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微循环》2004,8(2):126-128
《中国微循环》杂志从其前身《微循环技术杂志》发展至今已经十周年。十年来,从《微循环技术杂志》的蹒跚学步,到现在的《中国微循环》迈出比较坚实的步伐,其中有酸甜苦辣,有成功的喜悦,有困难时的奋起。一步步,一年年,逐渐成熟,逐渐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这其中,离不开各级科技行政领导部门、各级新闻  相似文献   

2.
学界动态     
《微循环学杂志》1994,4(2):54-54
学界动态第四届全军微循环专题研讨会开幕在即本刊北京讯:经过多日的筹划和组织,第四届全军微循环专题研讨会将于1994年7月1日~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承办,田牛、赵克森教授主持的全军微循环专业组例会将把研讨重点放在对近几年推广普及的...  相似文献   

3.
曾昭炜 《微循环学杂志》2006,16(1):8-10,F0003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皮肤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的报导,这对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开拓有重要意义和贡献。有作者称,皮肤固定区域微循环状态与脏腑有相应的关系。基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对皮肤微循环的形态变异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再次加深认识,以提供临床医技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微循环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微循环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历史发展过程。分析1929年~1992年间7种有代表性的微循环定义,根据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从更高角度全面概括微循环的定义:直接参予组织细胞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流动称之为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观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程中微循环变化的有关问题,本文对我院1991年4月份以来101例病人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观察,现将观测结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衰竭患儿37例,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甲襞微循环视察,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血流状态、襻周状态等多项指标有明显改变,输入枝明显收缩变细,输出枝随缺氧程度加重变宽。血流速度减慢、血流摆动、停滞,红细胞聚集,襻周出血、渗出等改变使微循环正常流态发生紊乱。这些可能是构成儿童急性呼吸衰竭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30例鼾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进行分析,其中26/30的患者接受了UPPP术加扁桃体摘除术,3/30患者接受了UPPP术加鼻部手术,1/30患者仅行了UPPP术,并在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5~7天时行甲襞微循环检测。结果表明:(1)所有患者术后均述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6位患者鼾声消失,12位患者术后鼾声明显减轻,另2位患者虽然术后鼾声无明显好转,但呼吸暂停现象消失。(2)术后微循环测定显示,血液流速、红细胞聚集以及总积分值的下降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0.005)。畸形血管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手术治疗效果与微循环的改善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题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敬,并向为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循环》2006,10(3):M0002-M0002
由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刘育英教授编著的《微循环图谱》精装本,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8月正式出版。该书以编著者30多年的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活体观察、塑料铸型、墨汁灌注等微循环研究方法录制和拍摄了大量微循环的图像,从中精选了885张照片,记录和显示了肠系膜、小肠、胃、心、脑、肝、肾、甲襞、球结膜、口唇、舌、淋巴等23个组织器官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其异常变化,编成微循环图解。图谱共有五章,分别介绍了微循环血管形态、结构、血流动态和微循环障碍对血管构型、血流异常及细胞黏附、血管损伤和微循环变化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图谱采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说明微循环的基本理论和微循环障碍时微循环流态和血管形态等的变化。部分珍贵的微循环动态图像,尚属首次发表。通过参阅本图片介绍,让读者对微循环形态、动态变化有一定认识,对进一步了解微循环病理生理的基本知识,认识微循环障碍及其机理有一定帮助。本书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心脑血管病医生、研究生、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及微循环检测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指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迎接即将于今年11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微循环学术会议,本期我们特别独家刊载我国多位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家为大会所著的专題报告,共八篇,以飨读者。因本刊篇幅有限,各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均未能收录在内,在此谨向有关作者致歉,并向为本刊供稿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观察力竭游泳后即刻、24h和48h大鼠大脑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大鼠大脑组织MDA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力竭游泳后即刻大鼠大脑微循环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24h后较力竭游泳后即刻有所好转,48h后大鼠大脑微循环形态结构恢复接近正常。力竭游泳后观察各时段MDA含量无显著性改变,而SOD的活性在力竭游泳后即刻显著升高,24h后显著下降,48h后又显著上升;GSH—px活性动态变化呈下降趋势,且24h下降具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24h与SOD同步明显下降,表明此时SOD和GSH—px消耗量最大,以及时清除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有利于大脑微循环形态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休克时肠微循环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洁平  邱方  胡森 《微循环学杂志》2007,17(1):51-53,56
休克是一种以重要脏器微循环低灌流及细胞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全身性综合症。在休克的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肠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无论何种机制所致休克对肠道的损伤,肠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都是其重要机制。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休克时肠微循环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脑微循环受神经因素和化学因素调节脑微血管紧张度,控制脑微血管血流量,共同维持脑微循环内环境稳态。下面就影响脑微循环化学因素的国外若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综述/朱起贵,朱建红微循环学是当今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认识到许多急性和慢性疾病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而且用改善微循环方法,尤其是运用祖国医学活血化瘀治法,改善微循环,对于某些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为了进一步认识由于微循环障...  相似文献   

15.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张祥溢唐伟其研究表明,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均有密切关系。寻求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医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我们通过对69例多病种患者口服茶色素胶囊前后血液...  相似文献   

16.
活体微循环观测是微循环研究的主要手段,脏器活体微循环是活体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脏器活体微循环观测已涉及肠系膜、肾皮质等部位,而肠系膜微循环是研究脏器微循环的良好部位。可通过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来揭示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筛选有效药物、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24h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有高度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间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复苏后72h,两组相比较,除RBC聚集率及白微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外(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细静脉流速仍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窒息患儿复苏后24h与72h相比,耳廓微循环中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围产儿早期耳廓微循环障碍,对这些围产儿进行早期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可与NBNA结合,对判断窒息、缺氧时脑损伤程度及患儿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淋巴微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尽管早在十六世纪,Aselli就发现了犬的肠系膜上有充满白色液体的管道,切开后流出白色液体。1653年Rudbeck初步建立了淋巴循环的概念[1].但人们对淋巴系统的认识,与其他系统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样,在二十世纪兴起的微循环领域中,淋巴微循环研究较血液微循环研究要晚得多。一些学者的工作表明.淋巴微循环在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意义,因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述淋巴微循环的研究概况。1.概念和组成尚未统一和明确,但可从淋巴系统的功能出发,借鉴血液微循环.得到初步的认识。1993年,…  相似文献   

19.
软脑膜微循环研究中闭合式颅窗法的应用与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软脑膜微循环研究中闭合式颅窗法的应用与体会1王世军2史仁华2姬广臣2赵鲁鸣2董军2近年来,国内外微循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方面表现为微循环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的临床及实验动物的微循环观测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微循环的观察仪器由于内光...  相似文献   

20.
对22例脑梗塞病人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前后的球结膜微循环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血氧疗法对脑梗塞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善,而且微循环改善愈明显者,临床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