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俄式内置脊柱矫形器是用于矫正病变的脊柱一种有效方法,使之在全面和侧面(矢状面和额状面)变成正常状态。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出现一些早期并发症,对其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2例,女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6岁,平均12岁。本组全部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向在6例,向左3例。原发弧度主凸在胸椎段8例,在胸腰椎段1例。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6  相似文献   

2.
鲍瑞林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31-3732
目的评价Milwaukee支具治疗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选取1989—2011年保守治疗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81例(cobb角小于或等于40°),年龄11~16岁,平均13岁。55例配带Milwaukee支具治疗(支具组),26例临床观察(观察组)。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5 d(3~9 d)。支具组49例畸形及临床观察组16例畸形获满意矫正(χ2=8.45,P<0.01)。结论 Milwaukee支具治疗可使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早期获得充分矫正。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1年1月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 ,经手术矫正治疗和良好的护理配合痊愈出院 ,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 ,15岁 ,腰背部畸形呈进行性加重13年。查体 :发育差 ,营养中等 ,心肺腹无异常发现 ;背部隆起呈“剃刀背”畸形 ,双上、下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检查 :胸腰段脊柱侧凸畸形 ,Cobb角95° ,未见各椎体骨质改变。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型 )。在全麻下行凹侧挛缩组织松解 ,H—L棒内固定 ,脊柱植骨融合术。在缝合切口之前做病员唤醒试验 ,然后缝合切口 ,10天后行石膏背心外固定 ,住院30天痊愈出院。2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下钉棒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牵引下,采用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4~18岁,平均15.6岁。脊柱弯曲度分类:COBB角40°~45°15例,COBB角45°~50°10例,COBB角大于50°~70°6例。按椎体旋转度分类:采用顶椎旋转度测量法(NASH-MOE法),0~Ⅰ度13例,Ⅰ~Ⅱ度11例,Ⅱ度以上7例。King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7例,Ⅳ型8例,Ⅴ型5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9个月,平均25个月,术前COBB角40°~70°,平均59°,术后矫正率为90%,最大矫正率为98%;增高2~6 cm,平均4.1 cm。术后无截瘫,内植物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牵引下钉棒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Fas与FasL在正常椎间盘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组织(破裂型与非破裂型各10例)及8例脑死亡者的正常椎间盘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FasL,Fa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髓核组织中仅有FasL的表达,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FasL,Fas的表达,而且表达程度在正常组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髓核组织中存在FasL的表达,提示FasL是使髓核组织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椎间盘突出时(纤维环破裂),则会在局部激发炎症反应,引起髓核细胞凋亡,而髓核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导致FasL表达增高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3在人体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所标记巨噬细胞在肺结核组与对照组中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并说明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64例肺结核患者组及35例非结核对照组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标志物CD43及CD68的表达,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形态定量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织中CD43标记的巨噬细胞全部阳性表达,计数结果为(39±34)个/HP.对照组中巨噬细胞计数为(20±10)个/HP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D43可表达于人体结核病变组织中,CD43的研究可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指标之一,并可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更详细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不明,义可分为3类:3岁前发病的为婴幼儿脊柱侧凸;4-8岁发病的为儿童脊柱侧凸:10岁至生长期结束时发病的为青少年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测凸的治疗主要有观察、支具矫形、手术治疗3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迁延而来,或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出现的侧凸,进入成人期后侧凸逐渐进展。因其柔韧性显著降低,治疗起来较为复杂。自2012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共手术治疗15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记录完整,均行后路矫形术,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23~65岁,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采用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结合体操训练治疗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56例,以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前弯试验是否阳性,X线检查Cobb角度大小,椎体有无旋转,能否正常学习和生活自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治疗12周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9例(69.64%),显效11例(19.64%),好转4例(7.15%),无效2例(3.57%)。结论自制血藤芄鹿伸脊丸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过程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磁共振图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级诊断并将收集的样本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的表达进行检测、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mRNA水平上的定量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半定量分析HIF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用Excel软件分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与髓核细胞的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HIF在髓核细胞的细胞核内积聚,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腰椎盘突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HIF的表达逐步增加 (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组59个样本中,HIF的表达结果显示有53个呈弱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定量real-time PCR检测中,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84±0.079)和(0.241±0.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在患病轻度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值分别为0.021、0.025、和0.01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方法半定量HIF表达呈现与定量real-time PCR检测分析相一致的结果.髓核细胞的凋亡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组中(51.0±7.5)%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达(75.2±8.4)%,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的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可能参与并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DAMTS-5蛋白在退变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退变突出腰椎间盘患者(退变组)和28例腰椎骨折患者(对照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ADAMTS-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退变组27例(90.0%)表达阳性,对照组3例(10.7%)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结论 ADAMTS-5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不同程度自然吸收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CT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1例,均为保守治疗,并具有6~24个月随访复查资料。根据突出物自然吸收程度分为明显重吸收组(10例),部分重吸收组(8例),基本不变组(30例),增大组(13例)四组,配对比较每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重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基本不变组、增大组的首次CT检查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随访CT腰椎曲线指数[10.65(9.23,13.31)mm 比11.69(8.31,15.25)mm 比8.63(6.75,11.00)mm 比8.06(5.00,10.05)mm]、腰椎前凸角[46.30(43.96,48.18)°比45.36(44.15,47.67)°比39.37(32.27,45.74)°比35.39(29.60,4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吸收组、部分重吸收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增大(P<0.05);增大组随访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较首次CT检查减小(P<0.05);基本不变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前后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变化均呈正相关(rs=0.50、0.47,P<0.05)。结论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随着腰椎突出椎间盘自然吸收而增大,当腰椎突出椎间盘增大时腰椎曲线指数及腰椎前凸角也相应减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织自然吸收程度与腰椎曲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臭氧+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割联合治疗农村社区人群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自农村社区的54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以及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经皮腰椎f盘髓核切割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臭氧+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割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农村社区人群中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按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训练时间为4个疗程,每疗程5d。结果两组疼痛和腰部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治疗更有助于恢复腰部功能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推拿以及卧床休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针灸以及注射西药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Bridwell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统进行评分,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ridw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巨大突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02年住院手术并有随访资料的77例。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7.2个月,按Nakal疗效评价,优61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2.2%。结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巨大突出疗效确切,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孙锋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37-3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小切口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小切口微创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诊断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点和分型及其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收集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6—74岁,平均44.2岁),全部行腰3-骶1椎间隙CT扫描检查,其中1个可疑椎间盘向椎间隙下方加扫薄层。结果9例患者CT都显示椎间盘突出,发生于腰4—5椎间盘4例,腰5-骶1椎间盘5例。其中,脱垂型5例,游离型4例。脱垂间盘和游离髓核表现为突入椎管内的软组织密度影,在CT横断面上与硬膜囊相比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压迫硬膜囊和邻近神经根。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可显示,脱垂间盘位于椎间隙后下方或后上方,有清楚的边界,而游离碎块影在CT上则没有明确和清楚的边缘。结论CT是诊断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之一,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髓核成形术组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确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髓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