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胺分散片,并测定其溶出度。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湿法制粒制备分散片。并制定质量控制方法。结果用所筛选的处方制备的分散片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分散片的要求,制剂质量可以控制。结论筛选处方合理,制备的盐酸小檗胺分散片崩解快,分散均匀性好,溶出快而完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0,(11)
目的:考察及筛选脑血康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和确定制备工艺。方法:经过前处理水蛭浸膏和系列试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等辅料,通过内外加入崩解剂法,确定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该制剂确定了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作为崩解剂的分散片处方。该制剂的平均崩解时限为52 s,含氮量为5.47 mg/片,分散均匀性、重量差异及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规定。结论:研制的脑血康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许青云 《中医研究》2009,22(3):25-27
目的:建立夏枯草分散片的制剂工艺。方法:比较不同辅料、制剂工艺对分散片性状及崩解的影响,确定制剂工艺。结果: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夏枯草分散片,可在3min内完全崩解。结论:优化处方工艺的夏枯草分散片其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4.
天麻素分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延卫  黄桂华  李林军 《中药材》2006,29(9):970-973
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制备天麻素分散片,通过初步稳定性试验评价该制剂的质量。结果表明,L-HPC和CMS-Na两种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联合使用效果最优,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106 s,体外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辅料的性质对中药分散片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分散片处方中的崩解剂、黏合剂及其他辅料和制备方法均能影响分散片崩解和溶出性能。结论:辅料的性质、配比或用量对中药分散片成型工艺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音  倪京满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197-1199
目的 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考察辅料对其崩解时限、混悬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可压成型性和崩解时限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以选择适宜的填充剂、崩解剂和润滑剂及其用量,以及适宜的压力;以崩解时限及混悬液稳定性为指标从正交实验设计中确定最佳处方,并与普通片剂进行体外溶出比较.结果 所选处方工艺制得分散片,外观光洁,在15 s内完全崩解,并通过内径为710 μm的筛.分散片溶出速度远快于普通片剂.结论 辅料的选择和用量,对于氢溴酸高乌甲素分散片的性质有明显影响,混悬液稳定性受原药、辅料粒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限和混悬液稳定性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试验对处方崩解剂进行筛选。结果:优选的崩解剂组成为: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微晶纤维素4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5%。结论:研制的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毛冬青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为毛冬青的临床应用提供新选择。方法:选择毛冬青醇提物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填充剂、崩解剂及润湿剂;以崩解时限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维酮(PVPP)及羧甲基淀粉钠(CMS-Na)用量对毛冬青分散片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毛冬青醇提物40%,磷酸氢钙27%,18%MCC,9%PVPP,5%CMS-Na,0.2%三氯蔗糖,3%聚维酮,0.8%硬脂酸镁。崩解时限84.7 s,与预测值的偏差3.3%。结论:毛冬青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崩解时限短、制剂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芍药甘草汤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先对填充剂、崩解剂、主药量、润滑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单因素考察,然后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交联聚维酮(PVPP)、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和主药量的用量对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影响。结果:采用30%主药;15%PVPP和5%L-HPC为崩解剂;2%微粉硅胶和0.5%硬脂酸镁为润滑剂;10%MCC和乳糖为填充剂,干法制粒制备,崩解时间小于1min。结论:所制备的芍药苷草分散片具有崩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该分散片的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操作简便,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滑石粉分散片并优选其处方工艺。方法: 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或软材成型情况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滑石粉分散片的辅料种类;选取滑石粉、崩解剂、填充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和混悬稳定性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和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30%乙醇溶液为黏合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最优处方比例为滑石粉-微晶纤维素-PVPP(0.447:0.400:0.123)。结论: 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D-最优混料设计可用于滑石粉分散片处方的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咳痰宁分散片处方,制备中药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方法:以制粒情况、片子的外观、崩解时间、抗张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咳痰宁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以MCC与PVPP(1:2)、PVPP加入方法内加:外加(1:1)、硬脂酸镁加入量为1%制备咳痰宁分散片,药片在3min内崩解,抗张强度为70N。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合理稳定,咳痰宁分散片具有明显的速释特征。  相似文献   

