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需要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内固定治疗。目的:探讨运用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特点。方法:由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以"纳米人工骨,胫骨,骨折"为中文关键词,计算机检索1990-01/2010-12有关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文章,经检索共查到相关文献48篇,筛选纳入20篇文献进行评价。同时对采用纳米人工骨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42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其中优39例,良2例,可1例。检索分析表明纳米人工骨是应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生物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人工植骨材料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和关节面高度的丢失,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骨传导性好,无排斥、过敏反应,创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胫骨髁钢板加植骨在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8例骨折均为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骨折,均采用胫骨近段髁钢板加取髂骨植骨固定.结果 8例获得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3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骨性愈合.结论 胫骨近段平台下粉碎骨折断端为皮质骨与松质骨解剖延续的部位,骨折后皮质骨薄易粉碎、松质骨易压缩,极易导致骨量缺损,常规植骨充填、胫骨近段髁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骨充填材料,骨缺损,骨肿瘤,骨病,骨组织工程.纳入与各种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人工植骨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组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力学性能.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或骨肿瘤刮除后于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明显加速骨骼愈合过程.降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人工植骨材料在促进骨愈合、椎体融合效果接近自体骨,无排异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 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 例.全部病例均行X 射线摄片、CT 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2.5 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 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 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 评分(88.3±5.1)分,优13 例,良17 例,一般4 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植骨方式治疗简单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胫骨平台Schatzker分型Ⅱ型、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43例行开窗夯实植骨钢板内固定,36例行填塞植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材料均采用人工骨。随访618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开窗植骨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Rasmussen评分明显优于填塞植骨组(P=0.022)。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开窗夯实植骨组有4例,占9.30%,填塞植骨组11例,占30.56%,填塞植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6周内,而开窗夯实植骨组再塌陷例数少且术后早期无关节面塌陷。结论:开窗夯实植骨治疗胫骨平台Ⅱ型、Ⅲ型骨折预防平台术后关节面再塌陷较填塞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纳米人工骨是一种新型的骨移植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但其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纳米人工骨混合自体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骨肿瘤及骨病患者病灶进行彻底刮除,选用大小不一的纳米人工骨条或颗粒混合人工骨充填,并用尽量将腔隙填满压实.病理性骨折的4例患者行内固定,其余患者未行内固定,依病情选择适当的支具.观察植骨后患者全身状态及植骨局部情况,术后不同时间X射线片观察植骨局部情况.结果与结论:43例患者均获随访,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24个月.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余患者全身状态及切口愈合均良好.术后1~3个月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之间界限模糊,但局部仍可见密度高影.约12个月植入骨区与周围骨组织密度相似.结果证实应用纳米人工骨混合人工骨治疗骨肿瘤及骨病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其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移植骨替代物,且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年有关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现状。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骨充填材料,骨缺损,骨肿瘤,骨病,骨组织工程。纳入与各种人工植骨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纳入结果分析。结果:人工植骨材料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组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具备较好的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力学性能。在四肢骨折内固定或骨肿瘤刮除后于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明显加速骨骼愈合过程.降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率,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人工植骨材料在促进骨愈合、椎体融合效果接近自体骨,无排异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和临床各种不同的固定及植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近6年来收治的48例胫骨骨折骨不连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固定方式:加压钢板内固定23例,交锁髓内钉固定8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7例。植骨来源:自体髂骨植骨25例,同种异体骨植骨11例,混合植骨12例。结果:本组患者骨不连的原因分别为局部血供差,应力干扰,骨折复位不良,感染和骨缺损。4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6~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5个月(4~16个月)。其中42例患者(87.5%)下肢功能优良,无跛行等后遗症;6例患者(12.5%)遗留有跛行,邻近关节活动受限,肢体短缩等后遗症。结论:胫骨骨折后骨不连接的原因很多,如果在初始治疗胫骨骨折采用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骨不连是可以避免的。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有效坚强的固定加植骨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收集开髓扩髓自体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操作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开髓、扩髓时收集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41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41例胫骨骨折骨不连均得到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5个月,伤口无感染,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收集开髓、扩髓时的胫骨干骺部松质骨、碎屑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使钻孔、开髓、扩髓时松质骨、骨碎屑得到充分利用,不再另外手术切取髂骨植骨,减少了一个手术创伤,避免了取髂骨后的并发症,同样适用于新鲜胫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7年2月,笔者应用髂胫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9例,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差。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7个月-3.1年,平均1.5年。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根据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13例,可6例,优良率89.8%。结论髂胫束入路复位植骨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全部病例均行X射线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5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评分(88.3±5.1)分,优13例,良17例,一般4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马文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60-1162,1164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常见骨折之一,其治疗目标为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及防止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手术治疗得到普遍认可,术前进行X线、CT和MRI检查确定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早期针对合并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利用关节镜达到微创治疗,术中植骨预防骨折二次塌陷。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检查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7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17例获得随访。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术前常规X片、CT、MRI检查,关节面解剖复位,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及坚强内固定以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下肢力线并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陈达  阮永平  张飞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54-1156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35例关节面复位效果不佳的骨折病例,通过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7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1)中间关节面同时出现旋转塌陷,复位后关节面抬高不够,出现中心凹陷,或抬高过高超过层面;(2)骨折块本身有压缩或下沉,手术时未将压缩部分完全提高,或者骨折端过多的填塞植骨造成骨折分离部分移位或者复位不佳;(3)术前准备不充分;(4)未清除胫骨平台骨折间嵌夹的碎骨块;(5)额状面骨折时由于后侧骨块固定困难引起胫骨后侧平台复位不佳;(6)手术中C形臂X线机球管投照角度不佳,造成复位良好的假象;(7)手术中过分追求外观而忽视关节面的平整。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中,如能注意避免以上7种造成复位效果不佳的原因,将可能提高手术的复位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雪平  张朝跃  张勇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8):1463-1464,1468
【目的】总结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1月对11例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外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必要时配合内侧钢板固定,其中Ⅴ型5例,Ⅵ型6例,骨缺损较多者给予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骨折一期愈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0°,膝关节功能用HSS平分法80~96分,平均90.4。【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Ⅴ、Ⅵ型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60例骨折中,按Sehatzker分类:Ⅰ型9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15例,Ⅴ型9倒,Ⅵ型6例。随访时间6~j8(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标准,优5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骨折分型准确、手术适应证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合理使用及正规的手术操作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获得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陈羽  宋烜  张海兵 《中国临床康复》2013,(39):6940-6945
背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全面的修复前评估及合理的修复前规划是临床手术的关键。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修复前评估和修复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修复前将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13.0软件,建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对胫骨平台骨折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进行重新分型,在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进行开窗、骨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 结果与结论: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并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可以准确的进行三柱分型。Mimics13.0软件施行的胫骨平台骨折开窗、复位、植骨的虚拟手术可以逼真模拟临床手术,并且有效估算植骨量。结果证实,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技术有利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修复前评估及规划,应该作为修复前准备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