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运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本科收治的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糖、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100%(24/24),饮食依从性87.5%(21/24),对照组分别为79.2%(19/24)、62.5%(1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浓度及餐后2h血糖浓度为(6.8±0.4)mmol/L、(8.8±0.6)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5±0.5)mmol,L、(10.2±0.4)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龙每次0.5~2.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观察12周。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9.9±3.5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6.9±1.2mmol/L(P〈0.05),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15.2±5.6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9.9±1.8mmol/L(P〈0.05)。结论: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对饮食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饮食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6.43±1.03)mmol /L,餐后2h 血糖(9.34±1.81)mmol /L,糖化血红蛋白(6.86±1.55)%,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中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1)早期治疗:①控制血糖水平: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强化胰岛素和持续性皮下输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并保持接近正常的水平,如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能够有效地减少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并延缓肾病的进展。口服降糖药如: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辨证选用六味地黄丸,能够使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上述水平亦可。  相似文献   

5.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未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饮食控制、运动调节、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社区心理、定期复诊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空腹血糖的正常率(空腹血糖4.1-6.1mmol/L)由8.33%上升到48.33%,餐后血糖正常率(餐后2h血糖〈10mmol/L)由11.67%上升到61.67%,干预前后的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护理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邵建政 《当代医学》2013,(28):142-144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56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初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用那格列奈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及各时段胰岛素浓度。结果256例患者均遵医嘱治疗,完成试验。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8.65±1.11)mmol/L、(11.98±2.11)mmol/L、(7.01±0.95)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6.90±1.10)mmol/L、(8.22±1.15)mmol/L、(6.42±0.95)mmol/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8.80±1.23)mmol/L、(12.57±2.55)mmol/L、(7.52±1.13)mmol/L下降至治疗后的(7.13±0.90)mmol/L、(8.34±1.21)mmol/L、(6.87±0.99)mmo//L,观察组下降情况明显优对照组,且能促进早期胰岛素的分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且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1/2013-01月于作者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34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7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临床诊疗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计的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两组均进行3周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接受3周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掌握、血糖监测以及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对低血糖认知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周的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为(7.2±1.6)mmol/L,餐后2 h血糖为(8.6±2.5)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降至(5.7±1.1)mmol/L,餐后2 h血糖降至(6.8±1.3)m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得到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使得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将本社区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对强化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做常规的原则性糖尿病普及教育,观察48周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48周,强化组血糖[(7.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3)%]均低于对照组[(9.3±6.5)mmol/L与(8.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88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0 mmol/L,餐后血糖大于16 mmol/L)患者采用长秀霖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与诺和锐30每日两次注射治疗控制血糖效果相当。结果:88例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长秀霖联合阿卡波糖片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分别为6.73±0.09mmol/L、8.13±0.05mmol/L和72.20±3.10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分别为8.89±1.22mmol/L、11.17±3.25mmol/L和105.60±2.50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缩短其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糖尿病防治的最佳模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减少慢性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方法选取2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44例,对照组142例。对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对照组不进行指导,完全依赖患者的自觉行为。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平均为(5.2±1.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8.8±1.9)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6.2±1.1)%;对照组空腹血糖平均为(7.5±1.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为(11.