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锋  徐辉  熊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41-542,59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时对TGF-β1、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HE染色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组织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百草枯中毒组、及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肺组织中TGF-β1、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百草枯中毒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肺泡破坏严重,治疗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有所减轻。百草枯中毒组TGF-β1、IL-1β水平均较治疗组明显升高,且参附注射液治疗各组TGF-β1,IL-1β水平明显低于百草枯中毒组;各治疗组与百草枯中毒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附注射液在百草枯所致肺损伤中能使TGF-β1,IL-1β表达水平的下调,减轻肺泡炎症和充血程度,减轻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延缓和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百草枯是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对人、畜有很强的毒性作用。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成功救治百草枯中毒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化学除草剂发展很快,应用越为广泛。百草枯(又名克无踪)便是其中的一种,百草枯对人体毒性大,可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口服中毒死亡率高,皮肤接触时间长或短时间接触到高浓度的百草枯可致全身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药。现将我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抢救方法与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1  相似文献   

4.
百草枯是一种环类除草剂,对人类和牲畜都具有很强的毒性.百草枯中毒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百草枯中毒后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系统性中毒,造成机体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血液净化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有效清除有毒物质,用于百草枯中毒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1].中药制剂可通过多条途径发挥重要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损伤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分为有肾损伤组和无肾损伤组,分析两者死亡数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在50例中有肾损伤的患者46例,死亡41例,占急性肾损伤患者89%。无急性肾损伤患者4例,死亡1例,占无急性肾损伤患者25%,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损伤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率有很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结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提高其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救治的37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1~23 d,经治疗后死亡21例,生存16例,病死率为58%。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高,在百草枯中毒早期采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救治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并配合内科常规治疗,每日1次,连续7~10天。结果: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死亡率可能下降。尤其是中毒6h内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者,治愈率提高,死亡率下降。结论:百草枯中毒要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进行。尤其是中毒6h内,口服剂量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预后患者院前急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百草枯摄人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摄入后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是否催吐及是否配合救治措施。结果:死亡组的百草枯摄人量、血浆百草枯浓度、首次呕吐时间、呕吐次数、是否催吐及配合救治方面与存活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改善急性百草枯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百草枯中毒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中毒量、死亡率、生存患者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为准确判断百草枯中毒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152例,对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口服中毒量、死亡率、生存患者住院时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随访至中毒后30 d。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 (1)死亡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较生存患者明显升高,且中毒量越大,血清百草枯浓度越高,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越明显;(2)生存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计数越低,其住院时间越短,二者之间具有相关性。(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百草枯中毒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计数增高与死亡率具有相关性,对存活患者住院时间也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作为判断中毒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的25例临床资料,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影响预后的因素。认为百草枯中毒的剂量、洗胃距中毒时间对疾病转归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由于除草剂百草枯的广泛应用,百草枯中毒患者不断增多。百草枯属毗啶类除草剂,其经口致死量为2—3g,对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均有较强的毒性。临床病程进展快,常在1—3d内因MODS死亡,在此期间经抢救存活者多在10—14d后出现迟发性肺纤维化,呈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缺乏有效的解毒剂,临床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中毒后病死率最高的除草剂。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38例百草枯中毒病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百草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其毒性极高,中毒后无特效解毒药,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临床上很少有成功救治的病例报道。现将我院成功救治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自服20%百草枯约60ml、象甲一杀绝约40ml、白酒约250ml约17h后于2008年3月9日11:00急诊入  相似文献   

13.
百草枯(Paraquat)又名对草快,克无踪(Gramoxone),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属中等毒性药物,但目前无特效药物拮抗百草枯毒性,是由于肺泡对百草枯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高浓度的百草枯积聚在肺和肾细胞,影响其氧化还原反映,产生对组织有害作用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的防御机制,导致肺间质水肿,肺纤维化和肾小管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机制。方法:选择百草枯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丹参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复方丹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60~80 mL/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疗程为15 d。分别采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10的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GF和IGF-1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PDGF和IGF-1均有明显下降(P0.05),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有升高(P0.05)。复方丹参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百草枯(PQ)又名克芜踪、对草快,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二氯二吡啶阳离子盐,属有机杂环类除草剂,在酸性溶液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分解,易溶于水。百草枯对人体毒性强,并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急性中毒病死率极高,病死率达85%~95%[1],对人体造成以肺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  相似文献   

16.
百草枯,为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吡啶类除草剂,可经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及腹腔吸收,易溶于水,腐蚀性强,对人畜有较高毒性,中毒者病死率高达85%~95%。我科于2009年3月收治1例百草枯中毒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明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45-145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克芜踪,联砒啶类除草剂,为一高效接触性除草剂和脱叶剂,是近年来农村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百草枯对人体毒性极大,可引起机体多系统的损害,其中以肺损害最为严重,此外可致肝、肾损害并累及循环、神经、血液等系统和胃肠道、膀胱等器官[1]。本品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腹腔均可吸收,口服中毒后死亡率高达近90%[2]。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共接诊1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对其进行急救和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许美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72-173
百草枯是毒性极强的接触性除草剂,进入体内后,可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以肺脏和肾脏的浓度最高。由于缺乏特异性解毒药,口服致死量为1~3g,死亡率超过60%。有报道指出,中重度百草枯中毒(口服量20~40ml)可导致急性肾衰、肺纤维化、中毒性肝炎等多种并发症。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近年来被运用于治疗百草枯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除草剂(百草枯)的诊治体会。方法:减少百草枯吸收、加速排泄及消除化学性炎性损害是3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结果:本组36例患者除4例死亡(11.1%),5例自动出院外,余27例(75.0%)经治疗好转或治愈。结论:本病的预后与患者服用量、药物浓度、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时间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思密达联合大黄灌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及TNF-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PQ染毒组(B组)、思密达联合大黄干预组(C组),每组30只.B组、C组中毒后2、6、24、48、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测定血浆百草枯浓度、TNF-α含量.结果 B组、C组血浆百草枯浓度染毒后随时间逐渐降低,TNF-α水平在染毒后2h开始升高,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C组血浆百草枯含量、TNF-α表达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 思密达联合大黄灌胃能够通过降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TNF-α水平,减轻百草枯对大鼠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