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出发,阐述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浅议LBL、PBL、CPBL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的科学,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揭示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奠定了其在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其晦涩难懂的学科特点也注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桥梁学科。如何能够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利用有限的学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掌握好疾病本质的相关理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所研究的人体正常与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和规律被其他所有临床医学所应用。但近年来基础医学课程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基础医学课程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应该从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等多个角度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在病理教学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珺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2):743-744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逐渐深入人心,改革传统教学和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病理学作为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基础医学研究是现代医学研究的基础,它主要针对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临床医学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但是,现阶段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研究生缺乏独创的科学工具,独立的医学思想和独有的科学文化等问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创新的问题,分析研究影响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并基于现有培养模式基础上,提出"平推转重优、优培优育"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思路,构建培训新模式,搭建培养新平台,以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季菊玲  陈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2):224-224,F0003
<正>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它着重从形态学的角度阐述病变器官、组织的大体和镜下特点,从而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我校近年逐步完善了计  相似文献   

8.
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主干学科,研究对象为患病机体,研究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医学院校中第一门讲授疾病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军事医学的桥梁与纽带,为医学各科讲授必要的背景知识。因此病理学在医学中占有不可缺少、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命科  相似文献   

9.
唐姝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968-2969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从形态学角度入手,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疾病本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1]。若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的学科特点,真正其发挥桥梁作用,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病理学教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任务是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国内病理学教学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安华  贾勇  雷玲 《右江医学》2005,33(2):188-191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因此,病理学的教学在现代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国外许多医学机构已相继建立了多种教学模式,我国也正在深入开展对医学教育方法的系列改革[1],经历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化教学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阶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现将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1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性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其偏重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讲解,要求学生的知识广度、深度和跨度都较大,往往使学生在学习时望而生畏,并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3.
医学科研的目的在于揭示人体生命本质和疾病机理,认识健康和疾病转化的规律,并按此规律创造和发展防治疾病的医学技术。临床科研属于其中的应用研究。把基础医学与现代科技成就应用于临床,推陈出新,提高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水平,造福于人民,是临床科研的目的和任务。现代医学的一切成就,无一不是前人临床实践观察的积累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行为医学是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领域。行为医学的研究已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心理学、疾病防治、医学教育、中西医结合、医学哲学以及健康教育等领域。具体说,是从行为入手研究人的行为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一切知识和技术,以揭示人的生命活动、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探索诊断、  相似文献   

15.
病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是阐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经过和转归,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后期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有人称“病理为医学之本”,可见它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教育正处于从教师主讲逐渐演变为指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中,病理学如何才能顺应发展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唐姝  戴旭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75-376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主要从形态学角度人手,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灵魂”,大部分疾病的诊断都以病理学作为“金标准”,由此可见,病理学教学是医学类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下面介绍笔者几年来对病理教学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卓建红  周振座  任传伟 《广西医学》2006,28(12):2006-2008
病理学是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本质,为后续学习临床专业课、参加临床实践和进行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培养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病理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直观性,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病理临床的联系是医护工作者的基本功.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它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因此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是必要的。病理生理学理论性较强、难以  相似文献   

19.
从事临床病理检验是提高青年教师水平的途径之一柳晓光(大连大学医专附属医院116021)1.从事临床病理检验的意义病理解剖学是形态学科,通过形态学的研究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病理解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解剖学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典型病例进行病生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它的任务在于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各科的实践中,往往都有或者都会不断出现迫切需要解决的病理生理学问题,诸如疾病原因和条件的探索,发生机制的阐明,诊疗和预防治施的改进,等等。病理生理研究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某一个疾病,而是许多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变化,即病理过程.如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