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为(7.8±1.2)%(P<0.01);观察组无一例新发生慢性并发症,对照组新发生慢性并发症者3例;医疗费用方面:观察组平均(232.0±36.0)元/月,对照组平均(268.0±38.0)元/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规范化治疗、随访管理以及和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相结合的一体化防治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血糖的控制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且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同餐后血糖值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对4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50例为对照组。将餐后血糖值以〈13mmol/L、13—16mmol/L、〉16mmol/L分为A、B、C三组。观察三个月后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A组元明显差异,B、C治疗组优于对照组(B组P〈0.05,C组P〈0.01)。结论 餐后血糖愈高,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治疗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2例应用诺和灵30R或NPH胰岛素(NPH)或服用口服降糖药,NPH或二者联合治疗不理想的住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诺和锐30控制血糖以观察其疗效和完全性。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都有明显升高,无低血糖反应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为(7.1±2.3)%,空腹血糖(8.5±2.7)mmol/L,餐后2h血糖为(11.5±3.6)mmol/L,空腹胰岛素(11.8±2.9)μIU/ml,空腹C肽(1.15±0.15)mg/ml。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2次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或NPH胰岛素治疗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对香溪镇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方法:对香溪镇的607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0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303例患者,观察组有30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定期为其进行血糖监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3.1)mmol/L下降至(6.3±1.5)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4.5%上升至65.7%。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1.6±2.5)mmol/L下降至(9.7±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7.3%上升至58.6%。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由(7.5±2.8)mmol/L下降至(7.4±3.3)mmol/L,空腹血糖的达标率由33.8%上升至35.1%。餐后2小时的血糖由(12.1±3.5) mmol/L下降至(11.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由36.1%上升至37.7%。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达标率、餐后2小时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随机分成2组,A组为治疗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d,B组为对照组(3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12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后3、6.9及12个月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AER等。结果A组在3、6.9和12个月后AER分别是(24.3±6.5)μg/min、(22.5±7.8)t,g/min、(21.8±4.3)μg/min和(20.5±6.4)μg/min,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24.8±3、7)μg/min、(47.9±5.7)μg/min、(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P〈0、05),与治疗前(44.2±7.1)μg/min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在9和12个月分别是(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范海浪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11-1912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内科治疗时感染控制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补液等综合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普通降糖治疗,在治疗3d和7d后观察体温、腹痛、血糖、中性粒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和7d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糖分别为(7.0±2.3)mmol/L、(9.2±3.7)mmol/L和(6.5±1.9)mmol/L、(9.8±2.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0.8±2.5)mmol/L、(12.5±3.4)mmol/L和(8.1±1.8)mmol/L、(11.9±2.7)mmol/L;中性粒白细胞计数分别为(9.5±2.3)×10^9/L、(10.8±3.9)×10^9/L和(6.4±1.2)×10^9/L、(8.7±2.9)×10^9/L;C反应蛋白分别为(46.1±3.9)mg/L、(59.6±3.9)mg/L和(8.8±2.7)mg/L、(27.3±6.2)mg/L;研究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8.9%和20.6%,有效率为89.6%和55.2%。结论强化血糖控制有利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感染控制,同时明显提高非手术治疗治愈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住院控制血糖的52例患者行连续血糖监测(观察组),与同期49例未行连续血糖监测者(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最高血糖主要集中出现于每日8:00~10:00,每日最低血糖主要集中出现于22:00一次日6:00;其中观察组早餐后血糖高值出现于早餐后(1.6±0.5)h,午餐后(1.6±1.2)h,晚餐后(1.6±0.8)h。观察组糖代谢异常White分类A2组(经饮食控制。空腹血糖3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23例)血糖水平较A1组(经饮食控制,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23例)高,血糖波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赵广香  邹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96-1897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与先兆子痫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39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治疗后,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达标组(Ⅰ组,共268例)与不达标组(Ⅱ组,共124例),血糖水平控制的目标为空腹〈5.6mmol/L及餐后2h〈6.7mmol/L。对两组先兆子痫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先兆子痫发生率Ⅰ组为1.8%,Ⅱ组为18.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可明显降低先兆子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组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8小时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12~26u)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同时联合那格列奈,调整剂量是使餐后血糖控制在6.0—8.0mmol/L,那格列奈每餐30—60mg,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HbAlc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5.1&#177;1.3)mmol/Lvs(12.3&#177;4.2)mmol/L]。餐后2h血糖[(8.2&#177;3.8)mmol/Lvs(17.5&#177;6.1)mmol/L],HbAlc[(7.3&#177;1.1)%vs(11.6&#177;1.3)%],均明显下降(P〈0.01)。BMI[(25.8&#177;4.1)ks/m^2 vs (25.6&#177;3.5)kg/m^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9月住院2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平均年龄46±8岁,糖尿病病程9.5±5.2年,神经病变3.0±1.5年,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神经病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血糖保持平稳2个月以上(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