12.
复方双黄连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复方双黄连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复方双黄连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微晶纤维素(MCC)为填充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和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为崩解剂,湿法制粒制备分散片。制定质量标准和溶出度实验。符合《中国药典》中有关分散片的要求。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崩解快、溶出快而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实验设计方法在元胡止痛分散片处方优化中的优势。方法:以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混料设计、中心组合设计、正交设计对元胡止痛分散片处方中药粉、填充剂、崩解剂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经处方优化的分散片均符合制剂要求,且3种实验方法各有优点,但混料设计更为适宜处方配比的优化。结论:混料设计不仅可以减少分散片工艺处方优化的试验次数,而且其结果直观、可靠,值得在中药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芩清肺分散片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芩清肺分散片中栀子苷的体外溶出度及溶出动力学。方法 :采用桨法 ,以自制普通片为参比制剂 ,采用HPLC法测定了两制剂在 pH分别为 1.00,2.85 ,4.50 ,6.80 ,8.00 5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栀子苷的累积溶出度 ,并分别用零级释放模型、单指数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及威布尔分布函数进行溶出动力学模拟。结果 :分散片中栀子苷的溶出受pH值影响不大 ,在 5~10min均能全部溶出 ,溶出过程以威布尔分布模型拟合最佳 ,分散片与普通片比较 ,溶出速率快 ,溶出更完全。结论 :黄芩清肺分散片中栀子苷在体外溶出动力学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 ,分散片具有速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论治结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与单纯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的疗效差异,探索小儿水痘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试验对象随机分为结合组和对照组,结合组44例,根据症候不同分别予银翘散(风热轻证)和清瘟败毒饮加减(热毒炽盛证),并常规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对照组42例仅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结果结合组痊愈率为80%,对照组为48%;结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z=-3.013、P=0.003)。结论中医分型论治结合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起效快、控制症状全面。  相似文献   

16.
脑得生分散片处方优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脑得生分散片的成型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间、成型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脑得生分散片的辅料种类及配比;以葛根素为检测指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对脑得生分散片和脑得生普通片的体外释放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硫酸钙为填充剂,95%乙醇为黏合剂,联合崩解剂为5%微晶纤维素-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5%羟丙基纤维素,硬度6~7 kg适宜;脑得生分散片10 min内溶出率>80%,15 min左右溶出率已达90%,脑得生普通片10 min内溶出率<50%,45 min尚未达到80%,而脑得生分散片45 min体外释放度94.65%。结论:脑得生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可行,且其体外释放效果明显优于脑得生普通片。  相似文献   

17.
许军  彭红  王路华  赵德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71-2672
目的考察及筛选格列齐特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和处方。方法通过系列实验筛选崩解剂等辅料,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比较了分散片及普通片剂中主药的溶出度。结果确定了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崩解剂的分散片处方;分散片溶出速率较普通片快。结论格列齐特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分散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萘普生分散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萘普生分散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单剂量口服萘普生分散片和胶囊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生物利用度参数。以配对t检验与双单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散片和胶囊剂的cmax分为60.72和61.16μg·ml-1,tmax为2.40和2.50h,AUCo-为1174.08和1189.42 h·μg·ml-1。分散片相时于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8.71%。结论:2种萘普生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9.
山楂叶总黄酮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山楂叶总黄酮分散片的制剂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考察不同种类的辅料及其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处方。结果:分散片最优处方为16%山楂叶提取物,55%MCC,8%cCMC-Na,18%淀粉,1%硬脂酸镁,其崩解时间为(66±5)s。结论:研制的山楂叶总黄酮分散片处方合理,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市售普通片剂,是值得开发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处方中组分对金刚藤分散片制剂的影响。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金刚藤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结果:处方组成为金刚藤提取物48%,微晶纤维素(MCC)15%,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18.5%,甘露醇15%,硬脂酸镁1%,阿司帕坦2.5%。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崩解时间短,分散均匀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