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压疮是由于压力、摩擦和剪切力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所致[1].Abel在美国12家医疗机构调查发现压疮患病率为13.7%,院内压疮患病率为6.1%[2].国内邵逸夫医院报道压疮患病率为1.1%.每年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病例达60000例[3].我院对27例压疮患者采用自制的中药紫草油外涂创面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Ⅱ~Ⅲ期压疮患者共54名,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72~98岁,平均年龄84.6±4.2岁.压疮部位均在背部、骶尾部、臀部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压疮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我院于2008年12月收治1例脑外伤术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入院时尾骶部带入大面积压疮,治疗6个月,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紫背天葵Semiaquilegiaadoxoides(DC.)Mak.的块根作天葵子使用,性寒,味甘、苦.入脾、小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1].含有天葵苷、生物碱、内酯、香豆精类、酚性成分和氨基酸.能治痈肿疮毒、瘰疬、淋浊带下、疗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病[2].  相似文献   

4.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位截瘫、老年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1].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2].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己烯雌酚注射液局部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Ⅰ期、Ⅱ期压疮患者30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垫床2种使用方法预防压疮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坏死[1].气垫床对于预防压疮及增加患者舒适度具有良好效果[2],为了探索更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及节约时间的方法,笔者观察了2种使用气垫床方法预防压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RP-HPLC测定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秀民  尘学兰  高彦慧  任建 《中成药》2004,26(8):680-682
槐米为豆科植物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含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等多种成分.具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1].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芦丁和槲皮素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2].另外,槐米还是提取芦丁的原料,我国的槐米和芦丁都有大量出口.  相似文献   

7.
多种针灸疗法联合运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中医又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1-2].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营养神经、消炎止痛、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3].传统中医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多种针灸疗法的联合运用可以很好地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陶文静  潘黎  崔书爱 《河南中医》2008,28(11):97-97
压疮又名褥疮,是指局部长期受压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和溃疡的形成[1].压疮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与回归社会,加重了患者和家庭的精神与经济负担.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在内服、外敷中药的同时,施以辨证护理,治疗疮患者9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交设计优选黄芪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光忠  胡迪  陈敬炳 《中成药》2004,26(10):i003-i004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 Bunge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黄芪所含成分复杂,但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1].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心功能状态、抗病毒、抗癌等功效[2].对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多以多糖为主[3,4].  相似文献   

10.
压疮的防治一直是困扰临床护理人员的难题,也是风险管理研究的重点.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长,患压疮的风险也增加[1].压疮的防治和治疗作为基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患者在医院所接受的整体护理质量,因此,每一名护士都要有预防压疮发生的意识,而一级质控网的建立及作用,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1.
阳晓晴  杨光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37-1238
压疮多发于长期卧床患者.其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的破损和坏死 [1].如果未予重视,则有可能导致感染,形成败血症,因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报告之患者久病卧床,全身营养极差、二便失禁;压疮溃烂深,又在关节活动处,有的肉芽组织生长过度;又加上患者失语,沟通困难,家属也不重视,经济上不支持,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但通过耐心、周到的护理,患者压疮痊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防风,《名医别录》称为“屏风”,比喻御风如屏障也.《本草纲目》日:“防者御也,其功效疗风最要,故名”[1].《本草汇言》谓:“防风,辛温轻散,润泽不燥.发邪从毛窍出,故外科肿疮肿毒、疮瘘风癞诸证,亦必需也”[2].可见防风甘缓不峻,祛风胜湿,为防风通用之品.本文重点阐述高健生主任主任在眼科疾病中临证应用防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严敏  张喜锐  杜香秀  牛武国 《河北中医》2008,30(10):1107-1108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当患者局部皮肤长期受力、过度肥胖、皮肤水肿、老龄患者和高热患者及工作中矫形器械使用不当等情况下,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4.
压疮又称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较长,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溃疡及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1].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科对早期压疮患者在加强翻身同时,局部采用我院自制虎杖黄芩酊喷雾剂联合氧疗法,促进早期压疮愈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虎杖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及根[1].其性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2].现将虎杖炮制的历史沿革、现代炮制标准及饮片质量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2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1].压疮通常分为瘀血红润期(Ⅰ度)、炎性浸润期(Ⅱ度)、浅度溃疡期(Ⅲ度)、坏死溃疡期(Ⅳ度).为探索治疗压疮的新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压疮患者2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柴胡皂苷的药理作用及抗肝纤维化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兰香  刘世增  顾振纶 《中草药》2002,33(10):附5-附6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es BC.的根,味苦、微辛,性平,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肋痛、风疹、疮毒节肿等[1].  相似文献   

18.
比色法测定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系垂柳科植物,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等功能,民间用于治疗疖肿、疮毒等炎性疾病.柳叶的水提液对肠病毒70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作用优于无环鸟苷[2].  相似文献   

19.
压疮护理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国际护理研究课题[1].预防压疮是骨科临床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多数骨科患者都是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并常因治疗而必须采取医源性限制体位.既要保持医源性限制体位,又要预防压疮,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我院骨科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对需要医源性限制体位的27例患者持续使用水凝胶垫保护骶尾部皮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荆防败毒散出自《摄生众妙方》,由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之功,是治疗风寒感冒、痢疾和疮肿初起见有表证的常用方[1].笔者用其化裁治疗痛风、神经性头痛、荨麻疹等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