铅对神经细胞内转录因子Brn 3a的表达和致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海马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细胞模型 ,醋酸铅的染毒浓度分别为 0 1、1、10、10 0、10 0 0 μmol L ,对照组给予等量培养液。染毒后 2 4h及 4 8h时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rn 3a的表达以及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引起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的醋酸铅的最低浓度是 10 μmol L ,醋酸铅浓度越高 ,细胞存活率越低。1μmol L醋酸铅可引起Brn 3a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显著下降 (P <0 0 5 ) ,10 μmol L醋酸铅可引起Brn 3a阳性面积比的显著下降 (P <0 0 1)。 1μmol L是醋酸铅引起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最低浓度 ,各组细胞凋亡程度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结论 铅对发育期海马组织的损害至少部分是与铅所致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联的 ,并且铅导致培养海马神经细胞Brn 3a的表达下降很可能是铅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镁对镍、钴、锌、镉离子致蟾蜍胚胎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FETAX设计 ,研究Mg2 对Ni2 、Co2 、Zn2 和Cd2 致Xenopus胚胎的胚胎毒性与致畸作用的影响。 [方法 ]在 7次检测中 ,分别于含Mg2 5个等级浓度 (0、6 2、62、62 0、62 0 0 μmol/L)的FETAX培养液中 ,设空白对照与加入NiCl2 (5 6μmol/L)、CoCl2 (180 0 μmol/L)、ZnCl2 (3 0 0 μmol/L)和CdCl2 (18μmol/L)的 2 5个组 ,每个组内的受精卵均经 5~10 1h孵育。在该检测中限定Mg2 (62 0 μmol/L)为标准浓度。在该浓度时Ni2 、Co2 、Zn2 和Cd2 组胚胎死亡率 <10 % ,畸形率 >95 %。 [结果 ]对照组于标准浓度时平均畸形率为 (5 4± 1 3 ) % ,低于该等级的 62 μmol/L为 (3 2± 7) % ,≤ 6 2μmol/L为 10 0 %。表明Mg2 不足与补加可极显著地增强与降低胚胎畸形率及其严重程度与胚胎毒性 (P <0 0 0 0 1,ANO VA分析 )。 [结论 ]对此 ,推测这可能与涉及在两价金属离子转运之间的金属吸收、细胞通道或对关键性分子靶 (即DNA聚合酶 )结合的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