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六十年科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继承发掘,整理提高。培养科技人才,建立科学诚信,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了探索中医药微观辨证学的发展趋势,在邪气、脏腑、病形理论及四诊辨证与主诉辨治法的推动下,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检测,以阐明疾病证候的实质变化。完成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崛起,为新世纪中医药学的和谐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主诉辨治法与微观辨证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诉辨治法是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主诉辨治法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诊断新技术,来探讨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详悉病势、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而论治。主诉辨治、微观辨证及其学科群的发展,有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辨清与辩证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笔者认为,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来了解疾病的病因、清理、生理、生化的表现,揭员疾病的实质,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清结合起来,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剖析,研究,必将大大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水平。1.1微视辩证,提高诊断水平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应是辨病和辩证,局部与整体格结合的诊断学,祖国医学辩证论治已进入微观辩证的时代。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微观地,分层次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准确地阐明疾病的本质。微观辨证实质上是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主诉辨治法”以证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中医治疗心痹.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辨标本虚实:心痹多由三痹发展而成.风寒湿热之邪杂至,侵袭五体,形成痹病,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由五体之痹内舍于脏腑,则形成内脏之痹.湿热阻络证治法:清热化湿、宣痹和络.瘀阻肺络证治法:化瘀宣肺.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理的研究已超明朗,对肝纤维化治疗比较活跃,但尚无突破性进展。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展示出广阔前景,从对活血化瘀药、方的研究,到根据辨病与辩证结合筛选方、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是一大发展。应深入对肝纤维化中医病机、治法研究。找准中西医理论在抗肝纤维化认识上的结合点,拓展研究思路,可望取得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中国中医药学会拟于 2 0 0 1年 10月在北京举办“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 ,以研究中医药行业如何面向新世纪 ,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 ,以及中医药行业在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新格局的应对之策 ,为中医药的临床、教学、科研、管理、生产提供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支持。为了把此次大会办好 ,现征文如下 :征文内容 :1.中医药现代化的概念 ,任务与策略 ;2 .面对WTO ,中医药行业应对之策的研究与思考 ;3 .中医药临床现代化的内容与举措 ;4.中医药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举措 ;5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六经病中,审其异同,实属辨证施治的重要关键。同一类型的疾病,有因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不同,或各个病证在其发展阶段的具体不同,而不能采用同一的治法。不同类型的疾病,因其发病主因、病理机制相同,或处于某一阶段的性质相同,又可施用同一的治法。但疾病证候复杂、治法多样,故异同之辨,应当辩证看待。今就同中求异、异中有同及异中求同、同中有异两点,试为论述于次:  相似文献   

9.
姜景 《实用医技杂志》2001,8(7):523-523
<正> 1.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而且病情复杂、顽固、病程长短不一,病情症状轻重有别,所以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首先要以辩证为主,辩证论治为祖国医学之精髓,无须多述。然而因本病有时缺少特别症状,或者症状之轻重与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少数患者尤其是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病变已经存在,一时可无明显症状。所以治疗时,尚须在辩证的基础上与辩证相结合,以提高疗效。这是在治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问题。与辩病相结合可以补辨证之不足。在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相吻合。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临床)信息学是中医药信息学的分支学科,首先阐述中医药(临床)信息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医药(临床)信息学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论述了本学科的建设思路,明确学科的目标、方向、定位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指出培养专业人才、完善梯队建设;研究方向相互协作,科学研究与服务相结合: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科整体发展;加强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学科综合服务能力是中医药(临床)信息学科建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这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将对整个中医教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等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关注与投入不断增加,中医药院校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也大幅增加,因此中医药院校如何构建适应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基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以国家重点学科科研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以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为依托建设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基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地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的模式四个方面对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验中医学作为中医学新兴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研工作对培养中医药创新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及其新的定位要求,结合当前大学生认知特点,研究者对《实验中医学》教材进行了修订与再版,其中突出特色是采用科研案例引导相关知识点,并应用至上海中医药大学2013级“5+3”培养模式下的本科生授课中。课后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为以科研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既有助于培养自身采用当代实验方法研究和发展中医药的素质与能力,又可普及当代中医药研究的重大成果,还有利于增强自身对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责任感。研究者建议在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推广开设《实验中医学》课程。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表型组学是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新兴学科。“表型”“表型组”和“表型组学”等作为舶来术语名词,与传统中医药学原创术语的结合衍生出中医表型、证候表型、证候表型组、证候表型组学、复方药物表型组学、方剂组学等新术语。近年来,学者们在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对相关术语进行了概念诠释,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概念错位、术语误用、观点各异等问题,故为了构建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体系,有必要对中医药表型组学相关术语释义与应用进行正本清源与深度剖析,以期在学科发展之初即建立统一的概念及术语,为中医药表型组学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产生背景及定义,从学科建设、研究领域和方向两方面调研中医药信息学发展现状,探讨该学科困境与前景并指出相应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中医学是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应着重于传病微观辩证,增强理论的自然科学属性,提高诊疗手段的科技含量和临床疗效的飞跃等方面,正确把握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借鉴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现代研究,促进中药国际化发展。提出中药复方药物的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最终实现中药复方药物现代化、规范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中医药信息学学科诞生及其理论基础,从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建共享工程、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程以及中医药知识工程4方面阐述中医药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从中医临床信息学方向、中药信息学方向、计算针灸学方向、中医药情报学方向4方面论述中医药信息应用科学领域研究进展,阐释中医药信息学教育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分类,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中医诊疗信息的数字化和诊疗全过程的智能化.方法:采用粗糙集合作为数据挖掘工具,提取中医胃病诊疗信息潜在的诊断规则.结果:将所得规则在胃病的各证候诊断上进行临床验证,得到较好的结果.结论: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医诊断,有助于挖掘中医诊疗信息内在知识和规律,为中医发展的现代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