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腰痛患者的功能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腰痛患者的功能评估对于评价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基于患者的健康状态,评估通常分为全面健康评估和疾病特异的功能评估两种方式。全面健康评估方法对患者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常见的有:SIP(sicknessimpactprofile)、SF-36健康调查表、NHP(Nottinghamhealthprofile)、DUKE(Dukehealthprofile)等。全面健康评估方法对各种不同情况患者都适用,而疾病特异的功能评估方法只对某种特定疾病状态下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目的是希望在尽量减少患者负担的情况下得到高相关性和反应性的评估结果。1常见的腰痛特异评估方法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微创组67例, 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 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 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估手术效果, 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  相似文献   

3.
刺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介绍刺突截骨椎管成形术及其应用,方法:采用该术式治疗3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方法: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6%,术后4年平均改善74%,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腰椎管直径平均增加20%,刺突原位愈合率87%。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其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手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均满意。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等;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脑卒中影响测验-30(SA-SIP30)、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S-QOL)。普适量袁涉及到患者躯体、认知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的测评,其灵敏度较差;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条目设计更适于评定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变化,需在国内进行可行性精度、效度检测后方可应用。提出应有选择性地使用并积极开发适于中国国情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测量工具,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老年腰椎管狭窄症93例。59例行单纯减压术;34例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6例,无死亡。平均随访3年1个月,Oswestry评分术前为平均61.48分,术后为平均15.61分。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受压症状均有改善。连续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具有神经源间歇性跛行(neurogenic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NIC)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足底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 COP)的差异,验证COP在客观评估LSS患者行走平衡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L_(4/5)LSS患者为LSS组,32例健康成人作为健康人组,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收集动态足底压力数据,通过比较LSS组与健康人组的COP位移和COP速度评估LSS患者的行走平衡功能。[结果]LSS组前足触地期(forefoot contact phase, FFCP)以及全足触地期(foot flat phase, FFP)的COP位移和速度均较健康人组显著增加(P<0.05),而足跟触地期(initial contact phase, ICP)和前足离地期(forefoot push-off phase,FFPOP)的COP位移和速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S患者NIC症状发作后其平衡功能显著受损,可以利用FFCP期和FFP期COP的位移和速度对LSS患者动态平衡功能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对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1998~2002年,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Beaujon功能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主客观评估。手术方法采用受累节段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结果]经过平均2.2年的随访,病人在临床上Beaujon评分有提高(P〈0.05),ODI和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只要准确地选取减压脊柱节段,该术式可以得到良好和持久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03-2012-06对186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内窥镜开窗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内窥镜减压组95例,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组91例,对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较开放组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ODI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开放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并取得与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邓小川  杨傲飞  何承建 《中国骨伤》2014,27(10):833-837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配合腰椎小关节松解术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对120例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盘龙七片组和对照组,各60例.盘龙七片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6 ~65岁,平均(60.40±3.36)岁;病程2~15年,平均7.6年,采用口服盘龙七片配合腰椎小关节松解治疗.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48~63岁,平均(61.20±2.47)岁;病程3~14年,平均6.9年,单独腰椎小关节松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随访时采用JOA评分(15分法)和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7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有7例症状复发,盘龙七片组仅1例复发.治疗后4周及3个月时,盘龙七片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风湿痹阻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小关节松解配合口服盘龙七片法,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可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下腰椎功能状态,是保守治疗此类疾病的良好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